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一粟
摘 要:藝術品投資在當今社會已經成為一種資產配置的方式,工筆畫在藝術品市場中日益受到關注,作為投資者必須具備專業的知識及眼光,才能在投資工筆畫的藝術市場中得到回報。通過分析工筆畫的特征、現狀及目前的收藏空間,以期為投資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工筆畫;傳神;色彩;市場潛力
中圖分類號:F830.59?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27-0094-02
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富裕,對藝術品市場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隨著2017年2月國家“十三五”規劃提出扶持藝術品交易市場的發展,中國的藝術品市場開始迅猛發展,藝術品已經成為當今世界公認的三大投資領域之一(金融、地產、藝術品)。在西方的財富整合中,藝術品一直被視為安全的資產配置方式。中國的藝術品市場雖然不如西方發達國家成熟,但是近年來藝術品投資的發展迅猛,特別是在房地產受到政府的調控,房地產的交易大不如前的情況下,藝術品作為經濟投資的方式,符合大眾對精神審美的需求,越來越受到重視。大批藝術家投入到藝術品的創作當中來,藝術品不僅出現在各大博物館、拍賣會中,也出現在各個畫廊、藝術品商店中,投資藝術品已經成了一個中產階級家庭資產配置的良好渠道。未來還將會有更多的資金涌入藝術品市場,有助于推動中國的藝術品市場走向國際。
中國工筆畫以它嚴謹的造型、艷麗的色彩、細膩典雅的風格讓人賞心悅目,受到了各個層次藝術品市場的歡迎。在全國美展中工筆畫總是占據重要位置,第十二屆全國美展工筆畫作品《兒女情長》獲得金獎,第十一屆全國美展工筆畫《回信》獲得金獎,國畫藝術家常把工筆畫作為體現自己專業能力的方式。藝術品拍賣市場名家工筆畫的價格屢創新高,2015年10月7日,郎世寧等畫家創作的清乾隆《純惠皇貴妃朝服像》以1.1億元成交,2016年北京保利秋拍元代任仁發《五王醉貴圖卷》以3.036億元成交,現代工筆畫家何家英、周彥生等的工筆畫作品在拍賣市場上也屢創新高,古代工筆畫的高價格基礎早已奠定,而當代工筆作品的價格也經常動輒幾百萬,收藏愛好者對工筆畫作品的熱愛也使得大批當代工筆畫家的作品一畫難求,從目前藝術品市場的表現來看,工筆畫在未來的藝術品市場中還會越來越好。一幅畫擺在投資者的眼睛前,判斷它是否有投資價值,首先就需要懂得鑒賞,鑒賞就需要專業知識,需要深入了解它的發展、特點及現狀。
一、工筆畫的歷史及發展現狀
工筆畫的創作不同于寫意畫,它的繪畫形式決定了它的創作周期比較長,畫家需要大量的時間投入到創作中才能創作出好的藝術作品,即便是同一位畫家他的工筆畫作品的價格也會高于他的寫意畫作品數倍。在今天這個快節奏的社會,藝術家很容易為了經濟利益失去工筆畫創作的初心。大批投資藝術品的收藏者又不具備欣賞優秀工筆畫作品的能力,以藝術家的名氣和地位判斷一幅工筆畫作品的價值,經常會花了巨資卻沒有買到寶貝,另有一些半路出家的藝術家經常打著創新的幌子,以標新立異的姿態在藝術品市場中賣著高價。我們要正確地理解中國工筆畫的審美情感,了解中國工筆畫的基本特征,才能在工筆畫的投資中獲得收益。
工筆畫作為中國繪畫重要的傳統藝術形式,以它典雅的風格、嚴謹細膩的技法、巨大的成就矗立于世界美術之林,成為我們民族的驕傲。回顧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的帛畫,長沙馬王堆出土的《人物龍鳳圖》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繪畫作品,也是一幅細膩工整的工筆畫。唐宋時期更是創造了無數代表中華民族藝術成就的偉大作品,如《簪花仕女圖》《韓熙載夜宴圖》《宋人小品》《千里江山圖》等。但是隨著近代寫意畫在藝術市場上的興盛,齊白石、任伯年、吳昌碩這些寫意大家的出現,工筆畫在一段時期里被人們忽視。近年來,學院派畫家通過自己的努力,重新審視傳統文化、繼承傳統文化的精神并且汲取西方繪畫的藝術精髓,創作出了富有當代性的工筆畫藝術作品,使得工筆畫在藝術市場中重新煥發出光彩。
優秀傳統文化藝術是構建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基礎,藝術品市場的火熱使大批藝術家轉向工筆畫創作,但是如何在工筆畫創作中保持“民族性”與“當代性”是傳承這一獨特藝術形式的關鍵。我們不能簡單地用西方繪畫的理念來解構中國的傳統藝術,只有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神及繪畫形式有很好的繼承和理解,才有可能創作出屬于這個時代的珍品。
當代中國工筆畫家大都受到過素描、色彩等西方繪畫理論、技法的學習,在造型、用筆、設色及描繪素材等方面與傳統工筆畫相比有了很大的創新,但同時也出現一種傾向即側重于對客觀事物的寫實,強調透視、結構等西方繪畫的造型法則,甚至照搬西方繪畫造型與風格,用中國工筆畫的材料去解釋西方理念,以致失去匠心意趣、失去中國畫所追求的神韻。西方繪畫的審美價值標準與我們傳統的審美標準是有區別的。簡單地以西方藝術的法則解釋中國畫的規律,并不能創作出優秀的工筆畫作品,我們只有通過對中國傳統工筆畫進行深入理解和精準的把握,才能在當代的工筆畫藝術實踐中進行有價值的構建,工筆畫創作才能在藝術品市場中保持良好的發展。
二、工筆畫的基本特征
中國的繪畫藝術從一開始就有著自己獨特的審美標準,不同于西方繪畫著重于對客觀世界的再現,中國的藝術家更注重心靈的感受、人格的體現,把繪畫作為一種載體表現藝術家的情感。
宗炳《畫山水序》是我國第一部山水畫論著作,“夫以應目會心為理者,類之成巧,則目亦同心,心亦俱會,應會感神,神超理得。”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宗炳強調在山水畫創作中,藝術家描繪的山不僅要與眼睛看到的山一樣,還要和藝術家心中的山相契合。
因此,在中國畫的創作觀念中,從一開始就主張藝術作品不能只是對自然景物的客觀模擬,它應該有藝術家主體的參與,是藝術家個體情感的體現。這種造型觀念與西方繪畫注重客觀再現是完全不同的,這也決定了中國繪畫從一開始就走向了有別于西方繪畫傳統的另外一條路。
1.生動與傳神。我國南北朝時期南齊的著名美術理論家謝赫的《古畫品錄》是我國繪畫史上第一部系統的品評專著。謝赫提出“六法”:“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六法”從提出之日起一直到今天都被看作是品評一幅中國畫的標準。宋代美術史家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中說:“六法精論,萬古不移。”[1]“六法”中放在首位的便是“氣韻生動”,這一觀點正是強調了繪畫要表現對象的內在精神,表達畫家對客體的情感。《宣和畫譜》卷一說,愷之每畫人成,或數年不點目睛。人問其故,答曰:“四體妍蚩,本亡關于秒處,傳神寫照,正在阿睹中。”[2]顧愷之認為,在人物畫中,關鍵在于對人物眼睛的刻畫,人物的眼睛是人物內心精神的反映,人物的情感的體現,人物畫的生動與傳神集中體現在了眼睛的刻畫上,至于人物眼睛之外的結構、形體的刻畫并不是那么重要,反映了畫家重神而輕形的藝術主張。
2.中國工筆畫特有的色彩觀。中國繪畫的色彩觀也有別于西方繪畫的色彩體系,西方繪畫的色彩與西方繪畫的造型觀一樣是科學的、真實的。西方繪畫的色彩以物理學中色光的反映為基礎,在繪畫中如實地反映出光源色、環境色與固有色之間的關系。中國繪畫講究“隨類賦彩”,究其本質而言,是畫家根據自己對客觀物像的理解,對色彩加以整理、歸類,同樣強調了藝術家的主觀情感的參與,畫家在對色彩的表現上非常注重色彩對精神情感的暗喻、用夸張的手法表現對象的內在精神。如唐代周的作品《簪花仕女圖》用朱砂與白來表現宮廷婦女的空虛、幽怨的情緒,南唐畫家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大量使用墨色來暗示“夜”的環境。中國傳統工筆畫的用色都與真實自然有相當大的距離,但是它們都給人以真實之感,就是因為藝術家在對色彩的使用上大膽的以心理感受對物像進行“類”的處理。在中國傳統工筆畫中可以出現朱竹、墨荷這些自然生活中見不到的色彩,但藝術家正是用這種大膽象征的手法使觀者更能理解作品的內在含義。
正確理解傳統工筆畫的精神、傳統工筆畫的審美是繼承工筆畫的關鍵,也是作為藝術品投資者投資工筆畫作品的依據。
三、投資多層次的工筆畫藝術家
近年來,工筆畫在藝術品市場中的表現有目共睹,古代工筆畫天價成交,當代名家的作品炙手可熱。對于投資者投資哪些藝術家能得到較好經濟回報,應該做具體的分析。
1.投資名家作品。名家工筆一直是藝術品投資的熱點,工筆畫因為它技法的特殊性,名家作品相對于寫意畫可謂是少之又少,在藝術品市場中價位總是高居不下。于非20世紀當代工筆花鳥畫的代表人物,2014年北京拍賣會于非《富貴圖》估價1 200 000元,最終以3 795 000成交。據統計,自2018年底,在拍賣市場上流通的于非作品價格百萬以上的超過130件,包括于非臨摹的作品,臨摹顧愷之《女史箴圖》價格7 475 000元,臨摹趙佶《天水金英秋禽圖》價格34 720 000元。于非作品目前每平尺可達到1 000 000~3 000 000元,可謂寸紙寸金,在未來將會是億元畫家的有力挑戰者。投資者遇到這樣的名家可以不用強求是何種題材,看準真偽大膽投資。
2.投資市場的潛力股。藝術品投資的回報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投資中青年藝術家是投資收藏的一個不錯的方向,資金投入不大,在未來可以創作出不錯的市場價值和收藏空間。投資者應該多關注這些非常具有潛力的中青年工筆畫家,湖北青年工筆畫家方正善長工筆人物,青年工筆畫家孔少波擅長工筆花鳥,像這些年輕的工筆畫家還有很多,他們近年來都在全國各大美展上有所斬獲,他們的作品目前還不是藝術品市場的熱點。作為投資者,我們應該關注這些年前的藝術家,為他們提供良好的環境,這樣不僅在未來可以收到更多的經濟回報,也可以鼓勵和傳承民族藝術,推動社會主義的文化事業的發展。
藝術是“意識形態”的產物,關注工筆畫的發展與投資從深層意義上也反映了對社會文化的關注,有助于我們弘揚歷史文化,推動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參考文獻:
[1]? 宣和畫譜[M].岳仁,譯注.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1999.
[2]? 圖畫見聞志·畫繼[M].米田水,譯注.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