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紅桃
(常州劉國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江蘇 常州 213025)
當前,職業院校正在走內涵式發展道路,為了保證教育教學質量,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教育部先后出臺了《關于建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工作制度的通知》《高等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指導方案(試行)》《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指導方案(試行)》和《關于全面推進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建設的通知》等文件,明確要求各職業院校要全面開展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探索建立符合中國特色和職業教育特點的內部教育質量評價與改進體系,引導職業院校切實履行人才培養工作的主體責任,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的需求。PDCA循環法作為一種質量持續提升的管理模式,將從根本上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
PDCA循環也叫質量環,是由四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組成:Plan(計劃)、Do(實施)、Check(檢查)和Action(處理)。這種理念最早由美國的一位質量管理專家休哈特提出,后來被美國的另一位質量管理專家戴明采納并發揚光大,并應用于企業生產的質量管理體系。具體包含以下四個過程:
P (plan) 計劃:包括方針和目標的確定,以及活動規劃的制定。
D (Do) 實施:根據已知的信息,設計具體的方法、方案和計劃布局;再根據設計和布局,進行具體運作,實現計劃中的內容。
C (Check) 檢查:總結執行計劃的結果,分清哪些對了,哪些錯了,明確效果,找出問題。
A (Action)處理:對總結檢查的結果進行處理,對成功的經驗加以肯定,并予以標準化;對于失敗的教訓也要總結,引起重視。對于沒有解決的問題,應提交給下一個PDCA循環中去解決。

圖1 PDCA循環
以上四個過程不是運行一次就結束,而是周而復始的進行,一個循環完了,解決一些問題,未解決的問題進入下一個循環,這樣階梯式上升的。
PDCA質量環的核心思想就是遵循科學程序實施全面質量管理,要求全員參與、全過程全方位管理。PDCA循環不是停留在一個水平上的循環,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水平逐步上升的過程。將這種管理理念應用于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過程中,可有效促進傳統教學質量監控的完善,推動教學管理的改革與創新,從而持續促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提高學校的競爭力。
對于大部分職業院校來講,往往用教師教學質量的監控管理替代了學校教學質量的監控,用部分代替了整體。第一,教學質量監控主體單一,教學評價和質量監控主要針對普通一線教師,職能部門和全員參與監控形同虛設。第二,教學質量評價制度和評價模式單一,多數學校都是采取督導聽課、同行評價和學生評價三個方面,看似多元評價,但每個部分都是總結性的評價,缺乏過程指導和反饋提升。
傳統教學質量監控主要集中在教師教學質量上的監控,缺少對學生學習質量和效率的評價監控。日常的教學質量監控指標體系主要是主要包括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等,往往忽視了學生學習質量、學習方法和學習效果的評價監控。對學生的進行總結性或過程性的評價也是以結論性的結果為主,缺乏過程的診斷和改進。
職業院校的宗旨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實踐教學環節在整個教學環節中占一半以上,但是在日常的教學質量監控中更注重理論課程的教學,往往忽視了對實踐環節的過程評價。
人才培養是學校的中心工作、重點工作,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學校應該根據市場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全面完善教學質量管理制度和規范,動態建立健全科學的標準體系。
建立和完善教學資源信息共享平臺、教學診斷與改進平臺,將學校的決策者、教學的實施者、學習的接受者納入平臺,積極探索第三方評價,吸納社會組織和學生家長,共同參與教學質量診斷。健全教學質量診斷機制,完善質量年報制度,定期向社會公布。
教學質量是否達到預設目標,教學計劃執行效果如何,教學標準是否符合市場需求,都需要通過Check環節進行檢查并反饋。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都需要相關部門進行檢查,為了及時、準確、全面地了解執行情況,可通過學校、系部、教研室三個層面共同進行。
A階段是PDCA循環的最后一個階段,是完善和提升階段,同時也是下個循環的起點。教學活動的決策者和執行者需要根據人才培養周期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尋求改進,為新一輪循環提供方向和依據,從而達到可持續地滾動上升,循序漸進式提升教學質量。
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是職業院校激發內在動力、強化內涵建設的重要抓手,實現全員參與、全面管理、全程監控、自主診改的質量保障制度。構建以學生多元化發展為核心,以育人過程控制為主線,以“五縱五橫一平臺”為基本框架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五縱”是指縱向的質量保障指揮系統、質量標準研制系統、教學質量監督體系、教學質量過程保障體系和組織保障體系;“五橫”是指學校、專業、課程、教師和學生五個層面;“一平臺”是指現代信息技術平臺。根據PDCA循環理念從“五橫”方面構建規劃、質量生成、資源、服務和監測改進五個相互銜接的質量環,如表1所列,按照“方案制定、組織實施、自主診斷、改進提升”的方針,有序推進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的各項工作。

表1 “五縱五橫”質量保證體系
下面以《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工作診斷項目參考表》中3.1專任教師隊伍建設狀態診斷要素為例,如表2所示,闡述PDCA質量環的工作步驟。

表2 專任教師隊伍建設狀態

診斷項目診斷要素診斷點提示規劃目標主要診斷點診斷結果原因分析6.教師教研、科研、技術開發和社會服務成果7.外籍教師數量8.教師企業實踐情況9.專任教師“雙師型”比例10.實踐教學專職指導教師數量
P階段:將專任教師隊伍建設狀態作為研究對象,分析教師隊伍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著重擬定解決問題的措施、目標及負責部門,如表3所示。

表3 專任教師隊伍建設狀態P階段的計劃擬定
D階段:根據P階段擬定的各項計劃,具體舉措逐一落實到位,并且責任到部門、到個人,著重強調執行力和有效性,確保實施的效果,如表4所示。

表4 專任教師隊伍建設狀態D階段的計劃實施
C階段:對照計劃中制定的目標,對具體措施在落實過程中進行檢查,做到實事求是,客觀反映成效和問題,按照標準化的作業流程實施。

表4 專任教師隊伍建設狀態D階段的計劃實施
A階段:經過C階段的檢查及時總結和反饋,對于成功的經驗通過標準固化下來,對于檢查發現的不足或存在問題,說明在這個循環過程某個環節出了問題,需要在下一個PDCA循環過程中不斷地完善解決。
綜上所述,教學質量是一個學校辦學質量的生命線,是衡量一個學校辦學能力的重要指標。將PDCA循環理念引入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實現教學質量的全面管理,有效促進職業教育的改革創新,促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