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古
作為一名農三代,我高中一畢業就進城了。雖然沒有參加高考,但不等于跟學習分道揚鑣。我喜歡讀書,高中時數學、英語不靈光,但語文成績一直出類拔萃。在同學眼中視為天書的古文,我看得輕松自如。沒參加高考,一來覺得嚴重偏科不可能中的,二來家貧,就算考上了,經濟上也難撐學業。
打工生涯的第一份工作是賣雪糕。我對這個小本生意很滿意,因為在賣的同時能看書,一手賺錢一手學習,一舉兩得。辛苦是必須的,每天天剛蒙蒙亮,我就得騎車去雪糕廠上貨,然后在出租屋附近的路口,擺好雪糕箱子。忙活完,天已大亮,整個城市從睡夢中醒來,上班的人流涌向早點攤,卻少有購買雪糕的。一天的生意,在無人光顧中開始了。
我本就寡言少語,面子又薄,不好意思開口吆喝。多虧有書,我坐在馬扎上,全神貫注地看著。身邊人來人往,我心無旁騖,根本不在乎他人的目光。其實,他人也沒幾個關注我的。
有一次,雨下了一天,氣溫陡然涼爽,更沒人購買了。我索性看了一整天書,任雪糕全化在箱子里,一分錢沒掙到,本錢也泡了湯。父親唉聲嘆氣,說這哪是創業的樣子,這樣做生意能成功嗎?我自知理虧,沒作辯解,轉身躲進屋里,順手操起一本書,又津津有味地讀起來。
這種地攤生涯雖然賺的不多,但為讀書提供了不少方便。比如作筆記,沒桌子,我就因陋就簡,找塊木板墊在腿上;沒有紙,就地取材,用煙盒或煙紙的背面記。王力的《古代漢語》,甚至甲骨文,我寫的心得鋪滿皺巴巴的紙面。
我的第二份工作是蹬三輪車。即使每天拉車載客,累得筋疲力盡,我也沒放棄自己的愛好。每天回家已很晚了,胡亂吃點兒東西,我拿起一本書,會一氣看到深夜。父親擔心我的身體,總說:“這樣下去,時間長了,會吃不消的。”我便答:“馬上,把這章讀完就睡。”
晨光熹微,又一個清晨來臨。我趕緊起床,蹬上三輪車去拉活。我把三輪車蹬得飛快,爭取早上多拉幾趟,這樣一整天就可以偷會兒懶、看會兒書。在等活兒的間隙,我也是見縫插針,讀上兩頁。無論是車輪滾滾,還是人聲鼎沸,一旦沉浸書里,我就如入無人之境,讀得如癡如醉,渾然忘我。
車友們都是大老粗,平日里,喜歡聊天或打撲克,收車時,會聚在一起喝點兒小酒。我總是耍單幫,躲到一邊與書相伴,下工也不和他們為伍,顯得不合群。車友們看不慣,說啥的都有。譏諷我附庸風雅,不務正業算客氣的,有人取笑說:“你整天裝模作樣看書學習,這么有學問還蹬什么三輪?”“知道什么叫‘大炮打蚊子不?你就是那炮,三輪就是蚊子。”
更有甚者,對我是連挖苦帶貶損:“你已落魄到這樣了,三餐都快掙不出來了,哪還有閑心看這些不中用的東西?有那精神頭兒,不如多跑幾圈三輪,多賺倆錢,把日子過得像個人樣,這樣人家才能瞧得起你。書能換來大米嗎?能變出打醬油的錢嗎?”
這些雜音一點兒也沒入我的耳,更別提入心了。蹬了3年三輪車,我和父親一直租房住,連個像樣的桌子都沒有,堪稱家徒四壁。最值錢的家當,就是那一摞摞的書籍。正是它們,使得這個貧寒的一隅,彌漫著縷縷書香,透著希望之光。
我讀的書大多是古文,看多了,小心思就不滿足業余愛好了。我開始收集相關資料,一趟趟地跑圖書館。有一次,我在某大學圖書館,終于找到一本夢寐以求的線裝書。我想借走,管理員讓出示學生證或教師證。我拿不出,最后只好硬著頭皮找到了館長。
館長聽完我的請求,皺著眉問:“你是做什么的?”
我誠實地答:“蹬三輪的。”
他笑了,搖著頭拍拍我的肩膀,又問:“你是什么學歷?”
我再次誠實地答:“高中。”
他收住笑,一臉嚴肅地說:“我們學校有規定,像這種高深的學術著作,只允許相關教授和講師借閱,連學生都不允許隨便借閱的。再說,即使借給你,你也未必看得懂。讀這種書需要系統知識,你要么不蹬了,好好進課堂聽課。要么繼續蹬,踏踏實實地打工,別自找苦吃。”
他把我送到樓梯口,顯然,他對我這個蹬三輪的年輕人,還是有幾分驚訝和惋惜的。但我忽略了他的這份心意,滿心都是自尊受到的嚴重挫傷。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走出館長辦公室的,心里一遍遍地說:不甘、不服啊,館長,誰規定高中水平的三輪車夫,就不能搞學術研究?我既然想借這本書,說明我完全能看懂,憑什么一說我讀不懂,進而沒資格看?
好吧,不是不允許外借嗎?我每天過來抄不行嗎?我發誓一定要把這本線裝書里的內容搞明白,于是每天下午放棄賺錢的好時間,風雨無阻地來到圖書館,用了兩周時間,硬是把這本書給抄了下來。
這一舉動迅速引起管理員的注意。那天,他帶著一個人來到我抄書的角落。輕輕拍拍我的肩,一抬頭,我發現那人是館長。委屈、不服氣頂上腦門,我沒站起來。管理員剛想說“這是館長”云云,被館長揮手制止。他把雙手放到我肩上,看看管理員,再看看我,說:“小伙子,由我擔保,對你特事特辦。以后你想借什么書,就提我,再也不要這么勞神費時地抄了。”
我婉拒了館長的好意,而是堅持來圖書館看書、抄書。“蹬三輪的小伙子來圖書館抄古書”,消息不脛而走。從此后,圖書館固定的角落,固定的位置,固定的桌椅,我全神貫注看書抄書的樣子,成為一道風景。
當然,這些都是10年前的事了。現在的我,已經成為一名名校的博士生,我的經歷也被朋友圈的人譽為“史上最牛的三輪車夫”。有多少像泥土一樣卑微,卻懷揣滾燙夢想的小人物,歷盡艱辛,不言放棄,最終美夢成真?如果沒有確切的數據,那就看看我——一個小人物奮斗的縮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