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萬以內的數是較大的數的認識,離學生的體驗感悟經驗較遠,對于學生來說比較抽象,難以理解,所以在學習過程中萬以內數的概念的建構顯得比較困難,如何化抽象為具體,讓學生能夠真正的理解感悟較大數呢?首先從生活實際出發,充分發揮合理想象;其次,借助工具,合理建構概念;最后操作體驗,深化認識。
關鍵詞:認識萬以內的數;生活;建構;認識
一、 勾連生活——發現概念認知的“指南針”
二、 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習“較大”數的興趣
【初次實踐】
導入:上課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組照片和數據,哪位小朋友愿意來讀一讀。
1. 常州恐龍園3月21日接待游客流量是2596人。
2. 江西廬山漢陽峰海拔高1474米。
提問:讀完這些數據,你有什么發現?
揭題:是的,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像這樣比千還要大的數,小朋友們你們想去認識它們嗎?好的,那么今天這節課我們來學習(板書:認識萬以內的數)。
三、 情境引入,初步感知
【重建設計】
(一) 知識回顧,課前熱身
1. 小朋友們,上課之前我們先來做個熱身小游戲,算盤都帶了吧!好的,請小朋友們撥撥下面這些數。 200 370 496
2. 呈現學生資源:他們撥的對嗎?
3. 提問:誰來說說這些數是由什么組成的?
4. 點評:看來同學們對于千以內數的撥數和數的組成掌握得都很熟練了。
5. 引入:還記得課前老師發給你們的小調查嗎?誰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
(二) 生活實例引入
1. 出示課前小調查:
(1)我們班級有(43)名同學。
(2)我們學校兩校區大約有(2600)人。
提問:二(7)班的人數和我們兩校區的人數放在一起,你有什么想說的?
【比對思考】
數學來源于生活,所以課堂教學時采用的例子應貼近生活實際,喚醒學生已有的經驗。初次實踐的新授導入中使用的數據距離學生生活都比較遠,脫離了生活現實,很難激發學生學習“較大”數的興趣,而且這兩個數據的使用比較單一,并沒有進行前后關聯利用。只作為導入的素材,在素材的運用開發上明顯不足。
【點滴收獲】
通過重建設計,從復習舊知入手,喚醒學生對已有知識的認知,并引入課前小調查在新知與舊知之間搭建橋梁,因為兩校區的學生剛好在2018年10月進行了集團運動會開幕式活動,千人聚集的場面記憶猶新,引出了新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四、 合理建構——搭建概念建構的“腳手架”
【初次實踐】
(一) 注重操作體驗,充分感悟萬以內數的讀數與數的組成
活動一:讀數和數的組成
1. 要求:(1)我們還是用剛才的兩個數,選擇一個你喜歡的數。
(2)先用計數器撥一撥,再說說你是怎么撥的,這個數是由什么組成的?
2. 學生匯報:我選的是××××數,它是由……組成的。
3. 過渡:看來小朋友對于數的組成掌握得很好,那么下面老師要來變動計數器上珠子了,看看有哪些小朋友能很快發現并寫下這個數字。
4. (PPT演示)變動個位上的6顆珠子,現在這個數是多少?
5. 提問:誰來讀一讀?這個數怎么寫呢?
6. 追問:誰來說說?個位上為什么寫“0”,不寫可以嗎?
7. 指出:哦,個位上什么也沒有,要用0占位。看來啊,哪一位上什么也沒有就要用0占位。
【重建設計】
(二) 感受末尾有0的萬以內的數
1. 引入:在我們的身邊還有很多這樣有趣的數,想知道嗎?你說停我就停!
2. 出示PPT:第一個數:常州市圖書館2017年9月的辦卡人數為?人。
第二個數:常州是一座有著?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
3. 提問:這兩個數到底是多少呢?答案就藏在我們的算盤圖里。
4. 要求:請小朋友們先撥一撥,再寫一寫,說一說。
5. 老師收集了三份資料你有什么想說的?寫數的時候你有什么想要提醒你的同學注意的呢?
6. 提問:為什么這兩個數末尾都要寫0?
7. 追問:它們是由什么組成的?(全班一起說)
8. 要求:又來了三組信息,輕聲讀一讀,誰來介紹一下?
9. 指出:看來,數能告訴我們很多信息。
10. 追問:剛才我們都是照著算盤圖寫數的,那沒有算盤圖,你還會寫這些數嗎?寫完的同學和你的同桌說說你是怎么寫的?
【比對思考】
數學教學要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特點,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學習和應用數學的信心,這是數學教學的新理念之一,初次設計時,我忽略了教學要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理念,割裂了數字與生活的聯系,教學生硬,沒有趣味性,學生對于讀寫說組成的興趣不大。
【點滴收獲】
通過重建設計,我搜集很多學生熟悉的和生活相貼近的實例來方便學生讀數寫數,比如解小的占地面積、常州圖書館辦卡人數、常州是一座有著多少年歷史的文化古城等等。這樣的生活實例,拉近了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距離,同時我又利用多媒體設計了說停就停的游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認數的積極性。
五、 深化認識——生成概念理解的“助推器”
【初次實踐】
活動二:體驗一萬的生成過程,建構數位順序表
1. 提出要求:看來小朋友已經學會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數數,剛才我們已經認識了好多四位數了,現在輪到你自己做主了,請你寫一個自己喜歡的四位數吧。你來說你寫的是什么數?
2. 提問:有沒有小朋友寫的數和它很接近?比它大呢?(舉手)有沒有比這個更大的四位數了?
3. 追問:那究竟誰是最大的四位數呢?
4. 追問:真的沒有比9999更大的數了嗎?說明理由?
預設:9999加上1就變成1萬,就是五位數。
5. 過渡:看來大家都同意了,9999是最大的四位數,它還很特殊呢,每一位都是9,表示的意思相同嗎?
6. 指出:相同的數在不同的數位上表示的數不同。
7. 提問:那一萬是怎么來的呢?
8. 提示:ppt動畫,10個一是一個十,10個十是一個百,10個百是一個千,幾個一千是一萬呢?像這樣一千一千地數,我們一起來,一千,二千……九千,10個一千是一萬。一萬里有10個一千。萬是新的計數單位,放在哪里比較合適呢?
9. 提問:說了半天,一萬這個數怎么寫呢?你會嗎?自己下面寫一寫,請一個同學上來寫。
10. 提問:誰來介紹一下10000?
11. 提出要求:既然我們已經知道了萬位,拿出我們課前準備好的計數單位卡片,按順序排好完成數位順序表。1名同學上臺來擺。
【重建設計】
1. 提問:如果從9988數到9999?你們想怎么數?
預設:一個個數。
2. 教師相機提出要求:那就一個一個地數,全班一起來,先撥出9988,準備好了嗎?開始……
活動三:認識整萬數、完善數位順序表
1. 提問:剛才我們數到了9999,那9999再添上1是多少?為什么是一萬?
2. 要求:今天大家帶來了算盤和計數器,請選擇你喜歡的工具撥一撥。
3. 提問:老師這有一個計數器,還有一個算盤,誰愿意上來借助其中一個工具來邊撥邊說?
4. 追問:小朋友你們覺得從9999到10000這個撥數的過程好玩嗎?
5. 追問:那我們看著電腦跟著老師再來一起數一數吧!9999再添上1顆珠子,怎么樣了?
6. 引入:剛才在數數的過程中,多次出現了滿十進一,我們一起來整理一下吧!
7. 引入:萬是一個新的數位,小朋友我們已經學習了好幾個的數位,你能把它們有序的整理在數位順序表上嗎?學習卡上填一填。
8. 作業展示:誰來說說你是怎么整理的?
9. 追問:這兩個同學整理的數位順序表不一樣,這位同學你前面的省略號是什么意思啊?
10. 指出:看來生活中還有比萬更大的數和單位等著我們去了解。
【比對思考】
初次實踐時,從讓學生寫一個自己喜歡的四位數出發,討論得出最大的四位數是9999,從而引出9999再添上1就是一萬,利用第納斯木塊模型,展示PPT動畫,促使學生進一步對整萬數的理解,并完善數位順序表。這一過程,看似周到完整,實際上缺乏了學生操作體驗,讓學生學習流于表面,并沒有真正的感知連續進位,體會滿十進一的規則與數的位值含義,學生的數感也沒有得到真正意義上的發展。
【點滴收獲】
計數單位“萬”是個抽象的概念,那如何把這個抽象的計數單位具體化、形象化?必然要借助計數器和算盤,進行操作體驗,讓學生在直觀的感知體驗的基礎上,進一步的發展數感。同時利用第納斯木塊模型從一個個數到十個十個、百個百個、一千一千的數,讓學生在數數的過程中,促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認識萬這個新的計數單位。
【課后反思】
認識萬以內的數是在認識千以內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雖然有了一定的學習經驗,但是要掌握一個比一千還要大比一萬要小的數,對于學生來說太過抽象,為此要充分利用認數經驗,借助計數器和算盤設計活動體驗感受,并以更大的自主學習空間來認識四位數。經過重組教學設計,版塊更加合理清晰。
六、 結束語
總之,數學概念的形成離不開具體的表象,離不開對具體材料的充分探索,具體感知,數學概念的學習實質就是從生活到數學,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勾連生活,合理建構,深化認識,幫助理解概念,讓我們的課堂在不斷的體驗感受中,釋放無窮的魅力!
作者簡介:楊麗,江蘇省常州市,常州市解放路小學教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