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秀丹
摘 ?要:外部性理論是經濟學當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對市場上涉及到經濟成本效益的各個環節都有著重要的意義。而目前,在市場發展過程中,物流行業的規模不斷擴大。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物流行業也受到了外部性理論的影響。為了物流工作經濟效益的穩步增長,該文就根據外部性理論的相關內容進行綜合分析,并研究其在物流行業當中的具體應用方式,從而確保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外部性理論 ?物流產業 ?最佳運量 ?利益補償
中圖分類號:U652.1+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8(c)-0065-02
1 ?外部性理論述評
外部性的理論在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一共經歷了五個階段:馬歇爾的外部性理論、庇古的外部性理論、楊格的外部性理論、鮑默爾的外部性理論和科斯的外部性理論。
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相應的理論結構框架不斷完善,所能夠涉及到的領域不斷增多,真正為我國各個行業的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2 ?物流行業有效運用外部性理論的過程
外部性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負的。一方直接把利益轉讓給其他方時,可產生正外部性(positive externality)。線上銷售給物流公司帶來更多的貨物就是正外部性。相反,一方直接把成本轉讓給其他方時,可產生負外部性(negative externality)。一家物流公司從另外一家物流公司搶走貨物是一個負外部性。
通俗地說,物流快遞送貨上門,給居民帶來生活上的便利,因此物流給居民帶來了正外部性。物流快遞車排放的尾氣,對空氣造成污染,對空氣質量來說是一個負外部性。
2.1 正外部性
為解決正外部性的基準水平,我們用圓通快遞作為例子。它必須決定投入多少廣告話費來吸引顧客。做好廣告宣傳工作,就可以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增加的顧客可以增加公司的營業額和利潤貢獻。
事實上,為達到經濟效率水平,物流公司可以繼續增加貨物流量來提高物流公司和網上購物的利潤貢獻。在目前達到經濟效率水平的條件是:物流公司從貨物那里獲得的邊際收益等于邊際利潤貢獻,并且線上平臺從貨物那里獲得的邊際收益也等于邊際利潤貢獻。
因此,為達到貨物流量的經濟效率水平,貨物的數量應該是當邊際收益之和(物流公司的邊際利潤貢獻加上線上平臺的邊際利潤貢獻)等于為吸引顧客所支出的邊際成本時的貨物數量。邊際收益之和是物流公司的邊際利潤貢獻和線上平臺的邊際利潤貢獻的加總。
2.2 負外部性
為解決負外部性的基準水平,考慮一個位于主街道的投注站的例子。投注站必須決定投入多少廣告費用用于吸引顧客在實物店消費。
當邊際利潤貢獻等于吸引顧客的邊際成本(每件貨物2美元)時的貨物流量水平——每月貨物流量1萬人次,能最大化投注站的利潤貢獻。
然而,投注站的顧客會減少,宅男宅女會在線上購物,增加物流量,因此,投注站給線上平臺增加了額外的成本。由于這種成本是直接施加的,而沒有通過市場,所以該成本是負外部性。
2.3 一般基準
一般來說,在正外部性和負外部性同時存在時,受影響的各方可以用下列基準使各方利潤之和達到最大化:當邊際收益之和等于邊際成本之和時,外部性達到經濟效率水平。當邊際收益之和等于邊際成本之和時,我們將這種情況稱為解決外部性(externality is resolved)。
當外部性的產生者只考慮自己的收益和成本時,它就會忽略一個能增加利潤額的機會。正外部性產生者可以通過向受益人收取費用、提高外部性水平來增加利潤。相反,負外部性產生者可以通過向受害者收取費用、降低外部性水平來增加利潤。當邊際收益之和不等于邊際成本之和時,外部性產生者就有提升利潤的機會。不管外部性是否可用貨幣來衡量,經濟效率的基準都是適用的。當用于非貨幣外部性時,只需要將其收益和成本用貨幣來衡量,隨后則可運用經濟效率分析。
3 ?物流外部性研究的發展方向
3.1 物流外部性邊界問題研究
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變化的當下,有關于外部性理論的內容也在不斷地延伸發展過程當中。包括對不同行業領域的滲透以及自身內容的完善,由于各個專業經濟學者本身對于該理論的內容定義就有分歧,在不斷融合發展的當下,如何明確劃分外部性理論的邊際就成為了目前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點問題。從物流行業的工作特性來看,相關管理人員必須要明確認識到,只有科學界定邊界,才能保證物流工作的順利進行,確保企業經濟的穩步發展。
3.2 外部性最優解決方案的選擇
以政府管理機制為主,還是以市場變化情況當中相關管理人員的調節為主來進行管理工作,是解決外部性問題的主要困擾。通常情況下,各項工作都應當以政府的權威性管理為基本。但是,由于外部性內容的特殊性,再加上物流行業的經濟變動性因素比較大。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市場調節速度可能會比政府速度要快。因此,在應用外部性理論時,必須要結合實際情況,對解決方案進行靈活的調整。這就對管理人員的工作能力有了更高的需求,管理人員需要研究各種方式方法的綜合運用和有機組合,這才是解決外部性問題的最佳方案。
3.3 正外部性經濟主體利益補償機制研究
任何時期的外部性理論研究工作,主要的目的都是在研究如何通過科學合理的措施,抑制負外部性問題的產生,從而保證物流行業的經濟效益。這方面需要考慮的外部因素有很多,要想能夠一一解決,必須要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機制,規范工作流程。這樣才能實現對經濟的全面控制,目前比較常見的做法就是建立起利益補償機制。而如何結合新時期的市場外部變動因素對補償機制進行優化升級,確保其能夠發揮最大的應用價值就是目前相關管理人員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3.4 外部性與物流結構最優化
相關政府部門在制定管理條例時,應當意識到自身在把控市場經濟運行狀態的重要作用。針對于現階段物流行業外部性理論的應用情況,規范物流的各個工作流程,從物流結構的不斷優化過程中,找到最優外部性。這里還涉及到物流交通運輸方式的選擇,以及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的關系問題。
3.5 物流產業與外部成本關系的研究
物流行業在研究經濟發展問題時,應當充分考慮自身經濟運行和外部成本之間的關系問題。但是目前大部分的管理人員在進行關系性的研究工作時,都是基于減少產量的視角來確定最優化的運量規模,延伸出來的政策含義就是采取措施對造成這些影響的經濟主體實行行政或者法律的管制。物流行業與其他產業模式不同,信息化時代發展下反而給物流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壓力,尤其是各種節日的網絡促銷活動,更是加重了物流運行的困難性。對這一類經濟實體來說,需要的是增加其運量規模,而不是減少其運量規模。由于各種交通運輸方式給外部經濟造成的負效應是不均等的,因此,又存在一個各物流運輸方式按最優比例發展的問題。
既有的物流運輸外部成本理論雖揭示了外部成本與物流業的規模發展存在一定的相關性,但未確定出物流產業內部各構成要素之間均衡發展的比例關系。比如,像圓通公司這種正外部性遠大于負外部性的交通方式,如何確定其發展規模與外部成本之間存在的相關度,以及在成本最小化條件下的最佳發展規模;在綜合物流行業體系中,圓通公司應該保持多大比例發展才能發揮物流的核心作用。這些問題都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進一步強化。
參考文獻
[1] 黃亞鈞.微觀經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吳德慶.管理經濟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3] 李子旸.經濟學思維[M].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