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華
(四)基于實踐角色來界定素養結構
1.依據外鑠型角色來界定素養結構
國家希望班主任做學生的人生導師。《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作出要求:“班主任是中小學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學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實施者,是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班主任要努力成為中小學生的人生導師。”筆者以為,“人生導師”包括“精神關懷者”“人格塑造者”兩重角色內涵,要求班主任在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學生管理中,代表社會主流文化,對學生進行倫理與精神內涵豐富的中華傳統美德、社會主義價值觀教育,保證學生健康成長。那么,班主任要具備符合中華傳統美德、社會主義價值觀要求的高尚師德、內涵豐富的教育精神和良好的教育人格。
家長希望班主任做學生健康成長的保護者。家長希望班主任關注自己的孩子各個方面的成長情況,并給予及時而有針對性的幫助與引導。班主任的付出會得到家長的認可,也可能因為一些事情處置不當而招致家長的誤解,甚至會面臨無理取鬧乃至人身攻擊。因此,班主任需要具備扎實的教育政策法規素養,更要具備一定的溝通能力。
學校管理者希望班主任做一個事務包辦者。當前,中小學仍普遍選用自上而下的、條塊化的科層制管理,各個職能科室的管理人員無法直接管理班級和學生群體,迫切需要出現一個特殊的“一崗多職”的軸心管理崗位:對每一個職能科室都能直接負責,還能直接和班級、小群體學生、個體學生產生實質性聯系,包辦所有的班級事務。在這種現實要求下,處于兼職狀態的班主任就成了最理想的人選。作為一個班級事務的包辦者,班主任需要較高的組織管理素養、自我調控素養。
2.依據班主任的自主實踐角色來界定素養結構
筆者以為,如果以班主任的實踐特征為劃分指標,可以將班主任的自主實踐角色分為八種。每種自主實踐角色都有不同的素養結構。
智慧型班主任。他們追求在專業研究、專業實踐中有所建樹,用學養、專業研究成果、專業實踐水平來評價自己并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他們喜歡接受來自專業領域的挑戰,就是極為普通的事務性工作也做得風生水起。與專業研究者不同的是,他們多選擇行動研究、經驗總結的研究方法,梳理出一些極具現實價值的實踐性知識。這類班主任就是在中小學涌現出的有專業內涵、專業影響力的知名班主任,他們不需要外來力量來界定素養結構,會自主地發現并形成班主任工作所需要的素養。
管理型班主任。他們具有較強的分析能力與組織管理能力,傾心于全面管理;善于與學校管理者、家長、同事、學生溝通;對學校、學校主要領導的依賴性很大。與其他教師相比,他們能最大化地落實學校管理者的意圖,不管這些管理意圖是否恰當。他們在鍛煉一段時間后,是提拔為學校管理者的良好人選。他們會在實踐中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管理素養、邏輯思維素養,但需要加強師德修養、人文素養建設。
獨立型班主任。他們希望自主地選擇工作方式、工作內容,要求學校提供能施展個人能力的工作環境,并力圖最大限度地擺脫不良限制。他們寧可放棄被提拔為學校管理者的機會,也不愿意放棄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自由、獨立。他們是學校管理者眼中的“刺兒頭”,不服從平庸的常規管理。他們不一定受學校管理者的待見,卻深受學生的歡迎;他們所帶班級的常規管理評估分不一定很高,但班級的穩定性非常高,大多數學生的發展潛力巨大。他們往往具備較高的哲學素養、文化素養、心理學素養、管理素養。他們會自主地界定自己的素養提高目標,但需要加強師德修養建設。
求穩型班主任。他們追求班主任工作的安全感、穩定感。他們會為了穩定的工作、可觀的收入、優越的福利而努力地完成學校管理者交代的各類任務。盡管有時他們在學校內可以達到處室主任、副校長等管理職位,但他們并不關心自己具體的職位和具體的工作內容,在哪個崗位上都是以基本相同的態度、認識來完成自己的當下工作內容。此類班主任,要加強各類專業素養的培育,盡管他們不一定很熱心地去學習,但一定會接受學校的安排。
創新型班主任。他們希望用專業能力去藝術化地克服各種工作障礙,創建屬于自己的工作領域。他們大多信奉,只有理性地去完成具有實踐價值的改革、任務,才能體現自己的專業尊嚴與存在價值。他們往往會形成觀點獨到的班主任工作研究論文、著作。此類班主任的實踐會在專業領域、教育媒體、網絡世界中引起廣泛的關注,但他們往往會招致周圍同事的妒忌、非議與排擠。此類班主任要加強師德、哲學與美學素養建設,以免為了求新而求新。
奉獻型班主任。他們一直追求自己認可的班主任工作核心價值,不計較個人得失地去幫助同事、學生,盡職盡責地完成班主任工作任務。哪怕是變換了學校,這些班主任還會認真地按照以往的風格完成班主任工作。他們是學校管理者眼中的“好人”,最受學校領導歡迎,也往往能得到家長的認可,但師生感情不一定親密。這些班主任所帶的班級常規管理積分很高,也會得到較高級別的榮譽稱號,但班集體的文化內涵不一定高、學生的發展潛力不一定大。此類班主任要加強心理學素養、管理學素養、美學素養的培育,把他們的奉獻行為變得富有教育藝術和教育審美內涵。
生活型班主任。此類班主任喜歡平衡個人需要、家庭需要和工作需要,將這些需要盡量地整合為一個不會互相影響的和諧整體。這些班主任將成功的內涵定義得比職業成功更廣泛。這些班主任往往生活情趣濃厚,工作業績不高也不低,學生也很歡迎這樣的班主任,但他們一般培養不出優秀的學生。此類班主任要加強師德、心理學、管理學素養的培育,以便讓他們在有限的工作時間內保質保量地完成班主任工作。
功利型班主任。他們擔任班主任是為了增加班主任工作經歷,鋪就職稱晉升、提拔為學校管理者的必經之路。這類班主任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干滿當地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班主任年限后,就不再擔任班主任了。因此,此類班主任要具備一定的師德修養、教育政策法規素養、危機應對素養,以免在敷衍塞責中出現工作失誤。
(五)基于工作內容來界定素養結構
如果以工作對象為劃分指標,可將班主任工作內容大致地分為“班主任與人”的工作內容(學生管理、學生教育)、“班主任與物”(班級建設)的工作內容。
1.學生管理
班主任以形成學生的規范行為為工作目標,借助自己的權威,調動家長、任課教師等各種教育力量,通過控制、束縛、協調等“由外向內擠壓”的方式、方法,使班級學生的學習、紀律、衛生等行為具有整齊劃一性。班主任除了要具備管理學、教育學、心理學素養,還要具備一定的人文素養,以豐富管理行為的人文內涵。學段越高,對班主任的人文素養的要求越高。
2.學生教育
班主任以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為工作目標,發揮自己作為成年人的文化優勢、人格魅力,對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惑、難題提供建議、咨詢和指導,引領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這需要班主任具備較高的師德修養、人文素養,還要具備扎實的心理學、人生規劃素養,力爭每一項班主任工作實踐都閃爍著教育智慧的光芒。學段越高,對班主任的心理學素養、人生規劃素養的要求越高。
3.班級建設
班主任在完成班級建設時,不管是制定制度,管理班級各類物品,還是進行班級物質文化建設,對象大都是可控制的。只要師德素養、美學素養、心理學素養、文化素養過關,就可以高質量地完成這些工作。
(六)基于知識功能來界定素養結構
“教師不是單純的知識傳遞者,而是以知識的傳遞為載體,而達到育人目的的職業。”大多數中小學教師只管知識的傳授,育人的功能發揮并不到位。從這個意義上理解,班主任才是真正的教師。基于此,如果以班主任擁有的知識功能為劃分指標,可將班主任擁有的知識分為幾個方面: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實踐性知識和文化知識。
1.本體性知識
在完成學科教學時,班主任擁有的任教學科的學科知識,是班主任開展教學活動的知識基礎。學段越高,越要求班主任具備廣博的本體性知識。它包括四個方面的知識:熟知任教學科的知識點、知識體系;熟知并掌握任教學科的教學技能、技巧;熟知任教學科的發展歷史與趨勢,進而熟知本學科的存在價值;熟知任教學科認識世界的視角、方法與工具。
在完成班主任工作時,班主任的本體性知識是指班主任擁有的德育類知識,主要包括中華傳統美德知識、德育知識、世界觀知識、人生觀知識與人生規劃知識。
2.條件性知識
班主任的條件性知識是班主任知道在何時、基于何種原因、在何種條件下才能更好地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完成教學活動、班主任工作實踐的知識。它是班主任順利地完成教學活動和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保障,即在學科教學、班主任工作實踐中,如何將本體性知識以學生易理解的方式表達、傳授給學生。越是低年級、城鄉接合部、邊緣農村學校的班主任,越需要具備廣博的條件性知識。
班主任的條件性知識包括五類:學科教學法知識,教育基本原理知識、教育法規常識、現代教育技術知識、教育科研知識、教師禮儀知識等教育學知識,基礎心理學知識、發展心理學知識、教育心理學知識、心理輔導知識等心理學知識,管理學知識,班主任工作基本理論知識。
3.實踐性知識
班主任的實踐性知識是班主任所具有的課堂情景知識、班主任工作情境知識以及與之相關的知識。由于班主任的實踐性知識來自于個人的教學實踐和班主任工作實踐,具有明顯的經驗性傾向。優秀班主任實踐性知識的擁有量普遍高于普通班主任。班主任的實踐性知識包括四類:其他本學科優秀教師的學科教學經驗體系,班主任本人的學科教學經驗體系,其他優秀班主任的班主任工作經驗體系,班主任本人的班主任工作經驗體系。
4.文化知識
優秀班主任大都具備豐富的文化知識。這些文化知識包括: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知識,關于思考問題的哲學知識,與空間裝飾、版面設計、標示設計有關的美術知識,常見病的外在表征知識,文學知識,歷史知識,科學知識。
(七)基于能力的服務對象來界定素養結構
筆者以為,如果以班主任具備的能力的服務對象為劃分指標,可以將班主任具備的能力分為基礎性能力、發展性能力與再生性能力。
1.基礎性能力
基礎性能力是指班主任為了服務于學生的成長,完成班主任工作需要而具備的一類能力。在這類能力的支持下,班主任便于完成一些事務性工作,有可能成為學生、家長眼中的合格班主任,但不一定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班主任素養。班主任的基礎性能力越扎實,越有利于建構發展性能力、再生性能力。
班主任的基礎性能力包括基本的師德修養能力、自我行為的情緒調控能力、表達溝通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班級文化建設能力、班本課程開發能力、活動策劃能力、學習輔導能力、危機應對能力、心理輔導能力和人生規劃指導能力。
2.發展性能力
發展性能力是班主任既為了服務于學生的成長,也為了提高自身素養而具備的一類能力。班主任具備的發展性能力越扎實,越能高質量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成長需求,越有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班主任。發展性能力需要在基礎性能力的基礎上建構起來。
班主任的發展性能力包括良好的師德修養能力,專業判斷能力,個性化學習模型的推薦能力,實物分析、微型課題研究等行動研究能力,自我規劃能力,批判反思能力,實踐性知識的生成能力,基本的寫作能力。
3.再生性能力
再生性能力是班主任既為了服務于學生的成長,也為了提高自身素養,更為了號召、引導別的班主任提高素養而具備的一類能力。再生性能力需要在基礎性能力、發展性能力的基礎上建構起來。班主任具備的再生性能力越扎實,越有可能將班主任工作中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點,越有可能成為一個有專業內涵、專業影響力和工作個性的知名班主任。
與對外輻射影響,分享班主任工作個性有關的能力:與教育行政管理者、教育專業媒體有效聯系的決策公關能力,著書立說的教育寫作能力,有感染力的演講能力,制作微課、微視頻、微信文章的現代信息技術能力,能儒雅地展示自己教育形象的教師禮儀能力。
與對內積淀個性化內涵有關的能力:高超的師德修養能力,藝術作品的鑒賞能力,學術生涯的自我規劃能力,不斷地尋求新的實踐方向的創新思維能力,扎實的教育科研能力,有助于生成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個性的批判反思能力、教育寫作能力。
(八)基于優秀班主任的個案分析,班主任應具備什么素質
優秀班主任完成班主任工作的成功概率較高。那么,分析這些優秀班主任的成長經歷、實踐特征,就能總結出這些優秀班主任具備的專業品格、知識結構、能力結構。比如,著名班主任黃靜華老師的班主任專業素養主要體現出如下特征:愛的能力(法、度、時機)、與學生及家長的溝通能力、洞察力與分析能力、班級文化建設能力、人格魅力塑造能力、策劃系列活動能力;魏書生老師身上則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具備班級文化建設能力、自我調控能力、批判反思能力、自我規劃能力……
(責 編 曉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