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嘉唯
在一次勞模工匠進校園的活動中,一位職業技術院校的學生向“大國工匠”方文墨提問:“您平時那么忙,怎么能看完400本專業書?”方文墨答:“我每天就睡5個小時,到現在連網購都不會,更不會玩游戲,微信也是去年剛裝。”
學生又問:“您練技術的時候,有沒有過枯燥乏味的感覺?”方文墨答:“沒有感覺枯燥過,因為我喜歡。每一次訓練中,零點零零幾毫米的提高,都是很快樂的事情。”
可見,熱愛與堅持一相逢,便創造奇跡無數。
不過我今天想說的并不是這個,而是關于快樂。
與方文墨擁有同樣“快樂”經歷的,還有彰武縣章古臺阿爾鄉林場護林員李東魁:一間茅屋,一匹老馬,他一人守護林場30年。每天至少巡山13個小時,防火期遇到大風天氣,則24小時不眠值守。累了,就靠在樹上打個盹兒;餓了,掏出干糧就涼水吃幾口;悶了,就站在沙坨子上喊幾聲。采訪時我問他:“為什么堅持?不覺得苦嗎?”他只說:“守著綠樹,高興!”
說實話,我是不太信的,工作枯燥如方文墨、艱苦如李東魁,有什么可樂的?不可思議的是,這樣的“快樂”幾乎出現在所有我采訪過的一線工人、勞模工匠中。于是我試著尋找“快樂”。
讀書使我快樂,但短時間內并沒有讓我變得更深刻,不開心;運動使我快樂,但沒有讓我瘦下來,不開心;工作的成就感使我快樂,但成績沒有達到預期,不開心……
我慢慢明白了我為什么不快樂,因為我總是期待一個結果。發一條短信期待它被回復,對人好期待對方回應也好……預設的期待如果實現了,長舒一口氣,如果沒實現,自怨自艾。
記得小時候的那個我,不期待結果,會用一個下午的時間看螞蟻搬家,等石頭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