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丹鳳 魏零
【摘 要】本文論述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實驗教學改革對策,分析存在的學生計算機水平相差較大、學校硬件資源不足、教學課時量少、實驗內容設置不合理、考核評價體系不完善等在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優化教學內容、設置多層次的實驗內容、加強過程管理、深化校企合作、完善考核體系、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等對策。
【關鍵詞】大學計算機基礎 ?實驗教學 ?改革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7C-0067-02
大學計算機基礎是針對高等院校非計算機專業大一新生開設的一門公共必修課。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通過學習本課程,具有利用計算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與能力,提高學生的計算機素質,并為后續課程中應用計算機技術和方法解決本專業實際問題打下扎實的基礎。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涉及眾多操作,操作和實踐性強,這就決定計算機基礎實驗課的教學在整個教學環節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它是學生掌握計算機操作能力、將理論運用于實踐的重要途徑。提高計算機基礎實驗的教學效率,確保教學按質按量完成,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操作技能,是刻不容緩的問題。本文結合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要求,結合我院大學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教學改革方法。
一、大學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計算機水平相差較大
我校面向全國各地招生,學生來自全國各地,而我國中學教育地區差異大,各地中學計算機教育不均衡。發達地區在中學已經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程,將計算機基礎教育納入教學計劃,一些學生在大學入學前就具備了較好的計算機基礎,掌握了計算機操作系統的基本應用,熟悉操作辦公軟件。而教育落后地區的信息技術課程僅流于形式,并未真正付諸實際教學,有些農村學生甚至從來都沒有接觸過計算機,學生的計算機基本知識和技能幾乎為零。這樣一來新生的計算機水平差異甚大,兩極分化嚴重,教師難以把握教學的進度和教學內容的難度,從而增加了教學的難度。
(二)學校硬件資源不足
計算機的硬件組成和計算機軟件的安裝是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基本教學內容,要求學生學完知識點后能根據需求自行配置計算機、組裝計算機、安裝操作系統及常用的軟件。這些實驗需要學校提供相應的計算機硬件設備,而我校目前只有一間計算機硬件機房,并僅限于計算機??祁惖膶W生使用,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無法在實驗室完成相關操作,學生對計算機硬件的認知僅僅停留在課本知識,無法完成實際操作。
(三)教學課時量少
近年來高校普遍存在“重專業課、輕公共課”的現象,為確保專業課的學時學分,不斷壓縮公共課程的課時,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課時逐漸減少,而教學內容卻不斷增加。我校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經歷了三次壓縮,最初55課時,然后壓縮為40課時,到現在的32課時(16理論課時,16實驗課時),授課內容除了教材的7個模塊:計算機基礎知識、Windows 7操作系統及應用、Word 2010、Excel 2010、PowerPoint2010、計算機網絡基礎與信息檢索和多媒體及數字媒體基礎,還要融合思科IT基礎(IT Essentials,簡稱ITE)相關知識。在課時不斷壓縮,而課程內容卻不斷增加的情況下,教學要求更高,教師為了完成基本的教學內容,導致在機房授課的過程中理論講授課時會占用學生實驗課時,實驗課時不足,學生在課堂上無法完成相關的實驗,直接影響學生的操作能力。
(四)大班教學,教師不能兼顧所有學生
目前我院該課程基本上是采用合班上課的模式,一般是兩個自然班合并成一個大班,在100人的大機房上課,這樣一來教師周課時會適當減少,減少了重復教學,從一定程度上減低了教師的工作時間。但實際上作為實踐性強的計算機課程,大班教學效果并不理想,由于學生人數多,教師的指導量大,指導的覆蓋面小,并且每個同學碰到的問題不一樣,在課堂上教師只能解決部分學生的問題,難以兼顧到所有同學,從而導致一部分同學在課堂上問題得不到解決。
(五)實驗內容設置不合理
目前我校實驗教學采用統一的要求來設置,沒有考慮不同專業學生對計算機應用能力的不同需求,使學生容易失去努力方向與學習興趣。實驗內容基本局限于驗證性的,基礎好的學生覺得實驗內容過于簡單,不愿學,出現“吃不飽”的情況,而基礎差的學生則學不會,覺得實驗難度大,無法在規定的時間完成相關的實驗,出現“跟不上”的情況。
(六)考核評價體系不完善
目前我校大學計算機基礎實驗課程教學沒有提供單獨的考核機制以及相應的考核軟件。大學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和上機考試采用的是教師課堂布置教學任務,學生完成教學任務后提交作業。由于沒有上機練習系統,教師需要人工檢查學生的作業,而我校主要是大班機房教學,這就要求教師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檢查每次的實驗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若機器出現問題時,學生的作業無法提交,每年都有部分學生因各種原因未能成功提交考試內容。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因無法找到學生的考試文件而導致學生機試考試無成績,學生的實驗結果和能力無法得到客觀、公平、公正的評價。
二、大學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的改革
(一)優化教學內容,突出“三用”原則
根據學校及學生的特點,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應秉承“能用、夠用、實用”的“三用”原則,突出教學目的,對實驗內容進行優化,教學任務要結合實際,不能一味地驗證知識點,需要有一定的應用價值,以實際應用來引導實驗,實驗內容盡量貼近生活,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用得上。比如操作系統部分的實驗,可以設置一些計算機的管理和維護實驗,Office軟件部分以學校的畢業論文排版要求來設計Word長文檔的排版實驗,以學校畢業論文答辯要求來設計演示文稿的制作,以期末學生成績的分析與處理來設計EXCEL的實驗要求。信息檢索內容可利用學校圖書館電子資源,查找并下載與專業相關的文獻等。
(二)設置多層次的實驗內容
為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要求,設計三類層次的實驗:基礎驗證型、綜合應用型和設計型。
基礎驗證性的實驗為教學最基本的要求,要求掌握大學計算機基礎的基本操作,要求所有的學生均完成。比如計算機的基本操作、辦公軟件的實驗等。
綜合應用型實驗主要表現為學生對知識點的綜合應用,如宣傳欄板報的設計、個人簡歷的制作、PowerPoint綜合實驗,不設定統一要求和內容,讓學生準備素材,包括主題內容、照片、文字等。
設計型實驗旨在通過實際操作,提高學生實際處理問題的動手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培養優秀的思維能力。這類實驗題目比較靈活,解決方式多樣,學生通過查詢資料可以獨立完成。對于設計型實驗,基礎好的學生選做,可以附加平時成績,比如網站的設計、小型數據庫的設計等。
(三)加強過程管理
教師在實驗課前需做好充分準備,將每次的實驗目的、內容以及操作事項做說明,簡單的可以直接布置,復雜一些的先簡單操作演示。對于出現問題比較多的操作,教師應該使用教學軟件集中講解,幫助學生解決操作中的問題,避免重復作答,耽誤答疑的時間,并注意適時引導學生,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新能力,及時總結共性問題,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每次實驗需要考勤,記錄學生實驗期間的表現,對于課堂上玩游戲、看電影的同學,扣其平時成績,盡量做到課上杜絕做與實驗無關的事情,對于綜合性的實驗都需要提交作業。
(四)深化校企合作
為改善學校教學資源的限制,節約成本,實現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學校加強校企合作,解決學校實驗環境缺乏的問題,實現多渠道培養學生。將大學計算機基礎與思科網絡學院的ITE課程相結合,思科網絡技術學院的ITE教學內容緊跟技術發展趨勢,包含計算機硬件組成及組裝、操作系統、網絡等。教師將個人計算機簡介、計算機組裝、操作系統和計算機網絡等內容融合到課程教學,其他內容可以布置學生課外自主在線學習。學生通過模擬動畫實現電腦組裝,加深了對硬件知識的學習,解決了學校缺乏硬件實驗環境的問題,使用模擬軟件PT(Packet Tracer)模擬網絡實際操作和自測,幫助學生直觀形象地學習計算機網絡知識,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
(五)完善考核體系
課程的考核應該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措施,課程成績由平時成績、上機實驗成績與期末考試成績三部分組成。而平時成績由學生的考勤、上課表現情況組成,實驗成績由實驗提交狀況、完成效果組成,期末考試由筆試和上機考試兩部分組成。建議學校購買無紙化考試系統,普及無紙化考試,題型涉及計算機理論題和上機操作題,這樣既可以減輕教師的閱卷工作量,又可以確??陀^、公正評卷。
(六)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計算機的教學內容日新月異,課本內容難以跟上計算機的發展變化,為了學生的就業與企業無縫接軌,需要建設一支適應社會、適應市場的綜合性實驗教師隊伍,以滿足學生對實踐知識的需求,使得學生通過課堂教學,了解計算機發展的前沿動態,明確市場的變化。教師需要走出校園,可以去實踐單位掛職鍛煉,深入企業學習、調查,拓展視野,從而適當調整教學課程。教師通過與實踐更接近的案例及課程安排,對學生進行培訓,此外還可以邀請有實踐經驗的操作人員加入兼職教師,到學校進行指導。
【參考文獻】
[1]王宇英,秦興國,景新幸.以就業為導向的“大學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6)
[2]劉潔群,馬婷婷.“大學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的現狀與改革探索[J].合肥學院學報,2015(7)
[3]曾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實驗教學改革創新探究[J].教學與教育信息化,2016(9)
【基金項目】2017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互聯網+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教學改革”(2017JGB432);2017年桂林航天工業學院校級重點課程建設項目基金資助(大學計算機基礎)
【作者簡介】肖丹鳳(1978— ),女,湖南邵陽城步人,研究方向:計算機網絡,計算基礎教學。
(責編 丁 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