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摘 ? ?要:2018年6月“成都宣言”明確提出各高校應將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養(yǎng)的核心地位,以課程建設為抓手提高本科教學質量。文章以OBE理念為指導,采用定量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式分析計量經濟學課程的學習效果。分析結果表明,計量經濟學學習效果與學生學習態(tài)度、作業(yè)完成情況、復習情況、知識背景密切相關;計量經濟學課程學習為金融學專業(yè)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撐。
關鍵詞:OBE理念;計量經濟學;學習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0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19)010-0078-03
2018年6月21日,150所高校匯聚成都,為培養(yǎng)一流人才、建設一流本科教育,發(fā)出“成都宣言”。宣言指出各高校應將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養(yǎng)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學的基礎地位、新時代教育發(fā)展的前沿地位。著實提高高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以課程建設為抓手,全面提高本科教育教學質量。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即“基于成果導向的教育模式”,源于美國和澳大利亞的教育改革實踐活動,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發(fā)揚光大,斯派帝(Spady W.D.)將其定義為“教育者對教育成果有一個清楚的了解,并據(jù)此組織課程體系、指導和評估教學活動,確保學習成果最終得以實現(xiàn)”[1]。
顧佩華等將OBE理念用于汕頭大學工程人才培養(yǎng)實踐,探索出一條中國化的教學范式:“教學活動不再以教師為中心,而是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從‘填鴨式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教學評價逐漸從知識評價轉向能力評價,從評教轉向評學?!盵2]劉榮等認為“OBE理念下教學評價應采用多元化評價方法,注重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定性與定量相結合方式,既關注學生分數(shù)的成績獲得也注重對學生學習進行總結性評價,以最終實現(xiàn)學生各方面能力提高,實現(xiàn)學生全面發(fā)展”[3]。OBE理念迅速從工程教育領域擴展到非工程領域,越來越多的教師將OBE理念用于課程教學改革實踐。
一、OBE理念下的計量經濟學學習效果評價方式
計量經濟學是數(shù)學、統(tǒng)計學、經濟學三者的結合,與宏微觀經濟學一起構成我國高校經濟類本科生和研究生三門經濟學核心課程[4],計量經濟學模型已成為主流實證研究方法[5]。
中國知網(全文)數(shù)據(jù)庫中與計量經濟學主題相關文獻2902篇,其中435篇文獻關注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相關問題,26%涉及教學改革研究,19%關注課程建設,17%關注教學方法,11%關注實驗實踐教學,6%關注教學模式,6%關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僅有少量文獻立足教師視角關注課程教學效果(劉凌2017、周子元2017、沈紅梅2016、耿小娟2014、姜學勤2012、彭長生2010),鮮有文獻從多維視角評價學生學習效果,而這正是OBE理念之精髓。
在OBE理念下,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以獲取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模型,重點培養(yǎng)學生利用計量經濟學模型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能力,最終提升學生專業(yè)素養(yǎng)。學習效果評價不應局限于期末考核,應充分考核學生學習過程中學習態(tài)度、作業(yè)完成情況、復習情況,關注學生知識背景和個人特質差異,關注學習效果綜合性產出,采用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式綜合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武昌首義學院是普通本科院校,金融學專業(yè)辦學已有15年歷史,圍繞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開設了48學時計量經濟學理論課和2周計量經濟學實訓課,計量經濟學課程體系相對成熟。以該校金融學專業(yè)2013級全體學生(207人)為具體研究對象,采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進行實證分析,獲取學生計量經濟學課程學習效果評價影響因素,有利于提高該校金融人才培養(yǎng)質量,成果亦可供全國二類本科院校參考借鑒。
(二)研究方法
圍繞OBE理念注重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主旨,采用“總結性評價+綜合性評價”方式評價課程學習效果。其中,總結性評價以課程考核為主,采用定量方式進行評價;綜合性評價以計量經濟學課程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支撐為主,采用定性方式進行評價。
具體而言,綜合性評價以本科畢業(yè)論文實證方法應用情況進行評價。本科畢業(yè)論文是學生畢業(yè)前最重要的一項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能反映學生專業(yè)知識掌握情況和各方面能力達成情況,是四年大學生涯的總結。畢業(yè)論文能否采用計量經濟學方法研究金融問題,恰好可以反映學生計量經濟學課程學習效果。
(三)變量設置
就課程而言,課程學習效果與學習態(tài)度、作業(yè)完成情況、復習時間呈正相關,知識背景、個人特質作為控制性變量,對課程學習效果有影響。
期末考試成績(Score):作為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因變量,即課程學習效果考核具體指標,用以衡量學生計量經濟學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達成情況。2013級207名學生分布在兩個大課堂,計量經濟學課程由同一位教師授課,期末考試采用標準化試卷、統(tǒng)一閱卷,較好地避免了因教師原因導致的登記性誤差。
到課率(attendance):計量經濟學48學時授課期間,到課率可以很好地反映學生對該門課程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態(tài)度對學習效果有正向影響。一般而言,學習態(tài)度端正的學生期末考試成績明顯好于態(tài)度惡劣的學生。
課后作業(yè)完成情況(task):計量經濟學教材中充斥著大量的公式和模型,課程學習難度較大,為提高學習效果,授課教師會布置大量課后作業(yè)以督促學生學習,通過大量練習積累知識、強化能力,以提高學習效果。課后作業(yè)完成情況越好、知識積累越豐富、計量經濟學期末考試就會更好,作業(yè)完成情況對學習效果有正向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