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哏
7月1日被垃圾分類刷爆,聽說上海的朋友哭著心碎,其他城市笑著流淚,但最近也笑不出來了,因為住建部要求全國46個重點城市加速推進垃圾分類。不禁提問,為什么急著垃圾分類?為什么從這些城市下手?
5年增加25%
國家生態環境部發布的《全國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年報》(以下簡稱年報)或給出答案。年報已連續發布5年,記錄了全國200多個城市從2013年到2017年固體廢物的情況(城市生活垃圾是四類固體廢物之一)。雖然全國究竟產生多少垃圾,并無完整的統計數據,但縱觀歷年年報不難發現,公布數據的城市數量在減少,垃圾產生量卻增加了25%。
產生量Top10
年報顯示,全國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最大的10座城市里,北上廣深均在其列,剩下的名額也主要被副省級城市占據。從2013年至2017年,北京、上海一直穩居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排名前兩位。5年來,在常住人口數量變化不大的前提下,北京GDP增長了43.59%,垃圾產生量增加了34.26%,上海GDP增長了39.49%,垃圾產生量增加了22.21%。
一座城>25個省
以全國31個省(區、市)為觀察范本,北京2017年的生活垃圾產量超過了25個省級行政單位。為何城市越光鮮,垃圾也越多?有機構處理數據發現,每人每天產生GDP越多,產生生活垃圾也越多。
以深圳和重慶為例,2013年,深圳每人每天產生374元價值,屬前10座城市最高值,但制造的1.34千克垃圾,也是最高值;重慶每人每天產生117元價值,是最低值,但制造0.42千克的垃圾,也是最低值。可見城市的生活垃圾制造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高度相關,越發達的城市垃圾壓力自然也越大。
增速4.8%
“將垃圾扔進垃圾桶,就等于得到有效處理。”大多數人如此想當然,以為這樣便能與廢棄之物再無瓜葛。
其實并非如此。垃圾圍城不是聳人聽聞,更不是王久良《垃圾圍城》攝影作品中才有的景象,早在2010年就有統計資料顯示,中國城市生活垃圾累計堆存量已達70億噸,占地約80多萬畝,還在以平均每年4.8%的速度持續增長。焚燒曾被認為是解決垃圾圍城的曙光,但就各地情況而言,“干凈”焚燒很難普遍做到,故垃圾分類呼之欲出,且城市越來越發達,垃圾越來越多,分類就越來越急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