李勇 徐旭忠 趙宇飛
在重慶萬州區長江岸邊矗立了18年的三陽化工有限公司,一個個化學反應釜被拆解,一臺臺廢舊設備被運走……為保護長江母親河,它將告別歷史舞臺,變身為公共綠地和物流園區。
面對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兩大“考題”,三峽庫區中心城市萬州正在同步作答:做“減法”,淘汰、拒絕污染產業;做“加法”,優化產業布局、提升產業層次、擴大對外開放,探索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走進三陽化工廠,幾臺大型挖掘機正在緊張忙碌,挖除剩余的地基和土層,拆除工作已進入最后階段。
這座年產值2億元的化工企業,預計今年內拆除完畢。300畝土地將實施生態修復,修復后將復綠60畝,另外240畝規劃建設物流園區。
如今在萬州,一場清理整頓沿江化工企業的自我革命正在推進。萬州已促成三陽化工、九棱化工等6家大型化工企業停產或轉型。化工產值占全區規模工業產值比重由2012年的28.8%降至2018年的11.6%。
嚴控化工污染,是萬州保護長江母親河的部分舉措。一批水泥、電鍍、造紙、煤礦企業或生產線也被關停。“目前,全區已無鋼鐵、煤炭、電解鋁、平板玻璃等污染產業。”萬州區經信委副主任陳瓏說。
兩年來,萬州共完成植樹造林24萬畝;建成鄉鎮污水處理設施40個,新增和改造城鄉污水管網360余公里;建成覆蓋全域的生活垃圾收運系統;累計完成50個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
同時,萬州也為保護長江生態做“加法”。兩年來,萬州共完成植樹造林24萬畝;建成鄉鎮污水處理設施40個,新增和改造城鄉污水管網360余公里;建成覆蓋全域的生活垃圾收運系統;累計完成50個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
一組數據印證著生態向好的軌跡:2018年萬州長江兩岸森林覆蓋率達到67.5%,同比提高2.5個百分點;長江干流萬州段水質總體保持Ⅱ類;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36天,同比增加19天……
前不久,一家總投資近3億元、每年可貢獻數千萬元稅收的再生紙板企業有意落戶萬州經開區。這無疑是一份誘人的“大單”。
但是,當得知這家企業每天將產生3噸污水時,萬州經開區對其“一票否決”。
“兩年來,萬州拒絕的投資項目總額超過50億元。”萬州區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劉國慶說,對于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即使投入再大,產出再高,萬州也堅決說“不”。
與此同時,萬州在優化產業布局方面做“加法”,經濟呈現更多綠色元素。
在重慶中加環保有限公司,電視機、電冰箱、空調等廢舊電器,在自動化生產線上被一一拆解,塑料、重金屬等將得到回收利用或無害化處理。
“每年處理廢舊家電40萬臺左右,覆蓋范圍包括整個三峽庫區。”重慶中加環保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楊生文說,這既能解決“電子垃圾”的污染問題,也能實現年產值近1億元。
傳統產業也正在實現綠色轉型。作為萬州綠色照明產業的領軍企業之一,三雄極光照明有限公司自2016年起,逐步淘汰含汞的傳統燈具產能,如今主要生產節能環保的LED燈具,2018年產值超過14億元。
如今,萬州已將產業發展思路調整為對環境影響較小的綠色照明、智能裝備、食品醫藥、汽車和新材料五大重點產業。今年1至7月,五大產業總產值已占規模工業企業產值的68.4%。

重慶市萬州區太安鎮,隨著氣候逐漸轉冷,秋收之后的“大石板梯田”景色如畫,猶如鑲嵌在大地上的“調色盤”
走進重慶平湖金龍精密銅管公司的生產車間,機器轟鳴聲不絕于耳,一塊塊銅板經過熔鑄、軋制、聯拉、退火等復雜工序后,變成一根根不同規格的精密銅管。
精密銅管被稱為空調、冰箱等制冷設備的“血管”。金龍集團是全球最大的精密銅管生產企業,擁有100多項創新專利,海內外14個生產基地,年收入超過300億元。
去年3月,萬州經開區對金龍集團實施戰略重組,企業全球總部從河南新鄉遷移至萬州,成為萬州謀求高質量發展的鮮明注腳。
如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正在萬州快速增長。今年1至7月萬州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比增長20%,遠高于規模工業增速,已占規模工業產值的25%。
與此同時,通過積極融入國家開放發展大戰略,萬州開放發展的腳步越發輕快。
初秋的萬州港,巨臂起舞,貨輪穿梭。作為全年通航的深水良港,萬州港是長江上游重要的鐵水聯運樞紐。來自國內外的鐵礦石、煤炭、糧食等大宗貨物沿長江黃金水道抵達萬州,再通過鐵路集散到四川、陜西、貴州、云南等西部地區,但近年來吞吐能力已近飽和。
萬州港20公里外,重慶四大樞紐港之一的萬州新田港正在建設中。新田港口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國勝說,新田港一期5個泊位將于今年內投入使用,將大幅提升萬州港口的吞吐能力。
今年6月底,“陸海新通道”萬州班列首發,滿載著30個集裝箱的貨物經廣西北部灣發往東南亞國家,又將東南亞的水果、海鮮等特色產品運回萬州,標志著長江經濟帶與“一帶一路”在萬州實現了無縫銜接。
萬州,這座因“萬川畢匯、萬商云集”而得名的城市,正在匯聚全國乃至全球的要素資源,走在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