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建芬
摘要:隨著幼教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注重美術課程資源的開發,引導幼兒尋找和收集生活中的廢舊材料,指導幼兒對材料進行分類、整合、改造以及再創造。同時,“綠色環保”的教育理念已成為未來教育發展的方向,注重運用自然生態的、回歸生活的環保材料的美術操作活動,有利于幫助幼兒從小樹立良好的廢物利用的環保理念。
關鍵詞:廢舊材料;環保;生活材料;本土資源
中圖分類號:G61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28-0215-01
1.注重課程資源,開發廢舊材料
1.1?廢舊材料,探尋教育之寶。教師開發廢舊材料重心應放在引導幼兒自主開發和運用身邊的廢舊材料,培養創造思維能力。例如,自然資源中的石頭、樹枝樹葉、牛皮筋、牙刷、紙盒、報紙、蛋托、飲料瓶等材料,安全適合的材料既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能力的需要,又要考慮本班幼兒的能力發展情況,關注個別差異,讓幼兒能科學、合理的使用廢舊材料。
1.2?回歸生活,綻放創意之光。陶行知說“到處是生活,即到處是教育”,廢舊材料來源于生活,易于感知,通過教師的引導,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廢舊物品進行利用和改造,積累生活中的感性經驗。幼兒的美術活動不單僅僅在課堂上,生活中到處都能讓幼兒感受和學習美術的機會,我們賴以生活的大自然就給了幼兒最好的美術創作素材,幼兒只有親身體驗,積累經驗,有了初步的對美的感受能力才能在美術創作中思維更加的活躍。
1.3?手腦并用,變廢為寶之法。教師與幼兒共同挖掘美術活動材料,幼兒主動尋找和收集生活中紙盒紙箱、碎布毛線、瓶瓶罐罐廢舊物品,并能進行分類、改造、組合,材料“一物多用”,使其增添“變廢為寶”的樂趣。在幼兒創作中教師只需要引導,不會將教師的想法強制的灌輸給幼兒,鼓勵幼兒有自己的想法和創作,因為幼兒的想象力有無限的可能。
2.力行生活教育,嘗試創意美術
創意美術并沒有固定的教學方法,靈活機動,活動形式伴隨材料而千百萬化,目的旨在鼓勵幼兒能通過美術活動進行大膽想象和創造,讓幼兒在不斷實踐中潛移默化的提高自身的創造能力。我試圖在小班開展創意美術旨在提升幼兒發現美、感受美的能力,讓幼兒在小班階段就能夠具有一定水平的審美能力和實踐能力,這是教師的“心之所往”,并將在活動不斷調整和改善,努力做到“心想事成”。
2.1?以興趣為切入口,學習是幸福的事。我根據小班幼兒有豐富想象力但又缺少操作能力的年齡特點,嘗試在小班開始嘗試材料多樣、操作簡單的創意美術。教師和幼兒共同制定每月活動主題,在前期主要是以“與顏料一起玩”主題,在廢舊物品資源庫中選擇適合材料開展活動。例如,用廢舊牙刷刷畫,用廢舊的小汽車做輪胎拓印畫,用紙盒和牛皮筋做顏料彈畫,用吸管吹畫等等,形式多樣,操作簡單的繪畫形式能夠很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和興趣,讓繪畫成為幼兒喜歡做的事情。
2.2?以游戲為載體,給夢想一雙翅膀。繪畫是有趣的,而玩玩具車是另一件有趣的事情,如果能把這兩件事結合起來,那我們就能創造出美妙的藝術品來,幼兒需要玩具車、顏料、和白紙,選擇不同的玩具車并搭配不同的顏料,讓玩具車“開”過顏料,在幼兒玩車的過程中,白紙上留下了五彩繽紛的車輪印,在活動中,我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和材料的形態特征設計美術活動,互動形式生動有趣,幼兒的作品具有獨特的“個性”。
2.3?以生活為舞臺,點亮游戲的快樂。教育家陳鶴琴曾說過:“大自然是我們的知識寶庫,是我們的活教材”生活在大自然周圍的鄉鎮幼兒有其天然的優勢,林間飄落的樹葉、農田中的桑枝谷物、河邊的石子……為幼兒提供了舒適、自由、愉悅的場地。
3.變廢為寶,讓環境為游戲保駕護航
3.1?挖掘材料的“個性”,綜合開發和運用。廢舊物品有不同的形態特征,教師應根據材料不同的“個性”,并結合小班創意美術活動的實際需要進行整合。例如,在刷蠟活動中,我們用到了幼兒收集來的紙杯和放蛋撻的錫紙,利用蠟筆是不溶于水的,與水相遇會創造出有趣且有特特殊紋理的特點開展繪畫活動活動。
3.2?讓“本土資源”活躍在幼兒活動區域。我在“蠶花節”主題區域游戲活動中,用廢舊材料創設班級環境,是基于幼兒的興趣出發和蠶桑課程的需要。我創設的是江南水鄉水墨古樸的風格,色調采用黑、白、紅、藍,黑色主要是以水墨表現小橋流水,青瓦白墻勾勒出素雅寧靜的游戲氛圍,嘗試真實的創設蠶桑文化的環境,讓幼兒在濃縮版的蠶桑文化園環境中體驗繅絲、剝繭、拓印、扎染、繭花制作等多個極具地方特色的游戲,幼兒在一絲一縷、一錘一染、一搖一拉中近距離感受、接觸獨特的蠶絲文化。
3.3?“環境體驗”到“真實游戲”的蛻變。幼兒園的區域游戲應該促進幼兒主動活動自由選擇、相互交流和持續探索,在環境的創設中還用到了廢舊的樹枝、彩繪的紙傘、水粉涂鴉的酒缸、這種環境布置的處理方式也是增強孩子美術創作的成功體驗感,同時我覺得精致化的環境創設也是營造蠶桑文化的氛圍,給孩子一種美的體驗。
幼兒的成長如同花朵,需要陽光和雨水,更需要自由、愉悅的發展,充分體現廢舊材料的教育價值,進而提高幼兒的動手實踐操作水平。激發幼兒用“畫筆”表達內心的感受和體驗,將幼兒在生活中收集的廢舊材料作為美術活動教學載體,在活動中不斷調整和思考,繼而為幼兒開啟一扇“創意之門”。
參考文獻:
[1]?(英)米爾.弗勞爾著,蘇思晟譯.《與顏料一起玩耍——70個美術創意游戲》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2]?(美)詹妮弗.麥克卡利著,劉靜譯.《和孩子一起創意美術——激發孩子潛能的25個藝術實驗》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