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強
我國當代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的教育主要是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承、傳播與教育,它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對大學生的個人成長、集體意識、社會責任、愛國情懷有著重要的引導和教育功能,是我國人才教育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曹伶俐編寫的《當代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年9月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在我國主流意識形態教育規劃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探討了青年大學生意識形態的發展現狀和創新路徑,可供高校意識形態工作借鑒。
從內容上看,該書分別從理論和實踐兩個角度構建了完整的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體系,詳備地論述了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內涵、目標、現狀、內容、原則、方法、路徑以及其他保障措施。具體來說,第一章到第三章全方位概述了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理論基礎、戰略意義和發展現狀,為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實踐教學奠定了基礎;第四章到第六章分別論述了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主要內容、基本原則、教學方法和教育途徑,著重強調了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中大學生自我教育、校園文化建設、黨團組織宣傳、媒體輿論監督等方面的功能與作用;第七章列舉了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實踐過程中必備的保障措施,包括機制保障、隊伍保障、評估保障、環境保障等。
在研讀該書的過程中,筆者認為,當代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的教育需要從內容、形式以及創新三個角度進行深入的討論、分析與總結。
首先,當代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多元化思潮為主要內容,全方位地、與時俱進地推動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教學內容,對學生做出更具有針對性的指導、教育和幫助。大學生所處的教育環境和社會環境是不斷變化的,在這個變化的過程中,大學生群體的意識形態不斷受到各種新現象、新觀點和新思潮的碰撞與沖擊。要想在這個過程中更好地發揮主流意識形態對大學生的思想指導作用,高校及教師需要不斷拓展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內容,讓主流意識形態教育能夠全方位地囊括馬克思主義經典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多元化思潮,從而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教育與幫助。其中,多元化思潮在主流意識形態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能夠以開放多元的方式開闊學生的思想視野,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當下多元的社會環境。
其次,當代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在形式上需要注意網絡的教育與傳播、課堂教育的形式創新以及社會實踐的開放性。一方面,網絡給大學生及大學生教育帶來顯著的機遇與挑戰,主流意識形態的教育需要根據網絡時代的新現象和需求進行形式上的拓展與創新,從而掌握網絡的輿論話語權,對大學生進行更積極主動的網絡意識形態教育。另一方面,在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的課堂教育教學中,高校及教師需要不斷更新升級教學設備、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以更加生動、有趣的意識形態教學課堂吸引大學生的關注,從而切實增強主流意識形態課堂教育教學的有效性。除此以外,當代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還需要推進社會實踐的開放化,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進而在實踐的過程中深入理解與運用主流意識形態的相關理論、規律與方法論,提高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實踐性和實用性。
最后,當代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需要不斷加強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針對時下最緊迫、最重要、最切合大學生實際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指導,推動高校意識形態教育的科學可持續發展,有針對性地避免意識形態教育的僵化,增強意識形態教育的普遍性和群眾性。在理論創新方面,高校及教師需要不斷增強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理論把握與解讀能力,加強高校意識形態教育理論體系的建設,并結合大學生的實際教學情況進行有效的補充與拓展,從而更好地為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服務。在實踐創新方面,高校及教師應當有效凸顯學校教育的實踐創新功能,組織開展趣味性的校園活動和班級活動,科學創設文明健康、積極進取的校園意識形態教育環境,提高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創新力和影響力。
綜上所述,當代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的教育需要在內容、形式以及創新三個角度進行進一步的探索與總結,就內容來說,主流意識形態的教育需要不斷延伸與拓展;就形式來說,主流意識形態的教育要兼顧網絡、新媒體、高校教學新環境等多項因素,做好形式的升級與創新;就創新來說,主流意識形態的教育需要從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兩個角度深度展開,實現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