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衛英
幼兒文學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文化基礎課程,對提高學生的幼兒文學文化素養具有重要意義。幼兒文學課程教學改革始終沒有停息,如何進行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還亟待解決。本文基于幼兒文學教育現狀,從幼兒文學的課程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效果評價等方面進行分析,探索適宜于高校學前教學專業學生的幼兒文學課程教學模式。
幼兒文學作品是幼兒接觸最早的文學樣式,對幼兒認知和人生發展有著啟蒙作用。作家曹文軒說:“孩子是民族的未來,兒童文學作家是民族未來性格的塑造者。”一語道出幼兒文學對幼兒思維習慣、審美趣味、性格塑造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要求幼兒教師應“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教師應該是幼兒與優秀幼兒文學作品之間的橋梁,是引領幼兒認知世界,提升審美能力,培養語言運用能力的啟蒙者和引路人。因此,結合幼兒文學課程教學現狀并探索一種適宜于高校學前教學專業學生的幼兒文學課程教學模式,對于提升幼兒教師教學質量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一、幼兒文學教育現狀
幼兒文學作為一門學前教育文化基礎課程,任教教師多為中文專業的教師,教師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課堂多以文本分析、鑒賞,創編技巧指導為主要教學方式。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不適合于專科層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學情。專科層次的學生文學素養相對較低,作為教師進行幼兒文學作品鑒賞、改編、創作等教學活動時,可能會力不從心,造成幼兒的學習效果差,使幼兒喪失學習興趣。目前越來越多幼兒教師認識到幼兒文學不僅要構建學生知識體系,同時也應重視技能的訓練。因此在進行幼兒文學理論教學的同時,著重訓練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和文學創編能力,同時還要完成作品組織或幼兒園實踐等教學任務,導致出現了教學任務重與課時量有限的矛盾,很多教學任務不能充分展開,并且,幼兒文學技能訓練內容多與《幼兒教師口語》《幼兒園語言活動設計》《幼兒童話故事講述》等課程重合交叉。
二、幼兒文學教學改革途徑
(一)實用與審美結合的課程理念
“課崗證融合”是指在幼兒文學課程教學中加入《幼兒教師職業標準》對幼兒教師所要求的文學素養和教學能力的要求,在教學中結合崗位實際教學活動,融入幼兒教師資格證考試需求,形成基于幼兒文學課程學習、崗位實踐和獲取證書三者相融合的課程體系。具體來說,就是將幼兒教師所應該具備的幼兒文學素養、職業素質和崗位實踐能力有效地融入到幼兒文學課程當中,形成基于“課崗證融合”的幼兒文學課程教學模式。
同時,幼兒文學課程教學還必須堅持審美性原則,促使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了解幼兒的“自我中心”“泛靈”“游戲”等審美趣味和對兒童情趣的理解。幼兒文學課程教學應以稚拙、純真、充滿趣味的優秀作品,熏陶學生對幼兒文學的學習興趣,提升對對幼兒文學獨特審美情趣的感受、捕捉和傳達美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知識與能力并重的教學模式
建構主義理論主張以探究式教學為主,注重學生獨立操作能力的培養,主張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融通合一,專業學習和工作實踐學做合一,能力培養和工作崗位對接合一。教師應結合專科學前專業學生的學情,將傳統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的翻轉課堂模式。教師可以采用任務驅動法和“讀學賞創做”的五步教學法進行教學。下面重點說五步教學法。五步教學法是以學前教育尤其是幼兒園教育實踐需要為依據,突出知識講解與學生實踐能力提高的有效融合,旨在拓展幼兒文學知識積累和提高學生的幼兒文學素養,使學生掌握必備的文學知識、初步應用能力和讀、賞、創的能力。切實做到以探究式教學為主,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與實際教學能力。
以童話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具體通過以下方式進行。安排童話閱讀篇目,以測試或者作品推薦的方式檢驗學生閱讀效果;理論學習采用翻轉課堂的方式,由學生小組課下自學,上課講解給其他同學聽,教師點撥指導學習課程重難點;指定十篇幼兒園常用童話故事,學生設計相應的幼兒語言活動方案,教師指導學生鑒賞童話;童話創編采用任務驅動的方式將編、創、演結合起來,其過程為個人創編——小組互評修改——教師指導——小組精選修改——精品表演——再次修改。
(三)注重過程性教學評價
幼兒文學課程的教學目標重在構建學生知識體系,培養學前教育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創編能力。無論如何改革幼兒文學課程的教學目標都不會改變,由此對于幼兒文學課程的教學效果評價可以采用以下方式。首先,可采用傳統的閉卷考試,創建試題時注重從傳統的識記轉為應用性、靈活性較強的試題,試題內容貼近幼兒園實際教學活動。其次,將閱讀、鑒賞、創編能力測試,設計為過程性評價,教師可以將學生閱讀檢測、活動效果評估、創編作品等,以一定的比重納入學生的最終成績中,合理設計學生總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占總成績的比例,使學生知識與能力并重。課程評價可以說是課程教學改革實施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檢測課程改革效果的有效手段和反饋機制。教師應重視分析課程評價結果,以此來指導幼兒文學課程教學的調整和改革。
三、結語
由此可見,幼兒文學課程作為一門學前教育專業的基礎課程,對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語言表達能力、鑒賞創編能力、審美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在幼兒園教學活動實踐中,幼兒文學滲透于語言、社會、健康、藝術、科學各個領域,良好的幼兒文學素養是優秀幼兒教師的必備條件之一,學前教育應注重不斷提升教師的幼兒文學素養,從而培養出合格的幼兒教師。
(泊頭職業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度職業院校教育類教指委學前教育專業課題“基于‘課崗證融合背景下的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基礎文化學科教學實踐研究”(項目編號:2019XQJYKT1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