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恒凱 吳冠華 王秀麗
摘? ? 要: 在我國加快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背景下,如何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可持續創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采用“團隊學習”理論,建構一種面向可持續創新能力的學習型研究生創新團隊,探索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推動研究生教育從傳統的師徒相授、手工作坊式的培養模式向團隊學習拓展,為高等教育理論與實踐發展做出新的探索。
關鍵詞: 研究生? ? 團隊學習? ? 創新能力
研究生教育在我國創新型人才培養方面具有決定性的重要意義[1]。創新能力是科研能力的核心要素與重要體現,個體學習模式下的研究生教育缺乏相互探討研究的學習平臺,對可持續創新能力和學習主動性的激發十分不利[2]。學習型組織的“團隊學習”對個體學習模式和團隊學習模式進行整合,并基于此進行升華,將個人掌握的想法和經驗傳播給團隊成員,形成團隊知識共享與沉淀[3]。早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研究生團隊學習模式便被提出,但主要集中在理論研究方面[4]。近年來,一些學者逐步將其應用于研究生教育實踐,如王軍會推廣了人文社科類碩士研究生團隊學習的培養模式[5];邵長江以研究生建模協會為平臺,對構建學習型研究生創新團隊的途徑進行了探索[6];伍冠一研究利用團隊學習模式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這些研究取得了較好效果,本文在此基礎上構建一種面向研究生可持續創新能力的團隊學習模式,推動研究生教育質量提高。
一、可持續創新能力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為現在及未來科技創新動力的主要源頭,研究生的可持續創新能力培養至關重要,關系著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創新能力根源于人的創造性品質,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潛能。在完整人格教育的基礎上,可持續創新教育更注重內在品質的培養和全面發展。
隨著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加快落實,對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國研究生教育在創新性上已取得了較大成就,但距離我國可持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需求仍然存有一定的偏差?,F階段研究生教育命題亟待解決的是,如何使研究生人才的培養質量得到全面提升,造就一批適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需求的理論和應用創新型高端人才。結合團隊學習理念和當前創新型研究生人才培養需求,構建一種針對可持續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生團隊學習模式,重視學生在群體協作下的創新能力培養,推動研究生教育從學生個體學習向團隊學習拓展。同時,進一步明確團隊學習和個體學習之間的關系,在培養學生可持續創新能力時,將團隊學習拓展和提升為學習主體,以適應學習型團隊和學習型社會這一趨勢。
二、研究生團隊學習模式構建
1.研究生團隊組建
團隊組建的原則為學生自愿參與,團隊構成單元以研究方向為主,由不同年級不同學術水平學生構成,采用任務驅動的形式,每個研究方向選取三四名成員,圍繞建設目標實行開放式學習。根據團隊研究方向推選組長,組長定期組織組內成員之間的內部交流,并與其他小組成員進行溝通學習,實行組長負責、導師監督的機制。組內成員結構在參照學生意愿的基礎上,根據隊員知識結構和性格特點合理搭配,最終由導師和組員通過協商決定。在團隊文化建設上,培養團隊成員“合作、共享、奉獻、創新”的團隊精神。團隊提倡自我管理體系,鼓勵團隊在日常管理、團隊分工、學習任務等方面自治,調動成員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2.導師和成員定位
導師對團隊學習的相關理論和學生心理要深入研究,對團隊外部管理體系和考核制度及團隊學習內容和形式進行設計規劃;其次,導師應及時糾正團隊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偏差,保證每個團隊順利完成學習及研究任務,并客觀公正對團隊及成員個體學習和研究成效進行評價,適當地給出建議;另外,導師在團隊學習進程中要能夠和團隊成員就當前學習情況平等地溝通,在團隊成員的自我探索過程中努力引導并進行肯定,提高他們在團隊協作中的創新能力。團隊成員要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充分發揮能動性,相互交流啟發,使團隊中每個人都能迅速成長。
3.學習內容與形式
團隊學習內容主要包括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以任務驅動,帶著目標開展有針對性的學習是團隊學習的主要形式。加入團隊后的成員,根據團隊的研究方向和建設目標,依照具體的學習目標分成任務小組,小組成員在了解國內外現狀的基礎上,對某任務目標涉及的理論和技術開展學習,在評估學習進度的基礎上,圍繞學習目標開展具體的研究項目。項目完成后,導師和團隊成員共同探討新的創新和研究方向,將具有創新性和挑戰性的目標任務分配給每個小組,進行創新型探索,并將探索成果作為團隊后續學習的基礎。
三、團隊建設特點及問題
研究生團隊學習模式有其特點,要注重培養學生對科研的熱情及創新探索的興趣,是一種以學生為主、導師為輔的開放式學習,但需要導師積極引導,最核心的問題是凝聚團隊創造力。首先,要建立一個學生主導的公正公平的團隊制度,使團隊中每個成員的潛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其次,要讓學生在團隊學習模式中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一團隊核心思想,培養合作分享的團隊精神,培養與人溝通交流和團結協作能力。
學生在團隊中能夠成長并融入,核心是目標任務的分解和控制,導師要能總體把握任務目標,并有效分解,使學生階段性目標明確,并積極推進,從而增強科研探索信心,培養學生對團隊的歸屬感。
圍繞團隊總體目標讓成員相互學習,優勢是提高團隊整體水平,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溝通能力,學生之間探討交流,能夠加快個人學習進度,還可以為團隊積累知識技術成果和科研資源,更重要的是在團隊成員和導師對具體目標任務進行廣泛深入交流的過程中,通過交流和分享知識提高學生的個人能力、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其中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如何營造團隊探索式學習和研究的氛圍,幫助團隊學生產生創新想法和意圖,培養和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四、結語
研究生團隊學習模式能夠建立團隊成員彼此相互學習的關系,讓他們在傳遞經驗時指導互助。通過交流、共享、群化、融合多領域多學科的經驗知識,形成并發展團隊整體合作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從而獲得超越個人智慧之和的集體學習效果,提高學習質量和效率。通過學生團隊平臺的交流溝通,逐步營造學生自主學習、創造性學習的良好創新氛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趙于前,李香花,楊艷萍.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生科研團隊建設探討[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2(01):254-255.
[2]高學金,王普,張會清,方麗英,孫炎珺.團隊學習在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教學中的研究[J].教學研究,2014,37(05):8-10,7.
[3]張雁.論“團隊學習”及研究生“學習型團隊”的建構[J].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3):85-87,95.
[4]周小蘭,張體勤.個體績效評估導向對團隊學習的影響機制[J].系統管理學報,2018,27(04):628-636.
[5]王軍會,李雷鳴,車誠.從中外研究生培養談基于團隊學習的研究生培養模式[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7(02):98-102.
[6]邵長江,張永梅,齊曉敏.以數學建模競賽為契機構建學習型研究生創新團隊——以中國海洋大學為例[J].中國培訓,2016(02):28,31.
[7]伍冠一,趙鐵建,韋燕飛,劉雪梅,馬靜,陳永欣,鐘靜.基于團隊學習模式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研究與實踐[J].教育現代化,2019,6(09):17-19.
基金項目:江西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JXYJG-2016-117);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年度課題(17YB092、18YB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