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樺
摘 要:黨的十八大報告、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全民閱讀納入國家文化發展戰略。作為文化宣傳戰線上重要一員的出版社既是全民閱讀的受益者,又是參與者和責任者。出版社在推動全民閱讀過程中,應充分挖掘自身優勢,積極履行傳承責任,始終堅持出版精品力作,開展形式更為豐富的閱讀活動,和各種媒體聯合,與不同機構合作,并且通過利用新技術、新手段,為創建書香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關鍵詞:出版社;全民閱讀;融合;創新
中圖分類號:G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9)10-0084-02
一個國家國民的閱讀能力,某種程度上就代表這個國家的學習能力、傳承能力和創新能力。《全民閱讀“十三五”時期發展規劃》中指出:“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增長智慧的重要方式,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精神發育、文明傳承的重要途徑。”全民閱讀對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實現中國夢提供著重要的文化支撐。全民閱讀被寫入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就充分表明了國家對全民閱讀和對文化傳承的重視,倡導和推廣全民閱讀,已經成為國家文化發展的重要戰略。
作為文化宣傳戰線上的重要一員,出版社承擔著“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出版社既是全民閱讀的受益者,又是參與者和責任者,承擔著奉獻優秀作品、推出優秀作家、傳播優秀文化的重任,推廣全民閱讀工作、引領良好閱讀風尚是出版人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
那么,出版社在推動全民閱讀活動中,該如何挖掘自身優勢,肩負傳承重任,為創建書香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始終堅持出版精品力作,讓閱讀豐富起來
出版社首先還是要立足定位、多出好書。作為創設書香社會、推動全民閱讀的直接參與者,出版社就是要為閱讀推廣提供內容支撐,所以,出版人首先要堅守住政治的紅線,堅守住質量的底線,堅守出版的歷史使命,堅守住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保持文化情懷,樹立創新意識,傳承文明的火種,用高品質圖書內容的結晶來攪動讀者的味蕾,推動出版產業的發展。要在滿足各方需求的基礎上,做好內容的挖掘工作,出版社應根據自身的定位和出版方向,關注自身的用戶群體,通過全民閱讀活動的深入和倡導,注重品牌建設,聚焦專業內容,為讀者提供豐富而高品質的精神食糧。我們要深入挖掘萃取,把優秀傳統文化和當代文化的精神標識提煉出來,把具有當代價值、中國氣質、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 講好三個“中國故事”,發揮好出版的宣傳教育功能,全面推進精品出版戰略。只要深入調研,精心策劃,出版社一定能夠在既保證社會效益又獲得經濟效益的前提下,為“全民閱讀”大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二、開展形式更為豐富的閱讀活動,讓閱讀多彩起來? 出版社在推廣閱讀中要找準閱讀推廣的切入點和關注點,一方面要加強跟讀者的聯系,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對信息的了解和把握,同時運用新媒體,如利用微博、微信、豆瓣、知乎等新媒體手段來推廣閱讀。出版社要充分發揮自己作為中介的平臺作用,在各種閱讀活動和推廣活動中,連接起讀者和作者。可以通過逐步開設讀者沙龍、誦讀會、書友俱樂部等閱讀推廣機構走近讀者,例如,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就曾經在書店的活動區舉行了“閱讀,悅動心靈”朗誦會,編輯、讀者一同參與,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出版社也可以開展簽售、講座等活動,讓作者走近讀者,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者、作者、編輯面對面交流,形成“寫作+出版+閱讀”之間的良性互動。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曾邀請陜西省著名作家吳克敬在書城舉行新書發布的簽售,讀者的參與熱情就非常高,一來推動了閱讀,二來推出了作者,三來推廣了圖書,可以說是一種非常好的閱讀活動形式。
三、和各種媒體聯合,讓閱讀鮮活起來
在文化產業大繁榮和媒體融合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出版社要尋求機會和電臺、電視臺、網站等媒體合作,打造專門推動全民閱讀、大眾讀書的公益項目,既面向市場又以公益為主線,探索媒體融合的多樣態的讀書活動,如開設讀書的節目或欄目,開展一些文化講堂、教育論壇,通過誦讀、競賽、征文、講座、研討等多種形式,深入推動全民閱讀活動進校園、進社區、進家庭,傳播閱讀的理念,形成倡導全民閱讀的良好氛圍,讓大閱讀的活動做得更加深入人心,提升閱讀的影響力。
四、與不同機構合作,讓閱讀深入起來
全民閱讀的基礎在基層,它的源頭就是廣大讀者的需求。作為各類讀物的出版者,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要讓全民閱讀這項國家倡導的活動惠及更多群體。出版社了解讀者,可以與不同的機構合作,根據不同讀者的不同需求,針對干部、工人、學生、農民、老人、軍人等不同群體,開展細分化的閱讀推廣活動。如針對農民群體,可以與縣、鄉鎮基層文化館等合作,建立鄉村閱讀中心,開展農民讀書節等活動,嘗試推動鄉村閱讀計劃的模式探索。又如針對校園閱讀,可以與基層教育部門合作,開展“校園讀書行動論壇”“中學生閱讀論壇”“書香校園”等活動,同時,出版社可以發揮自己在作者方面的優勢,邀請名家、學者走進校園,推廣全民閱讀。再如與工會青年團婦聯或慈善組織聯系,為偏遠山區、欠發達地區等基層地區捐贈高品質的圖書。還可與高校、博物館等通過創新合作建立閱讀驛站等機構,為廣大青少年搭建讀書學習交流平臺,開展閱讀推廣、出版研究、文化講座等活動,積極探索具備自我造血功能的全民閱讀可持續發展模式,把全民閱讀真真切切做成惠民工程。
五、利用新技術新手段,讓閱讀靈動起來
5G時代來臨,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人工智能……這些撲面而來的新概念與我們的傳統出版業碰撞、融合,傳統出版行業開始向在線教育、游戲、動漫、影視等方向轉型。新常態孕育新機遇,新機遇帶來新發展,出版社也必須順應時勢,對傳統出版流程進行調整和創新,充分發揮內容數字資源方面的優勢,開發閱讀類APP,以書為媒介,以讀為行動,把閱讀、共讀、誦讀做得豐富多彩,形式多樣。做好5G時代的“閱讀+互聯網”“閱讀+數字”“閱讀+多媒體”,把體現新時代的新知識和新思想,通過新手段,進行廣泛傳播。積極面對新型閱讀模式,開創新型推廣模式,豐富新型閱讀內容,努力實現傳統營銷向知識服務的轉型。
《全民閱讀“十三五”時期發展規劃》中指出:“中華民族有著優良的讀書傳統,崇尚讀書、詩書繼世之風綿延數千年。”中華民族留下了數不清的與書有關的佳話。作為以書為己任的出版人,我們都在思索并努力著,努力著如何在全民閱讀活動中奮發作為、不辱使命,開創出一條具有新時代中國特色閱讀的書香之路,肩負起歷史和時代賦予的重任,實現新時期中國出版人的閱讀夢、出版夢、中國夢!
參考文獻:
[1] 史飛翔.全民閱讀與書香社會[EB/OL].https://www.sohu.com/a/229152543_100116842.
[2] 出版社和書店在全民閱讀中該怎么做[EB/OL].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429/09/46370695_749614580.shtml.
[責任編輯:武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