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琳 李學會


【摘 要】 目的:探討集束化管理在神經外科氣管切開術后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選擇本院神經外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9例行氣管切開的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觀察組(29例)及對照組(3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神經外科氣管切開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給予集束化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氣管切開留置時間及肺部感染的持續時間,對比兩組患者氣管切開時的并發癥發生率。結果:觀察組的導管留置時間及肺部感染持續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6.90%,對照組為23.33%,對照組顯著高于觀察組(P<0.05)。結論:集束化管理可降低神經外科氣管切開術后患者的導管留置時間、肺部感染持續時間及并發癥發生率。
【關鍵詞】 集束化管理;神經外科氣管切開術;導管留置時間;肺部感染;并發癥
神經外科的重癥患者多會因腦血管疾病、顱腦損傷等導致意識障礙,引起自主呼吸功能減退,呼吸中樞受損,治療時需行氣管切開[1]。隨著氣管切開術的應用,其可對患者呼吸道內的分泌物進行及時清除,從而緩解患者的呼吸道梗阻,降低患者胸膜腔內壓,但氣管切開會導致患者肺部感染,從而降低神經外科患者因呼吸道阻塞造成的死亡[2]。有研究發現[3],約有13%~18%氣管切開者會引起肺部的繼發感染,因此在氣管切開過程中對患者采取合適的護理方法非常重要。本院對神經外科氣管切開者采用集束化護理,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選擇本院神經外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9例行氣管切開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經影像學檢查,確診為腦血管疾病或顱腦損傷,其格拉斯昏迷評分為5~12分;排除存在嚴重呼吸道疾病者,氣管切開期間存在其他嚴重并發癥者。其中男32例,女27例,年齡為41~60歲,平均年齡為(46.9±9.2)歲,平均體質量為(65.9±8.1)kg/m2。疾病類型:腦出血者28例,顱腦損傷者23例,腦梗死者8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每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疾病類型、平均體質量等資料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本研究所有患者知情同意,且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神經外科氣管切開常規護理,包括氣道濕化、吸痰、口腔清潔等護理,觀察組患者給予集束化護理,通過萬方數據庫、知網數據庫、維普數據庫,以氣管切開、神經外科、護理干預為關鍵詞,收集到23篇符合本研究要求的文獻,并結合本院的實際情況,結合文獻中的護理措施進行歸納整理。具體包括環境干預、口腔清潔護理、體位管理、氣道護理、合理使用抗生素、氣囊管理、營養護理7個部分。其中環境干預需保持患者的病房整潔、干凈,定時通風,對地面進行消毒,對探視人員的探視時間及次數進行嚴格控制,以免空氣中的粉塵、飛沫等細菌刺激患者呼吸道,病房中需全天使用空氣凈化器;口腔清潔護理:因氣管切開時,患者的呼吸道黏膜及屏障功能會受到損傷,口腔菌群會失調,需采用負壓吸引式的牙刷對患者進行口腔護理;體位管理:調整床頭角度卡,指導患者保持體位在30°~45°,在翻身時,用軸線進行翻身,翻身過程中避免患者的呼吸套管滑脫;氣道護理:護理人員需對患者進行拍背、翻身,以促進患者的痰液排出,在氣管切開處,對患者進行面罩給氧,再使用一次性的濕熱交換器加溫加濕系統,對患者進行濕化處理,若患者痰液較稠或排痰無力,可進行吸痰,操作時需無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定期對患者的痰液進行細菌耐藥性培養,同時選擇敏感的抗生素進行治療;氣囊管理:定期對患者的氣囊壓力進行檢查,每4h對氣囊壓力進行記錄1次,并對氣囊上的呼吸道分泌物進行及時清理;營養護理:對患者進行早期腸內營養,包括經鼻十二指腸導管或鼻胃管,采用加熱型的喂養泵給予患者蛋白質較高的營養液。
1.3 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患者的氣管切開留置時間及肺部感染的持續時間;2)對比兩組患者氣管切開時的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以率進行描述,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氣管切開留置時間及肺部感染的持續時間
觀察組的導管留置時間及肺部感染持續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2 兩組氣管切開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6.90%,對照組為23.33%,對照組明顯高于觀察組(P<0.05)。見表3。
3 討論
氣管切開可有效解決神經外科重癥患者的呼吸道梗阻問題,是救治重癥患者的一個主要手段,但其會使得患者的呼吸道黏膜直接接觸外界,增加患者的肺部感染,引起氣管切開的并發癥發生率,因此需采用合適的護理方法[4]。集束化護理是具有循證證據支持的一種綜合護理方案,可用于神經外科氣管切開患者的護理中。
本文結果表明,觀察組的導管留置時間、肺部感染持續時間、并發癥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集束化管理可降低神經外科氣管切開患者的導管留置時間、肺部感染持續時間及并發癥發生率,主要是由于集束化管理從環境干預、口腔清潔護理、體位管理、氣道護理、合理使用抗生素、氣囊管理、營養護理7方面給予了患者精細護理,改正了平常護理中的誤區或不足,給患者制定了綜合、系統的護理方式,使得護理做到了有章可循、有理可依,有助于提高護理效果。
綜上所述,集束化管理可降低神經外科氣管切開術后患者的導管留置時間、肺部感染持續時間及并發癥發生率。
參考文獻
[1] 楊鳳蘭,代立群.對行氣管切開術的神經外科患者實施集束化護理對其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J].當代醫藥論叢,2017,07(24):238-239.
[2] 樂秀英,唐小芬,袁秀鳳.集束化護理管理對預防神經外科老年手術患者術中壓瘡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院統計,2017,24(01):39-41.
[3] 常慧,張婷.集束化護理管理對預防神經外科老年手術患者術中壓瘡的效果分析[J].延安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17,15(04):91-93.
[4] 史蘭花.集束化護理在預防神經外科氣管切開患者肺部感染中的作用分析[J].系統醫學,2018,39(03):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