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潔
摘 ?要:隨著互聯的快速發展,各種新型媒體層出不窮,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社會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消費習慣。互聯網出版帶來自由開放、海量存儲、傳輸快捷、檢索方便等新的發展機遇的同時,也給傳統出版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傳統出版社要想不被淘汰,必須轉變思維和觀念,積極探索融合出版的道路。
關鍵詞:互聯網+ ?傳統出版 ?數字化出版 ?互聯網出版 ?融合出版
中圖分類號:G239.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8(c)-0255-02
隨著互聯網特別是移動網絡的快速發展,以電子書、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號、知識服務、知識庫等為主流的新型媒體層出不窮,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社會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消費習慣。以紙為閱讀載體的傳統出版模式,面臨前所未有的沖擊,往日陪伴我們的晨報、晚報、快報、周報等報紙和期刊紛紛宣布停刊或者轉向新媒體。傳統出版社要想不被淘汰,必須堅持創新,轉變思維和觀念,進行內容產業鏈的延伸和跨界融合發展的探索,實現從內容提供商到知識服務商的轉變。
信息時代內容為王,誰掌握了內容,誰就是勝者。因為互聯網的發展徹底打破了傳統出版業的條塊分割、地區壟斷、渠道不暢、資源和經營分散的狀況。它有形式多樣、自由開放、海量存儲、傳輸快捷、檢索方便等特點,決定了在互聯網環境下,那種一個出版社一年靠幾十種或者幾百種圖書就可以過小康生活或獨霸一方的局面,在現在已經不復存在。互聯網時代給傳統出版業帶來全新的發展契機的同時,也給出傳統出版帶來了新挑戰。
1 ?機遇
(1)出版形式的多樣化。隨著網絡和數字技術的發展,出版物早已不再以單一的形態出現在讀者面前。過去,一本書主要通過文字和圖片將內容呈現給讀者;現在,出版社開始通過音頻、視頻、互動小游戲、二維碼、AR/VR等技術,用更為立體直觀的方式將內容呈現給讀者,或者延伸出比紙質圖書的內容更為豐富的知識和內容。傳統出版逐漸走向跨界、融合出版之路,傳統紙書在新的平臺上,以另一種更容易接受的形式呈現給讀者。
(2)營銷渠道和盈利模式的改變。近期,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營銷成為了新的風向。電商、今日頭條、企鵝號、微博、微信、微店等線上營銷和傳統的線下營銷構成了全方位、立體化的營銷體系。隨著4G、5G等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設,手機已經成為人們獲取各種信息的重要渠道,出版社紛紛建立自己的自媒體平臺,以推薦短視頻、講座、話題討論、書單、軟文、閱讀推廣等手段,順應大勢拓展內容傳播渠道。并且,隨著網絡共享意識和版權意識的提高,人們對知識付費的方式接受度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用戶在面對海量龐雜信息時愿為一些優質資源買單,或者以購買會員的方式獲得更好的閱讀體檢,以避免廣告打擾。京東、當當、亞馬遜、出版社的天貓自營店等圖書在線銷售和喜馬拉雅、蜻蜓等有聲平臺蓬勃發展,電子書和有聲書也越來越受到出版社的重視,許多出版社推出了優質電子和有聲產品,成為新的增長點,其在出版社所占的銷售份額越來越大。
(3)融合出版的出現。近年來,“互聯網+”已上升到國家戰略,推進“互聯網+”出版轉型是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眾多出版單位也在持續探索融合發展之路。融合出版,并不是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的簡單融合,而是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實現出版內容、技術應用、平臺終端、人才隊伍的共享融通。從技術和內容方面,大數據、云計算、二維碼識別、虛擬現實等技術,移動APP、微博、微信等傳播工具的飛速發展,加速了出版內容、出版載體、出版服務、出版發行的升級,針對一些熱門IP內容,打造了包括紙質圖書、影視作品、電子游戲、電子書等滿足多種需求的全媒體產品;從傳統出版的延伸方面,二維碼為內容的多元化延伸提供入口,基于紙書的二維碼模式,打造出集在線教育、音視頻、VR/AR互動、讀者圈等資源與服務為一體的融合型“現代紙書”,即圖書內容相關的網絡課程、音頻書、電子書、文創產品的開發,通過手機注冊和二維碼收集的信息,分析讀者喜好,持續為讀者提供精準服務。
2 ?挑戰
(1)數字化出版給傳統出版的沖擊。首先是出版流程發生變化,傳統出版的流程為:作者—出版社—印刷企業—發行商—零售商—讀者購買(閱讀)。網上出版流程為:作者—(出版社)—網絡平臺—讀者閱讀(下載或打印后閱讀)。兩者比較可見,網上出版程序簡化,印刷企業、發行商、零售商都不存在了。出版社的職能也發生了變化,不但是出版商,還承擔制作、發行者的職責。其次,網上出版使按需印刷和印刷“零庫存”成為可能。因此,使每本書刊的印刷量減少。最后,網絡出版的發展,將引起出版社和印刷企業的一系列變革。網絡出版的發展,迫使傳統出版社向網絡出版商靠攏,兩者相互滲透,逐步形成新的多媒體出版集團,不能適應者將被淘汰。
(2)互聯網思維的落實。互聯網思維也是傳統出版發展中的關鍵性問題。互聯網出版代表了一種新的形態,代表了一種開放、共享的思維理念,要將其徹底貫徹到傳統出版中并不容易,既要貼近實際,又不能蠻干冒進。在傳統出版傾向于“單項出版”,更擅長與重視的是“內容”,而不是圖書產品的形式及讀者。而互聯網出版,從單向傳播的時代升級為“交互”主導的時代。固守傳統出版的理念與思維已經遠遠跟不上互聯網快車的飛速發展,但在轉變傳統觀念的同時,也必須意識到網絡只是載體、手段,其本質還是對讀者需求的滿足,而僅僅有“互聯網”的形式是不夠的。另外,出版社對新技術、新平臺的研發有的也存在盲目投入、耗資巨大(如VR、AR等技術開發),最終產生的利潤有限,投入與產出的比例不平衡,技術開發與實際市場需求不相符而導致許多項目流于形式,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3)全媒體人才資源匱乏。互聯網時代對傳統出版社造成的沖擊不僅僅體現在產品層面,也反映在人才層面。傳統編輯對新技術的掌握相對落后,新型出版的技術要求和現有人才之間存在巨大鴻溝,此外還有全媒體人才資源匱乏。全媒體時代,內容生產者已經不能止步于傳統的編輯、校對,懂數字開發、產品設計、用戶體驗的人才備受歡迎。但傳統出版行業無論從發展潛力、薪資待遇、激勵機制等方面都缺乏對這類人才的吸引力,新鮮血液供給不足導致創新能力滯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傳統出版業轉型發展的進度。
針對以上的問題,傳統出版業迎接互聯網出版時代的到來,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要抓緊建立數字化工作流程和數字資源資產管理系統,強大的資源優勢是傳統出版社發展的基礎。第二,傳統出版社在進行互聯網轉型的時候,要建立適應互聯網出版社的運行體制,始終堅持以“內容”為本,切勿盲目投入,應結合自身需求、實現融合出版的綠色和可持續性發展。第三,作為出版核心內容生產者的編輯要主動學習新技術、新經驗,尋求新的發展。
互聯網出版、融合出版等作為新興的出版形態,其商業模式和盈利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探索,但其發展的趨勢如同滔滔江水不可遏制。未來的出版業必然是以內容資源為基礎,紙介和各種介質互動共贏的大傳媒、大出版的局面。
參考文獻
[1] 李茹.互聯網時代傳統出版社的戰略變革[J].編輯之友,2014(12):32-34.
[2] 許西安.尊重出版規律,探索融合出版——由《英漢辭海》所引發的反思[J].科技與出版,2017(12):51.
[3] 白立華.出版融合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EB/OL].(2018-03-15)[2019-04-22].http://www.cbbr.com.cn/article/120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