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瑛珊

摘要: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陣地,努力改進教學方法,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積極地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思維能力,是學生獲得知識,發展能力,接受思想教育的根本途徑。
關鍵詞:提高心理素質;優化教學結構;巧妙導入;求知欲望;思維習慣
中圖分類號:G62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28-0028-01
優化教學過程,是推進素質教育的根本措施。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陣地,是學生獲得知識,發展能力,接受思想教育的根本途徑。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把課堂效率最大化,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在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教學活動,從而獲得知識,發展智力,提高素質。
1.巧妙導入新課,誘發學生的主動性
巧妙的新課導入是對學生學習的誘導,一開始就能讓學生在認識、情感、意志上高度專注,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教師必須精心設計新課導入,注意導入的誘導性,簡明性、啟發性和趣味性,學生引入到樂學的心理環境中去如。
例如,教平均數應用題時,出示三排三角形,它們的個數分別是5個,4個、9個。平均每排有多少個?請同學們動手擺一擺,數一數,找出求平均數的方法(擺完后,每排同樣多的三角形個數就是每排三角形的平均個數)。
再如,教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這一課時,我拿出長方形、正方形各一個,提問:同學們認識這樣的圖形嗎?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嗎?這兩個圖形各有什么特點,你們想學嗎?新課的導入,為學生增設“疑問”,很快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抓住他們急于了解答案的心理,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使他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去探索知識,發發規律,獲取新知。
2.創設學習環境,激發學生求知欲望
新課程以強調學生為主體,弘揚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強調把時間還給學生,把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在教師和自己創設的有效情境中,充分地“動”起來,激發求知欲望。心理學研究表明,恰當的情境能喚醒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只有在輕松愉悅的氣氛環境下,才能使學生的情緒激昂沖動,學生才會思維敏捷、產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閃爍出智慧的光彩。
如在教乘法的簡便計算時,出現試題125×32×25,學生感到困難的是無法直接運用乘法結合律,這時,我提醒學生,要簡便計算,還得需要好朋友來幫忙,125的好朋友是誰?25的好朋友又是誰?它們藏匿在哪里,能把他們找出來嗎?為學生指出思維的方向,當他們發現數字特點,變式為(125×8)×(25×4),老師又以“好朋友和好朋友在一起,湊成十、湊成百或湊成千后再乘,導出乘法結合律的關鍵所在,這樣教學,創設形象生動的情趣,是學生樂于接受的,當他門順利解題后,一種自信和成功的喜悅油然而生,枯燥的數字也變得有趣了,富有了吸引力。教師給學生插上創新的翅膀,師生共同參與,才能摩擦出智慧的火花,結出豐碩的創造之果,放飛創新的“希望”。
3.鼓勵大膽參與,激發學生積極向上
參與是一種本能,只有積極的參與,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只有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重視學生的思維創造性,才能造就有個性又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課堂不僅是教師傳授知識的場所,也應是展示兒童思維的舞臺,切不可低估學生的能力。
應用題是學生覺得難學,老師覺得難教的課題,卻也恰恰是訓練學生思維、發展能力的關鍵環節。它要求講究課堂教學藝術,激發學生的學習性和求知欲,把“厭學”轉化為“樂學”,使學在樂學中掌握知識,在巧學中發展。在應用題教學中,可以比一比誰的解法多,誰的解法巧,讓學生顯示自己的真實本領。
例如:學校圖書館買科技書80本,文藝書是科技書的3倍,科技書和文藝書一共有多少本?學生用兩種解法。解法一:80×3+80;解法二:80×(3+1)。對比題例如,學校圖書館買科技書80本,文藝書是科技的3倍,科技書比文藝書少多少本?(出示圖)學生也用了兩種解法。解法一:80×3-80;解法二:80×(3-1),學生的思維很活躍,無論怎樣變化條件、問題,對學生來說都不會很困難,而是獲得新知識,因為他們在分析、解答應用題的過程中,找到規律,找到解決問題關鍵。
在語言敘述方面,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根據小學生好勝的心理,當對有些問題有疑問時,可以指名讓學生說出道理。如一個數的34是12,這個數是多少?出現解法①12÷3×4,解法②12÷4×3,教師畫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先求出12的13是多少?12÷3,再求出4個13是多少?12÷3×4。
4.培養思維習慣,增強學生自我意識
新課程改革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數學思維習慣的形成以及自我學習、自我發展能力的提高都被納入到了小學數學教學的目標中。學習是一種勞動,必須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決心,因此要磨練學生的意志,培養學生毅力,進行嚴格的訓練。學生遇到難題時,通過動動手,看一看、想一想,從中找到解題途徑。
例如:分數大小的比較,比較27、47、46的大小,學生感到困難,怎樣比較。這時老師提醒學生,和的比較,和的比較,從而得到27<47<46,學生由被動為主動,獲取知識,增強了學生的自我意識,又使學生思維得到發展。
總之,提高學生素質,優化課堂教學是關鍵。數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有思想有創新能力的人,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意識越強,其主體作用就發揮得越充分,知識技能也能得到全面提高。我們既要遵循一般規律,又要聯系實際在整體思想指導下靈活地、創造性地設計每節課的教學結構,使之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取得課堂教學的最大效果。因此,作為一名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教師要時刻努力提高自身素質,適應社會和教育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楊振梅.淺談數學課堂教學中創新思維的培養[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2]?卜鳳喜.精心設計
優化課堂教學結構[J].小學教學參考,2012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