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禮勇

[摘要] 目的 研究美羅華聯合地塞米松治療難治性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臨床效果。方法 隨機選取52例于2017年7月—2018年7月被該院所收治患有難治性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加以研究,入選病患以自愿的原則分為兩組,即研究組與對照組,對照組患者運用大劑量地塞米松加以治療,而研究組患者則給予美羅華聯合小劑量地塞米松治療法展開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情況。結果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65.38%,遠高于對照組的38.4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171,P<0.05)。研究組不良反應率為26.92%,對照組為57.6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587,P<0.05)。 結論 美羅華聯合小劑量地塞米松運用于難治性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的治療中可以有效改善臨床癥狀,提升治療效果,同時還能控制不良反應的產生率,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 美羅華;地塞米松;難治性;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5?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9)08(a)-007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ituximab combined with dexamethasone in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Methods A total of 52 patien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July 2017 to July 2018 for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The selected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n a voluntary basis. That is,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high-dose dexamethasone, and th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ituximab combined with low-dose dexamethasone treatment, and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65.38%, which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38.46%).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4.171, P<0.05). The adrerse reaction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26.92%, 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57.69%.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5.587, P<0.05).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rituximab and low-dose dexamethasone in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clinical symptoms,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control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ons.
[Key words] Merocide; Dexamethasone; Refractory;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Clinical effect
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在臨床中屬于一類較常見的獲得性出血性疾病,此疾病的臨床癥狀以骨髓巨核細胞數量增加或正常伴成熟障礙以及血小板減少為主。近些年來,國際血液學病組織將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疾病傾向于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來看待[1]。有約70%左右的患者在診斷后的半年內會逐漸痊愈,但是也存在少數患者繼發為難治性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2]。半數以上的患者運用激素治療可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但是此類常規治療法對于難治性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病患來說則無法獲得預期的效果。就傳統的治療方法來看,主要包含抗D免疫球蛋白、大劑量糖皮質激素、達那唑、免疫抑制劑、大劑量丙種球蛋白等。美羅華是一類人鼠嵌合型抗CK20單克隆抗體,他最初成功運用于CK20的低度惡性淋巴瘤中,如今也被逐步運用在B細胞相關的免疫性疾病治療中,具體包含了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疾病[3]。該文主要針對2017年7月—2018年7月被該院所收治患有難治性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52例患者加以研究,探討美羅華聯合地塞米松藥物治療的有效性,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次方便選取該院治療的難治性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共52例,入選患者被分成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患者26例,研究所選病例已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時患者以及患者家屬已經簽署知情同意書。其中,研究組男患者10例,女患者16例,年齡為27~69歲,平均年齡(48.42±12.11)歲;對照組男患者11例,女患者15例,年齡為27~70歲,平均年齡(48.74±12.53)歲。患者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活動性出血癥狀,比如瘀斑、牙齦出血、皮膚出血、鼻出血、血尿等,入選患者均排除繼發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抗磷脂抗體綜合征、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等),患者血小板計數為(3~25)×109/L。對研究組與對照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對比價值。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均給予定期檢查,主要包含肝腎功能變化情況、血常規等,維持電解質平衡與血糖穩定,指導患者保證絕對的臥床休養,同時定時對外周血小板加以檢查。對照組患者運用大劑量地塞米松(批號:20010107)加以治療,靜脈滴注地塞米松,40 mg/d,4周個療程,連續治療四個療程。
而研究組患者則給予美羅華(批號:BS20000002)聯合小劑量地塞米松治療法展開治療,靜脈滴注美羅華,375 mg/(m2·d),每周給藥1次,同時每天靜脈滴注10 mg地塞米松,4周/療程,連續治療4個療程[4]。
1.3? 評定方法
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與治療1周后的不良反應情況加以觀察,依照第二屆全國血液學學術會議擬定的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治療效果標準來評定兩組患者的治療情況,共分為顯效、良效、進步與無效。顯效:經治療,患者血小板恢復至正常狀態,且患者保持無出血癥狀持續3個月以上為顯效;良效:經治療,患者血小板上升至50×109/L或者對比原水平上升至30×109/L以上,患者無出血癥狀持續2個月以上為良效;進步:經治療,患者血小板呈現出上升的狀態,出血癥得到有效改善,持續兩周以上;無效:經治療,患者出血癥狀與血小板計數無變化或發生惡化。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患者數+良效患者例數)/總患者數×100.00%。
1.4? 統計方法
運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處理該研究中的數據,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研究組顯效、良效例數均比對照組多,研究組顯效有10例,占該組總例數的38.46%,對照組顯效有6例,占該組總例數的23.08%,研究組良效有7例,比對照組多3例,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65.38%,遠高于對照組的38.4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情況,研究組心悸、消化道不良反應、類固醇糖尿病、失眠癥狀數分別為1例、2例、1例、3例,對照組心悸、消化道不良反應、類固醇糖尿病、失眠癥狀數分別為3例、4例、2例、6例,研究組的不良反應數比對照組少,其中,研究組副反應率為26.92%,對照組為57.6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難治性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主要指的是患者運用糖皮質激素與脾切除術治療效果不顯著或需要大量糖皮質激素方可維持血小板計數處于安全水平中的情況。難治性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大約占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的25%[5]。就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病發機制來看,臨床認為體液免疫在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病發過程中起到了主動作用,機體對于相關抗原形成體液免疫反應,產生血小板抗體,使得血小板數目減少。有相關研究調查顯示[6-7],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的CD4+細胞水平降低,而CD8+細胞水平會相應的上升,Ts細胞的活性在此過程中得以降低,以至于誘導B細胞活化形成血小板抗體,最終縮短血小板壽命,減少血小板的總數。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疾病在首選治療方法為糖皮質激素,大部分患有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疾病的患者在治療15~30 d后其臨床癥狀均能得到有效緩解,但是只有30%左右的患者才能獲得長期緩解。通常情況下,患者對于手術是不愿耐受的,而且切脾治療的并發癥也較多,為此,選擇合適的保守治療方式對于患者來說是能夠接受的。大劑量靜脈丙種球蛋白的運用能夠讓75%左右的患者保證血小板升高,然而療效的持續時間不長,有少部分患者則會呈現出持續反應[8-9]。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二線治療主要包含聯合化療法與免疫抑制治療法,這幾類治療法具有較強的毒副反應,同時,治療效果也并不十分明確。
美羅華是人鼠嵌合型CD20抗體,它主要于人體B細胞表面上進行表達,少數T淋巴細胞表面也存在少量表達。美羅華誘導補體介導的細胞毒作用結合 效應細胞,誘導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能夠引發B淋巴細胞死亡情況出現。持久且快速地將循環中B淋巴細胞清除干凈,控制自身抗體的出現,抑制血小板破壞[9]。與此同時,美羅華還能對T細胞的缺失問題加以更正調節,控制自身反應性T細胞與B細胞的活性,以此使血小板的數量得以增加。美羅華在早期主要治療CD20陽性B細胞淋巴瘤,標準劑量的美羅華運用于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10]的治療中已經有了一定的效果。有研究學者研究報道說明運用標準劑量的美羅華治療難治性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效果顯著,可以控制臨床癥狀的發展。
該研究中,對照組患者運用大劑量地塞米松加以治療,而研究組患者則給予美羅華聯合小劑量地塞米松治療法展開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研究組不良反應率為26.92%,對照組為57.6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587,P<0.05)。有研究學者[6]運用標準劑量的美羅華(375 mg/m2,1次/7 d,連續給藥4次)治療25例難治性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結果顯示5例患者達到了CR狀態,5例達到PR狀態,3例達到MR效果,總反應率為52.00%,6個月后有7例持續緩解。同時,還有研究學者[7]運用小劑量美羅華治療11例自身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11例患者中包含7例為難治性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經治療,有4例患者得到完全緩解,起效時間為1.5~3個月,其中有2例首次用藥后血小板迅速上升,3例隨訪到7~12周仍持續緩解。該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65.38%,遠高于對照組的38.4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171,P<0.05)。結果表明運用美羅華聯合小劑量地塞米松治療的效率較高,起效快,繼發感染率低,無顯著的毒副作用,同時還能緩解患者的經濟負擔。
綜上所述,對于難治性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可以實施美羅華與地塞米松聯合治療法,以此來提升患者整體的治療效果,控制毒副反應的產生率,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陳麗萍.小劑量美羅華聯合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療難治性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8):47-49,60.
[2]? 孫琦.淺析美羅華治療難治性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護理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63):239.
[3]? 朱玲玲,張彥,陳光,等.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地塞米松聯合療法治療原發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的療效及對T淋巴細胞亞群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8,56(23):33-35.
[4]? 胡曉麗,郝東升,胡軍.亞標準劑量丙種球蛋白與地塞米松聯用治療兒童突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療效[J].北方藥學,2018,15(5):55.
[5]? 韓海燕,賈國榮.成人難治性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采用丙種球蛋白、環孢素、美羅華治療的有效性[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40):7913,7915.
[6]? 孟景曄,龍潺,駱子義,等.糖皮質激素聯合小劑量美羅華治療難治性原發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的臨床研究[J].臨床醫學,2017,37(2):21-22.
[7]? 孟景曄,龍潺,駱子義,等.糖皮質激素聯合小劑量美羅華治療難治性原發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的臨床研究[J].臨床醫學,2017,37(2):21-22.
[8]? 韓海燕,賈國榮.成人難治性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采用丙種球蛋白、環孢素、美羅華治療的有效性[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40):7913,7915.
[9]? Kojouri K,Vesely SK,Terrell DR,et al.Splenectomy for adult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a system atic review to assess long term platelet count responses,prediction of re-sponse,and surgical complications[J].Blood,2004,104:2623-2634.
[10]? Stanglmaier M,Reis S,Hallck M.Rituximab and alemtu-zumab induce a nonclassic,caspase-independent apoptotic pathway in B lymphoid cell lines and in chronic lymphoid cell lines and in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cells[J].Ann Hematol,2004,83(8):727-730.
(收稿日期:2019-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