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芝


摘 ?要:地下連續墻技術成熟并廣泛用于基礎工程的建設,如地鐵圍護結構、深基坑、水利等基礎設施方面,其具有功效高、質量可靠、抗滲性能好、施工振動小以及環保等特點,一般地鐵車站地連墻采用順作施工工藝。但當地連墻施作和周邊環境受到限制時,特別是市政管線無法遷移時,局部地連墻采用逆作法施工,既避免管線的影響,又能加快工期進度。
關鍵詞:地連墻 ?逆作法 ?市政管線 ?蓋挖車站
中圖分類號:U23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8(c)-0038-02
1 ?地連墻逆作原理簡述
逆作法施工常被用于主體結構的施工,其原理為:沿著建筑面積軸線周圍施作圍護結構,同時建筑物內部打設中間支承樁和柱,作為施工期間承受上部結構自重和施工荷載的支撐。之后逐層土方開挖和施作主體分層結構。
地連墻逆作法與主體結構逆作法具有異曲同工之妙:在蓋挖車站中,先施作順作圍護結構,隨后分層向下開挖和同澆筑主體結構。開挖至地連墻需逆作部分時,基坑加設臨時支撐。基坑繼續土方開挖,隨土方開挖逆作地連墻。
2 ?應用工程案例
2.1 工程概況簡介
深圳地鐵9號線支線四海站為雙柱三跨地下兩層車站,車站標準尺寸為250m×23m×18m(長×寬×高),采用蓋挖逆作法施工。車站主要地層為素填土、礫砂、礫質粘性土、全、強風化粗粒花崗巖層等,主體圍護結構采用800mm厚的地下連續墻。
2.2 地連墻逆作原因分析
車站底板存在1根DN2000砼結構截污管橫穿,管道埋深22.7m,距離車站底板0.5m;10孔10kV電纜(電纜穿鋼管敷設,寬度約1m,埋深約1m)橫穿車站基坑,均無法改遷,故地連墻不能完整封閉。
2.3 污水管保護措施
(1)污水管為圓形鋼筋混凝土結構,內徑2.0m,頂管法施工,埋深22.7m,與車站結構底板凈距約0.7m,距離車站主體基坑底0.5m。
(2)污水管范圍內的連續墻施作到距離頂管豎向2.0m處停止施工,基坑加設一道臨時混凝土支撐保證基坑的穩定,同時基坑開挖時連續墻以下基坑圍護結構采用逆作法施工,避免連續墻施工對污水管造成影響。
(3)車站主體結構柱的樁基與污水管沖突,施工過程中在柱的兩側分別施作臨時立柱樁與柱,臨時立柱樁與污水管凈距保持在2.0m以上,待主體完成后再鑿除臨時立柱樁與柱恢復永久柱。
(4)污水管兩側車站站臺層土體先縱向對稱開挖并封閉底板,距離污水管中心5.0m時,再橫向小進尺開挖土體并及時封閉底板。
(5)基坑開挖過程中加強監測,水流較大或污水管產生位移時采取跟蹤注漿控制水流與位移(見圖1)。
2.4 逆作施工流程
地連墻逆作施工總體順序如下:地表旋噴斜孔注漿加固→小導管注漿加固→待無明顯水流、土體穩定時從上至下逐層向下開挖,每開挖1m施作Φ8鋼筋網@150m×150mm,噴射50mm厚C35砼→架設工50c型鋼,工50c型鋼翼緣與兩側連續墻工字鋼板腹板焊接,綁扎縱向連接筋Φ22@600mm,與工50c型鋼焊接→掛鋼筋網噴射600mmC35砼,第一層初支完成→增設同樣厚度第二層初支。
地下連續墻逆作方案為:地連墻逆作寬度為2m,在地連墻外側進行旋噴樁注漿加固土體,逆作部分隨著基坑開挖深度增大,每開挖1m,采用小導管注漿+型鋼+噴錨支護并循環至基底;管柱和立柱樁在原位置往車站南側偏移2.3m避開電纜管。
在地連墻外側進行旋噴樁斜孔注漿加固土體。加固范圍為逆作結構外3m,即橫向寬度為3m,縱向長度為6m(3m+3m)。旋噴樁采用Φ600二重管,間距為450×450mm,加固深度為從地面至車站底板以下4m。
逆作部分隨著基坑開挖深度增大,每開挖1m,采用小導管注漿+型鋼+噴錨支護并循環至基底。逆作地連墻采用小導管注漿,間距500×1000mm,注單液漿,水灰比1∶1,注漿加固范圍為地連墻外3.5m區域;架設工50c型鋼間距500mm,焊接縱向連接筋Φ22@600雙面雙層;掛φ8鋼筋網間距150×150mm雙面雙層,并噴射早強C35砼(見圖2)。
2.5 施工注意事項
(1)小導管注漿應在開挖逆作墻前實施,施工前應先根據污水管位置條件進行測定,確保壓力注漿施工過程中污水管安全穩定,同時注意在注漿過程中對污水管的監測。
(2)任一鉆孔樁注漿時,應將其相鄰孔作為觀測孔,觀察孔內排氣、排水、冒漿等情況,并做好詳細記錄,以確定漿液擴散情況。
(3)注漿施工時,應加強對污水管進行監測,一旦發現污水管發生異常,必須立即停止注漿,查明原因并及時采取有效措施。
3 ?結語
地連墻逆作的方案正在在逐步完善,將運用于特殊的施工環境,不僅運用于蓋挖車站,同樣適用于明挖車站。
該工程由于方案措施準備充分、施工嚴格按照規范要求,保證污水管及電纜的完整性,同時完成基坑圍護結構以及主體結構施作,不延誤整體車站工期。
參考文獻
[1] 余波江,錢禮平,陳衛東.臨時圍護結構在逆作法工程中的應用實例分析[J].安徽建筑,2018,24(2):198-200.
[2] 喬立新.深基坑圍護結構部分逆作法施工初探[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21):1.
[3] 劉國彬.基坑工程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