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勁秋

摘 要:歌唱教學是幼兒園音樂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成人通過創造條件以及提供多種體驗方式,引導幼兒學會用歌唱去感受和發現音樂的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和感受音樂的魅力,這需要教師及時構建適用于幼兒需求的歌唱教學方式來引導幼兒開展歌唱教學活動。本文立足當前教師對歌唱教學的困惑,嘗試開展“自主協作”視角下幼兒園歌唱教學新設計與實施,從“浸入式”“唱游式”“多元整合式”等教學路徑出發,探索新的幼兒園歌唱教學方式方法,旨在幫助教師更好地開展歌唱教學活動,更讓幼兒獲得良好的藝術表達和表現能力。
關鍵詞:“自主協作式”歌唱教學;新設計與實施;幼兒園
一、 深入分析與思考幼兒園歌唱教學的現狀
(一) 幼兒園歌唱教學現狀堪憂
歌唱教學是對幼兒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是幼兒具有初步的藝術表現與創造能力的主要表達方式之一。然而,研究者在日常的調研中卻發現:目前許多幼兒園的歌唱教學仿佛走入了一條寂靜的“死胡同”,逐漸成為一個被人“遺忘”的角落。請看:
鏡頭一:某區舉行幼兒園“教壇新秀”課堂教學能力現場考評活動,每位教師執教的內容是提前一天抽簽決定的。只見有兩位抽到“新教歌曲
《×××》”簽的老師連連搖頭,唉聲嘆氣地怪自己手氣差,好像抽中了下下簽。
鏡頭二:一位教師正在教自己班的小朋友唱歌,她認真而費勁地帶孩子們一遍又一遍地反復學唱。剛開始時幼兒興趣還較高,但兩遍下來大部分幼兒開始逐漸失去興致,有的孩子開始進行大聲喊叫式唱歌,有的孩子只是低聲附和作“哼哼”狀,更有些孩子處于游離狀態。
鏡頭中列舉的現象帶給我們思考:幼兒園歌唱教學到底出現了什么問題?其表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怎樣才能改變上述這些在幼兒園歌唱教學中存在的不正常現象?
(二) 相關成因的分析與思考
1. 教學流于形式
縱觀近年來我國幼教界的教育改革現狀,許多新的教育理論不斷被專家們隆重“引進”,與此同時,各種教育模式及方法也輪番“上陣”,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造成的直接后果是許多一線教師在還未真正領悟其各自蘊含的教育理念真諦時,便紛紛“跟風”而行,但實際上這一切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幼教改革中歌唱教學的實際問題,“跟風”的結果只能造成不問就里的“皮毛式”學習,最終加劇教師的浮躁心態,造成誰也不愿真正“沉”下去,使得歌唱教學流于形式。
2. 方式方法固化
筆者發現,目前大多數幼兒園還沿用傳統的歌唱教學方式開展歌唱活動,活動流程拘泥于“引出歌唱主題→感知歌唱內容→反復跟唱練習→多種形式演唱”。為了完成上述歌唱教學活動流程,教師使用“十八般武藝”,她們依據歌唱內容創設教學情景、范唱、帶唱,可幼兒卻興趣平乏、表現了了。分析發現:問題存在的關鍵在于教師對于歌唱教學活動的主體定位意識不明確,沒有把教學過程的開展看作是必須通過師幼雙方共同協作努力才能實現各自價值的過程,從而不能構建適用于幼兒藝術表現與創造的歌唱教學方式。
3. 研究力度欠缺
幼兒園歌唱教學活動中存在的種種弊病還跟目前我們對幼兒歌唱教學的研究力度欠缺有關。《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在支持、鼓勵幼兒積極參加各種藝術活動并大膽表現的同時,幫助他們提高表現的技能和能力。”在這里就涉及一個幼兒歌唱活動中的聲音訓練問題。如何真正達到幼兒用聲上的“響而不躁、輕而不虛、高而不擠、低而不壓”?這確實是一個敏感而又難于掌握的基礎教學問題。可惜的是,在這方面可供借鑒的資料相當缺乏。
籍此,筆者立足日常歌唱教學實踐,從觀念改變再到實踐層面,提出了“自主協作式”的歌唱教學策略,以開拓幼兒歌唱教學的新思路、新模式,促進幼兒園的素質教育。
我們認識到:“自主”是最能體現幼兒主體性的精神和個性品質、潛在能力的最富有發展意義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包括個體呈現出來的“主動性、獨立性以及選擇性”等狀態。“協作”亦是當今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重要品質之一,常指人與人之間的協調與配合。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做到既以幼兒為出發點,強調熱愛、信任、尊重,強調幼兒是“學”的主體,又同樣強調教師是“教”的主體,同時還要充分利用家長、社區的力量,以協作的方式對幼兒的發展產生積極的整體教育影響。因此,“自主協作式”的歌唱教學:即指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確定學唱內容,通過積極和諧的人際互動激發幼兒喜歡歌唱活動,愿意自由、自信、自覺地用歌聲表達表現自己在親身體驗中所想傳遞的情緒情感,以幫助幼兒逐漸獲得較好的歌唱技巧與表現能力的歌唱教學活動。
二、 積極設計并實施新的幼兒園歌唱教學方式
基于傳統歌唱教學對教師的影響,我們嘗試進行改革,從“新”入手,以“自主協作”為歌唱教學活動開展的方向標,組織開展“浸入式”“唱游式”“整合式”等多形式、多元素融入的歌唱教學活動,旨在促進教師更好地開展歌唱教學活動,促進幼兒在歌唱藝術領域中的個性化發展。
(一) 濃于興趣,讓歌聲“浸入”幼兒心田
興趣是教師組織幼兒開展歌唱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我們采用“浸入式”的歌唱教學方式,將之運用于幼兒的歌唱教學活動中去,讓幼兒在充分感受歌曲的基礎上,能自主、自發地進行歌唱。因此,“浸入式”的歌唱教學方式,是指將某些幼兒歌曲有意識地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反復播放,經多日的熏染,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自主地產生學唱的欲望并學會唱這些歌曲。
案例1:
A老師恰當地利用一日活動中的時間段反復播放幼兒喜歡的歌曲《小海軍》。一段時間后,她發現幼兒聽《小海軍》這首歌時,會以極大的熱情和高度的注意力去聽、去想,去感受歌曲中“小海軍”愉快自豪的情緒,聽著聽著就跟著學會唱這首歌了。
在“浸入式”的歌唱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教往往處于十分隱性的地位,孩子們的學唱活動變得非常積極主動,它一般經歷了如下教學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