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當前我國高校日語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迫切需要進行改革與創新,需不斷完善,以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改革課程教學模式、拓寬就業領域、培養國際化人才等是我國高校日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的重要方向。
關鍵詞:日語;培養模式;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0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19)010-0081-03
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培養主體為了實現特定的人才培養目標,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導和一定的培養制度保障下設計的,由若干要素構成的具有系統性、目的性、中介性、開放性、多樣性與可仿效性等特征的有關人才培養過程的理論模型與操作樣式[1]。人才培養模式的恰當與否將直接影響人才培養質量,對專業的發展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適時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與創新是時代與現實的需要,在人才培養體系改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與作用。
日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涉及教學內容、課程設置、管理制度等各個方面。隨著人工智能、軟件、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國高校日語專業的招生與就業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原有的日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已不能滿足新形式的發展需要,迫切需要順應時代潮流做改革與創新,以更好地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
一、高校日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與研究
我國高校日語專業由于設立時間不一、各自條件不同,因此各高校日語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及課程設置等方面有所差異。當前高校日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大致分為以下三種:一是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即以培養傳統的日語語言基本技能為主,以學習日本文化、日本文學知識及其他初步的旅游、教育等知識為輔的培養模式,一般稱為復合型日語人才培養模式。二是以培養日語應用技能為主的培養模式,主要采取“日語+其他技能或專業”的模式,稱為應用型日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雖然大多數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亦采用“日語+”的培養方式,但相對于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來說,應用型日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在“其他專業”方面的知識培養上更系統與專業化。三是培養具有扎實的基本功、寬廣的知識面、一定的相關知識、較強的能力和較高的素質為目的的創新型日語人才模式,亦稱為創新型日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該培養模式與復合型、應用型日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類似,但比復合型、應用型日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更注重學生能力、素質及國際視野的培養。
有關復合型、應用型、創新型日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學者們進行了較多的研究,較有代表性的有尹偉、劉寧[2](2015)認為中日聯合辦學是復合型日語人才培養的必由之路。陳寶劍[3](2018)認為單一化的日語人才已無法真正適應社會和企業需求, 日語人才已經由單一的語言型向應用型轉變。為此,陳寶劍從課程設置與教學改革、教學手段、實習實踐基地建設、對外交流探索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應用型日語人才培養模式。李星[4](2018)認為我國高校對創新型日語人才培養模式需要不斷地變革與改善, 要打破傳統, 放眼國際, 最終培養出勇于探索創新、具有學科交叉知識儲備及國際化視野的高素質新型創新型復合日語人才。此外,白蘭玉[5](2015)、蘆立軍[6](2016)、祁俊岳[7](2018)等分別就IT日語復合人才培養模式、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日語課程設置改革、創新創業型日語人才培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在采取何種人才培養模式方面,各高校雖有差別,但總體上大都根據各校的師資水平、軟硬件條件及各自的特色來決定采取何種培養模式,且培養模式并非一成不變。如處在湘西少數民族地區的吉首大學日語專業成立于2003年,在成立之初由于各方面條件的限制,主要采取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后來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偏向于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近年來逐漸增加了一些體現少數民族特色的課程,如開展“新生入門強化訓練”以及每個學期開展兩個星期的“實踐周”等,逐漸向創新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轉變。
二、高校日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利與弊
如前所述,當前我國高校日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大致存在以上三種模式,自高校日語專業設立以來為社會培養了大量合格的日語人才,為國家與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各種人才培養模式在出現之初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與優越性,但隨著時代與社會的變遷,逐漸顯現出了一些不適應,因此需要與時俱進地進行改革與創新,當前我國高校日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既有優點也有一定的不足,具體分析如下。
首先,復合型日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在我國高校日語專業中存在時間最長,培養的人才最多,在日語專業剛起步階段該人才培養模式因不受師資、硬件等條件限制,而具有培養優勢。所培養的學生雖無特別突出的技能,但具有多面手式的能力,可以說是“萬花筒”式的人才培養模式。特別是改革開放初期,我國高校日語專業剛起步時期,該人才培養模式培養了大量的優秀日語專業人才。許多初次開設日語專業的高校也大多采用此種人才培養模式。應用型日語人才培養模式主要突出“應用”這一特征,主要培養學生日語語言運用能力及某一方面的突出技能,該培養模式的不足之處在于過于注重“應用”,在其他能力與素質培養方面有所欠缺,但在工業高度集約化的當今社會較受歡迎。許多高校的日語專科專業及理工科高校日語專業大多偏向于該種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型日語人才培養模式是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順應時代需要而開始設置的一種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該人才培養模式具有軟、硬件要求較高,學生本身的自主學習能力要求較高的限制,因此該人才培養模式實施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仍處在努力探索與實踐階段。
其次,從課程設置來看,復合型日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課程主要開設以培養聽、說、讀、寫、譯等為主的課程,如“基礎日語”“高級日語”“日語會話”“日語寫作”“日語聽力”“日語閱讀”等,另會開設一些諸如“日本文化”“日本文學史”“日本經濟”等課程以及“旅游日語”“商務日語”方向的選修課程。這些課程在培養學生扎實的日語語言文學素養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缺乏新意,對提高當今學生學習積極性方面吸引力不夠,特別是在當今信息化時代,已經不太適應當前急劇變化的社會需求。應用型日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除了亦開設上述“基礎日語”“日語會話”“日語寫作”“日語聽力”“日語閱讀”等基本的課程外,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都開設某一專業或領域的系列課程,與復合型日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開設專業方向課程不同的是所開設的專業課程具有系統性與系列性,而非蜻蜓點水式的粗淺課程,但相對于本專業課程又要簡單。如,“日語+軟件”,其所開設的軟件課程雖然更具系統化,但相對于軟件專業課程來說又欠專業化。此種培養模式的課程設置對學生的某一方面的專業能力提高有所幫助,但容易忽略日語語言能力的培養。創新型日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則是近年來才開始設置的,重點在于培養學生能力與素質方面。雖然各高校創新型日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在課程設置方面千差萬別,但是不外乎在提升課程方面做足文章,如適當增加信息化、網絡化方面的課程,增加實踐環節及一些國際性課程等。創新型日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課程設置在提高學生興趣方面有巨大的吸引力,但也容易忽略學生日語語言能力的培養及對學生個體差異性的把握,同時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較高的要求。
最后,在人才培養體系管理方面,傳統的復合型日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管理較為成熟,也容易管理,因為課程設置等基本上在一個學院或系部內即可完成,無須其他專業的配合和支撐。應用型日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較之復合型日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管理難度要大,某些課程需要一個或幾個學院或系部,幾個學科來共同完成。一旦涉及比較強的專業知識,需要專業與學科之間的互相配合。如“日語+護理”,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日語語言文學知識,而且需要醫學護理專業方面的知識與技能,純依靠日語專業無法完成,因此還需要護理專業的課程支撐。創新型日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則是在前兩類人才培養模式基礎上的創新與升華,其管理體系為開放性的,但對師資水平、學生素質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屬于需要不斷完善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
三、新形勢下創新高校日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對策
當前,我國高校日語專業的發展面臨著一系列新的變化。一方面出現了生源不足、就業形勢嚴峻等諸多突出問題;另一方面社會對人才培養,學生對專業知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8]。在此情形下,高校日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急需進行調整,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第一,如何將信息化恰到好處地應用到日語專業課程改革上,是擺在我國高校日語專業教師面前的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筆者認為課堂信息化的開展可以從一些適合開展的課程開始,如“導游日語”等,慢慢過渡到其他專業基礎課程。
第二,根據《教育部教師工作司關于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等學科的通知》(教師司函〔2017〕41號),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各試點省份的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初中、高中、中職文化課類別增設“日語”學科,使日語專業的就業途徑又增加了一個十分重要的領域。按照該政策,在日語專業中開展師范類教育科目成為可能。因此,增加新的專業領域知識的學習是一個較為有效的途徑。不僅教育領域,在其他一些領域,如人工智能等領域也大有拓展的空間。
第三,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一帶一路”倡議的穩步推進,高校日語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適當增加相關課程,培養既懂日語,又懂節能環保、法律法規等的新型日語專業人才十分必要。
第四,實施“日語+” 的培養模式,培養訂單式的國際日語專業人才成為了解決學生就業的一個有效的途徑。2018年11月28日日本國會眾議院通過了引進外國人才法案,將引進外國人才的具體行業擴展到建筑、農業等14個行業,突破了之前的人才引進僅限于醫生等高度專業人才。在此形勢下,“日語+”類型的人才更受歡迎。
總之,有關日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并不是傳統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完全過時,亦非要全盤否定、徹底改革現今的人才培養模式,而是應根據各自高校的特點,根據當今學生的特點,不斷進行改革與創新。
四、結論
綜上所述,在新形勢下,高校日語專業人才培養是走之前的老路,還是銳意創新?是繼續堅持傳統的復合型或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還是走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抑或尋找其他出路?這是擺在全國高校日語專業教育者面前十分緊迫的課題。筆者認為,當前我國高校日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迫切需要改革與創新,無論是人才培養方案的革新還是課程體系的改革等,都需要不斷進行探索與創新,這才是適應時代的正確做法。
參考文獻:
[1]董澤芳.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概念界定與要素解析[J].? ? 大學教育科學,2012,(3).
[2]尹偉,劉寧.中日聯合辦學:復合型日語人才培養的必由? ? 之路[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4).
[3]陳寶劍.應用型日語人才培養模式與教學改革的探索? ? ——以淮北師范大學為例[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 ? 2018,(10).
[4]李星.“一帶一路”背景下創新型日語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 ? 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18,(3).
[5]白玉蘭.IT日語復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研究[J].東華? ? 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4).
[6]蘆立軍.“轉型期”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日語課程? ? 設置改革[J].大連大學學報,2016,(1).
[7]祁俊岳.創新創業型日語人才培養的研究與探索[J].湖北? ? 函授大學學報,2018,(17).
[8]潘貴民.“釣魚島事件”對我國高校日語教育影響探析[J].? ? 新西部,20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