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 趙倩倩
摘 要:近年來,中法兩國出版業的發展進入快速轉型期,中國成為法國最大的版權輸出國,中法兩國未來的出版交流合作迎來新機遇。面對中法出版合作長期以來存在的本土化創意不足、合作缺乏持續性等問題,新時代中法出版交流合作有必要采取一定措施,版權輸出與引進并重,結合當地市場需求,擴大文化交流。
關鍵詞:出版合作 新機遇 走出去 本土化
自1964年中國法國建交以來,2019年已是兩國友好相處的第55周年。作為第一個與新中國建交以及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西方大國,法國同中國的友好關系始終走在中西國家關系的前列。2018年初,習近平主席在與來訪的馬克隆總統會見時曾說過,“新時代中法關系大有作為”。這一含義深刻的講話無疑表明,中國同法國在各領域的合作將會繼續深化,這為新時代中法出版的交流與合作帶來了新機遇。
一、法國出版近況
近年來,法國的全民閱讀環境一直保持良好狀況。法國圖書中心發布的2018年閱讀報告顯示,法國國民閱讀率超過90%,人均閱讀17本紙質書和電子書。讀書群體涵蓋各個年齡段、各個職業階層,其中女性是閱讀主力軍,人們喜愛閱讀的圖書種類也是多種多樣,無論是實用書籍、小說還是漫畫書,都有較為穩定的讀者群體。
受“黃背心”抗議運動和教材改革停滯影響,2018年法國出版業圖書市場呈現疲態,新書出版品種較2017年減少了5.3%,總銷量同比下滑2.6%,銷售總額只有26.7億歐元,較2017年減少了4.4%。值得欣慰的是,相較于圖書市場的不容樂觀,法國電子書的銷售額高達2.13億歐元,較2017年上漲了5.1%,銷量占比更是達到8.4%,其中大眾類電子書愈發受讀者歡迎。
二、新時代中法出版合作的新機遇
(一)對外貿易帶來的新機遇
2018年,版權貿易與合作出版為蕭條的法國出版業帶來了一線生機,版權輸出收入同比上漲2%,在出版社總收入中占比5.4%,版權輸出數量較2017年增長了1.6%,其中兒童與青少年讀物、連環畫和文學類圖書的版權合作最多,而中國從2015年起就成為了法國兒童圖書著作權的最大買家,是法國最大的版權輸出國。
長期以來,法國對中國的圖書進出口結構一直較為穩定,而中國圖書在法國市場上的進口地位也日益顯著,發展態勢良好。相信未來在中法兩國戰略合作政策的推動下,兩國的圖書進出口和版權合作將會有更大的發展機遇與提升空間。
(二)法國出版企業帶來的新機遇
法國的出版社數量眾多,雖然大多數出版社的規模都比較小,卻十分善于發現和培養作者,并與其建立非常密切和穩定的合作關系。長此以往,出版社獲得了長期培育、開發市場的信心與空間。
在法國,出版社不僅注重出版數量與質量,還關注原創的精品內容,不管是圖書內容還是出版形式,都重視與自身資源優勢相結合,這為中法兩國出版業的合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例如,于2009年成立的出版社“FEI”致力于在法國出版中國題材相關的漫畫類圖書。其出版的《包拯傳奇》,由中國連環畫家繪制設計人物形象,法國作家根據當地受眾閱讀喜好編寫文本,中法合璧使得主人公包拯的形象打破了文化差異,深受法國讀者的喜愛。
(三)兩國政策支持帶來的新機遇
隨著出版業日益成為各國重點扶持的戰略性文化產業,各國政府紛紛成立相關機構,并出臺相關的政策法規,以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本國文化的傳播力、影響力與競爭力。
近年來,中國政府大力推動和支持中國出版“走出去”,并于2017年專門頒布《“十三五”時期新聞出版“走出去”專項規劃》,對出版“走出去”的全產業鏈做出了系統安排,包含中外圖書互譯計劃、絲路書香工程、圖書版權輸出普遍獎勵計劃等。同時,中國出版企業不僅建立海外分支機構,還建立國際出版編輯部,推動本土文化傳播。
在出版“走出去”方面,法國政府也給予了強烈的支持,目前已在多個國家建立了負責對外文化交流的“法國文化中心”,并對國際出版與推廣提供資金支持。文化中心不僅對圖書從業與翻譯人員進行業務培訓,還組織開展書展,舉辦出版活動,增強與國外出版企業的聯系。
三、中法出版合作面臨的主要問題
從目前的實踐來看,中法兩國在出版合作方面的探索仍然面臨著一些不可回避的問題。
(一)選題意見分歧較大,立項效率低
因為歷史、意識形態和文化認識上的原因,以及內容表述形式、傳播形式等方面的原因,中國傳統文化、時政及主題出版類圖書,易被西方出版同行,尤其是歐美地區的出版社人為地貼上政治標簽,將雙方的認知差異擴大為意識形態的鴻溝,導致中國出版社在文化本土化傳播方面的諸多努力大打折扣。一方面,多數情況下法國出版社對中國出版社提供的選題會有“成見”,或對選題的表述創新、本土化方式等有較大的意見分歧,常常達不成一致意見。
另一方面,中國出版社對法國圖書中有關色情、同性戀、顏色革命、宗教等方面的內容持堅定的刪改態度,往往也會導致選題合作流產。這些情況都造成合作選題的立項效率較低。
(二)圖書內容的本土化創意不足
同一本圖書,同樣的主題和內容,在不同的國家、民族和文化背景下,往往會產生不同的傳播效果。這就要求中法兩國出版社開展合作時,必須對內容和形式進行本土化加工與創新。例如,在翻譯書名時,要避免直來直往,注重結合當地文化、傳統和熱點;在加工內容和裝幀設計時,要考慮當地讀者的閱讀習慣和閱讀體驗偏好。當然,在保證文化本土化傳播的同時,也不能過分忽略自身的文化風格。
但就目前中法兩國的出版合作來看,圖書內容的本土化創意明顯不足,尤其是在面對主題出版物時,由于這些圖書已進入國家項目,圖書編輯出于避錯的壓力往往不敢有什么創新,而這恰恰成了對外傳播有效性的軟肋。
(三)出版社合作缺乏可持續性
中法出版合作多年以來,能進行長期穩定合作的出版社屈指可數。究其根本原因,是兩國出版社缺少換位思考,只顧在合作時考慮自身版權的輸出。加之中國近年來推動支持出版“走出去”,出版社往往操之過急,使得雙方的出版合作變成一方的文化輸出。事實上,每家出版社都有自己的一套經營模式,兩國出版社之間若能進行長期合作,更有利于雙方磨合和實現具有可持續性的合作。
四、新時代中法出版合作大有可為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加強中外人文交流,以我為主、兼收并蓄。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這為加快中國文化“走出去”指明了方向。而國家間的出版合作則是文化“走出去”過程中“形式最簡單、最有效、最方便、投入最小、影響最持久”的手段,也是中國出版“走出去”的重要形式。
近年來,中法兩國出版合作的空間不斷擴大,合作的內容也不斷豐富,面對中法出版合作存在的問題,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進一步推動新時代中法出版交流合作。
(一)提升出版合作的內容品質
在出版“走出去”的大趨勢下,為滿足文化交流的新需求,新時代中法出版合作的主要發展方向應是努力呈現專業的出版內容和翻譯文本。在版權輸出和圖書推廣時,要避免那些枯燥無味的知識性讀物、“三觀”不正的文藝作品、缺乏嚴謹態度的學術著作等,而是將中國的原創精品圖書及版權推廣、輸出到法國的圖書市場,擴大中國文化的傳播力。與此同時,中國出版社也要做好法國優秀出版物的版權引進與翻譯工作,促進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借鑒。
翻譯質量與出版物質量之間存在著密切關系。要想做到高質量引進國外的優秀出版物與高效地推動國內經典出版物走出去,必須提高翻譯工作的門檻,加強對翻譯工作的產業化支撐和譯者的業務培訓,對于那些翻譯質量明顯堪憂的出版物必須采取相應的懲罰措施,不能放任其影響文化公信力。
(二)注重市場需求分析
在中法出版合作圖書選題策劃中,雙方需要對市場需求深入研究、分析,樹立跨文化傳播的意識。中國的傳統文化、社會民生、民族宗教、教育衛生、環境保護等問題長期以來深受西方媒體關注,因為這些話題與西方國家讀者的日常生活狀態更相近,能在讀者之間形成感情共鳴;而法國的文學、歷史、社科、科幻、漫畫類選題,尤其是童書選題,深受中國讀者歡迎。因此,中法出版社必須全面分析對方國讀者的閱讀習慣與需求,根據對方國的市場需求做好選題策劃和選題的本土化。
為此,出版企業可充分利用大數據分析兩國讀者的閱讀需求、消費習慣、購買心理等,對出版物進行個性化定制,以減少出版物與對方國文化的隔閡,實現精準出版和精準傳播。此外,對中國出版社來說,還要注重改善中國對法國的版權輸出結構,由以國情介紹為主向思想文化傳播和介紹當代發展現狀為主轉變,把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精品力作輸出和推廣到法國圖書市場。
(三)保持合作的長期穩定
中法兩國在出版合作時要注重版權輸出與引進相結合,形成良好的版權逆順差平衡合作關系,為此雙方都應積極尋求長期有效的合作方式和版權組合策略。中國應進一步加強對法國優質圖書進出口的支持力度,密切關注影響中法兩國圖書進出口的風險因素,特別是國際貿易環境下的法國的貿易政策、貿易規則和法律法規等信息,通過積極的交流溝通適時優化貿易方式、運輸渠道和完善版權保護機制,從而消除圖書貿易壁壘,順利實現圖書的對外貿易。同時,還要大力開展與法國的文化交流活動,參加法國舉辦的主要書展,并完善國內版權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優化對法的圖書貿易方式和輸出渠道。
同樣地,法國也要通過政府支持、政策傾斜、經濟優惠等方式進一步擴大中國圖書版權的引進和出版力度,尤其是加大深受法國讀者歡迎的中國藝術、畫冊類圖書,百科全書以及工具書、優秀傳統文化圖書的版權引進與出版;并加大對圖書翻譯的支持力度和對中國圖書在法國宣傳推廣的支持力度。法國出版社也要積極參加中國舉辦的主要書展,增加在中國的文化交流活動,及時把法國讀者的需求傳遞給中國出版社,支持中國出版社進一步拓展中國圖書在法國市場上的貿易潛力。
(四)加強人員互派和業務隊伍培養
可通過在海外聯合編輯部中派駐人員,推進中法兩國出版合作項目進展。同時,雙方應加大力度推動出版人才培養,鼓勵派駐人員熟悉對方的出版、發行、營銷等工作流程,相互學習對方的先進管理經驗,了解對方文化特點和讀者需求特色,積累國際選題策劃和開發能力,為中法出版合作積蓄后勁。這其中,法國通過項目、資金等形式支持中國出版人到法國學習進修對深化兩國出版合作更為重要,因為中國出版人相對缺乏國際出版認知和實戰經驗。若有必要,還可通過支持中國出版社在法國投資建立出版公司或辦事處的形式,多方面加強出版隊伍的人才培養,為中法出版開展合作積累人才基礎。
(五)推進基于“一帶一路”倡議的主題出版合作
加快推進主題出版物的國際出版合作,有助于中國營造有利的國際輿論環境,促進國際讀者對中國價值觀的認同和對中國改革開放成就的認知,這也是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重視主題出版“走出去”并以此擴大文化交流的重要任務。隨著近年來“經典中國”“絲路書香”“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等國家級“走出去”工程的順利開展,一大批主題圖書走向世界,這也為中法出版交流合作提供了重要的機遇、豐富的載體和廣闊的空間。中國出版社應積極開展與法國在主題出版圖書合作方面的選題策劃,推動中國優質主題出版物進入法國圖書市場,與法國出版社共同開創大有可為的出版新時代。
參考文獻:
[1]范軍.國際出版業發展報告(2018版)[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9.
[2]吳尚之.加強中外交流合作,推動出版國際化發展[J].中國出版,2015(18):5-6.
[3]田常清,姚嬌嬌.中法圖書貿易互補性研究[J].中國出版,2016(15):17-22.
[4]譚紅英,鐘永軍.翻譯出版助力講好中國故事的提升策略[J].中國出版,2018(1):68-70.
[5]羅紅玲.“一帶一路”相關圖書海外出版發行分析——兼談對“一帶一路”主題圖書走出去的啟示[J].中國出版,2018(5):5-9.
[6]慕玲.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布局的五個維度[J].中國出版,2018(11):64-68.
[7]曹曉娟.論中方責編在國際合作出版中的主導價值[J].中國出版,2018(14):48-51.
[8]周蔚華,楊石華.中國出版對外交流與國際合作40年[J].中國出版,2018(20):19-26.
[9]李藝萌.法國:在多重阻力下小幅下滑[N].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9-08-20.
[10]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2018年新聞出版業產業分析報告》[N].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9-08-27.
(作者單位系上海遠東出版社;同濟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