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中楷
高中階段是學生英語閱讀能力提升的關鍵時期。學生的閱讀范圍、閱讀能力、閱讀素養、閱讀習慣,不僅決定了他們的學業成績,也對其人格塑造、精神引領、知識構建乃至終身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高水平的閱讀素養離不開長期的系統訓練,而較強的閱讀能力也需要以提升聽說能力和寫作水平為前提。因此,閱讀訓練應貫穿于學生學習生涯的全過程,成為促進學生終身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
一、新課標對高中英語閱讀素養的要求
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受到師資條件、學校管理理念以及地區差異等因素的影響,初中階段的學生在英語閱讀知識、閱讀技能、閱讀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已經產生了較大的差距。進入高中后,隨著學科課程的增加,學生投入英語閱讀的時間也相對減少,學生之間的差距進一步拉大。同時,學校對學生英語拓展閱讀的投入也相對較少。一些學校除了課本外,未給學生配備其他適宜的閱讀材料,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閱讀范圍,不利于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和提高學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特別是在新課標和新高考的背景下,嚴重阻礙了英語學科的發展,也與國家的人才培養戰略相悖。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簡稱新課標)首先闡明了學習英語的重要意義,即學習和使用英語對汲取人類優秀文明成果、借鑒外國先進技術、傳播中華文化、增進中國與其他國家的相互理解與交流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強調對學生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綜合培養,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統一的特點。新課標指出,英語課程內容應包括六個要素,即主題語境、語篇類型、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應對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是獲得人文知識。主題語境是語言學習的前提,不同語篇體現了不同的主題語境。在閱讀過程中,學生應學會運用語言技能獲取、梳理、整合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深化對語言的理解,重視對語篇的賞析,比較和探究其文化內涵,汲取文化精華。
二是掌握閱讀技能。學生應能夠通過所掌握的語言知識,對語篇進行理解,形成一定的閱讀技能;通過運用、整理、分析和創新,形成自己的觀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種理念更符合培養學生學科素養的要求,符合新時代對人才的培養方向。
二、高中生的閱讀現狀
以四川省瀘州高級中學為例。學校招生以城區(江陽區)為主,約占整體招生計劃的3/4,另外近1/4的學生來自于周邊6個區縣和市外,因此學生的來源和學業水平差異較大。其中英語閱讀能力較差的學生主要表現出以下問題:語言基礎差,閱讀量較少,閱讀材料單一,缺乏對英語閱讀的深層理解,沒有掌握基本的閱讀技能等。學生缺乏必要的閱讀技能,就難以對文章大意的理解、歸納、推理和判斷進行整體把握,難以形成篇章的整體結構和概念。所以,要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應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和持之以恒、循序漸進的課程化閱讀訓練。
三、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
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要按照語言學習的規律和方法,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表及里,不斷積累和提升。
1.用正確的方法引導
一是掌握基本閱讀方法。最常見的是整體閱讀法,即學生通過掌握一定的詞匯、語法、句法知識,以及一定的閱讀技能,掌握整段、整篇文章的大意,發現作者的觀點和情感態度,形成自己對文章的整體認識,歸納出中心思想,提煉出段落大意,概括出標題并推斷出深層次的內容。這是一個循環上升、不斷提煉的過程,需要學生在不斷糾錯中提高判斷能力。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采用略讀和精讀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閱讀。
二是培養良好閱讀習慣。要鼓勵學生對閱讀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整理,培養良好的閱讀總結習慣。如將習慣表達、風土人情的地道表達、長句和難句的分析等整理在閱讀筆記本中,經常進行總結并翻閱。
三是朗讀背誦。引導學生利用早讀和晚讀時間大聲朗讀英語文章,并背誦重點段落和優秀篇章,這是提高聽說讀寫能力的基礎。
2.對閱讀內容分類
根據課標的要求,高中英語應選擇的主題語境主要包括三類,即人與自我、人與社會和人與自然,共涉及32個具體的語境內容,體現在語篇上的常見文體有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新詞報刊、廣告和指南等。從高一開始,學生就已開始接觸不同的文體,教師可按照不同階段的特征,選擇和編寫不同的閱讀材料。
3.選用合適的閱讀材料
對閱讀材料的選擇至關重要。一是重視必修材料。教師應將必修材料作為精讀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對其進行充分利用。二是適當引入報刊、雜志中的內容。例如《21世紀報(高中版)》《中學生英語報刊(高中版)》以及《書蟲》系列讀物等,都可以作為拓展閱讀的精品材料。三是拓展閱讀。可選擇其他具有正向教育意義的讀物,內容可涉及環保、科技創新和國內外旅游景點等,豐富學生的人文知識。四是本土化。可以根據本校和本地區學生和文化環境的特點,進行校本教材和相應閱讀材料的編寫,增強學生對本土文化的認同。五是鼓勵學生自主閱讀。哈默曾指出:“學生應該被允許按他們自己的愛好選擇他們自己的閱讀材料,他們沒必要同時讀一本書。為了讓他們保持閱讀的興趣,我們要鼓勵他們對閱讀情況進行反饋。”教師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可增加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培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閱讀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培養具有新時代特色的、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不是培養只能在高考中獲得高分的人,更不是為了培養“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作為英語教師,應努力在培養學生閱讀習慣和技能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中西文化比較中進一步認識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并緊緊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家國情懷;同時還要引導學生接納、欣賞、吸收國外優秀文化,發展人文精神,成為具有跨文化素養和創新精神、批判性思維和國際視野的智慧型人才。
參考文獻(編者略)
(責任編輯 ?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