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敏 李曉娜



摘要:隨著世界經濟格局變化和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中國提出制造強國戰略。本文以《中國制造2025》為背景,列舉了中小企業發揮的重要作用及發展瓶頸,結合江蘇省促進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舉措,從科技創新政策、人才開發、資金投入、平臺建設、產業集群和成效等方面展開分析,總結我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寶貴經驗。
Abstract: With the changes in the world economic structure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globalization, China has proposed a strategy of manufacturing a strong country. In the context of "Made in China 2025", this paper lists the important role and development bottlenecks of SMEs, and combines the initiatives of Jiangsu Province 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MEs, analyzes from the aspec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olicy, talent development, capital investment, platform construction, industrial clusters and effectiveness, and summarizes the valuable experience of China's SMEs'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關鍵詞: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實踐探索
Key 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practical exploration
中圖分類號:F276.3?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19)29-0043-03
0? 引言
受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影響,以跨界融合為特征的“互聯網+制造業”成為制造業發展新常態,全球制造業變革處于深度調整與轉型升級期。發達國家紛紛實施“再工業化”戰略,力圖搶占高端制造市場擴大競爭優勢。我國政府發布了《中國制造2025》制造強國戰略行動綱領和《中國制造2025》“1+X”規劃指南,指導我國制造業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
我國中小企業貢獻了全國50%以上稅收,60%以上GDP,70%以上技術創新,80%以上城鎮勞動就業和90% 以上企業數量,他們對產業結構優化、國民經濟增長、就業機會增多、科技創新能力增強以及綜合國力提升等方面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生力軍,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鑒于此,《中國制造2025》把促進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作為深入推進制造業結構調整的工作重點,把進一步完善中小企業政策作為戰略支撐和保障,對促進中小企業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提出了明確的工作任務,為新時期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賦予了新的內涵。
1? 中小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
1.1 企業自身發展瓶頸
1.1.1 企業領導管理能力不足
相當數量初創期的中小企業管理者,缺乏企業運營管理的系統專業知識、實戰經驗,對企業沒有制定長遠規劃、目標和建立特色企業文化以及高效科學可操作的運作機制和管理制度,導致企業盈利能力弱、經濟效益低,容易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慘遭淘汰。
1.1.2 資金缺乏、融資能力較差
中小企業發展初期存在規模小、資質不足、信用度不高等客觀因素,管理者也由于缺乏專業融資知識、資源和經驗,導致企業資金缺乏,融資困難,抗風險能力弱。
1.1.3 創新性人才與技術缺乏
大多數中小企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產品科技含量不高,企業員工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偏低。由于資金短缺或管理者自主創新意識淡薄,無法或不愿意付出較高成本進行新技術研發和高技術人才的引進,人才和技術的缺乏導致企業內部缺乏創新動力。
1.2 外部問題
1.2.1 金融體制機制的束縛
由于中小企業的信用等級評估體系還有待完善,銀行大多不愿承擔對中小企業貸款的風險,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條件、成本明顯高于大企業,且手續更復雜,而成功率卻更低。
1.2.2 企業間缺乏深入的協同合作
很多中小企業產品同質化嚴重,企業間關聯度低,缺乏合理分工和深入協同合作,產業集群發展水平不高。同時,部分企業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發展,在利潤驅動下采取不正當競爭、過度競爭,甚至是惡意競爭的方式,干擾了正常的市場秩序。
1.2.3 高新技術獲取成本和難度加大
技術創新是立國之本,也是企業安身立命的資本。一些發達國家通過減少、終止技術輸出等方式保持其技術優勢,美國甚至通過貿易戰,試圖影響我國技術創新升級的產業政策,抑制我國科技發展速度。這些因素使技術獲取的成本和難度增加,成為中小企業提高科技水平,增強市場競爭力的又一瓶頸。
2? 《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中小企業發展方向和國家支持決策
2.1 中小企業發展方向
中國政府提出,要實現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提升企業的專業化能力和水平,必須進行企業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因此要求中小企業應聚焦主業、打造優勢、以質取勝、規范經營、勇于創新,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
2.2 國家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決策
為支持中小企業健康發展,激發其創業創新活力,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提出“要抓緊解決當前中小企業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并提出以下舉措:
2.2.1 財稅與金融政策方面
第一,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快體制創新和技術創新,健全激勵機制,強化貨幣信貸政策傳導,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第二,完善資本市場,拓寬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更好滿足融資需求;第三,提高財稅政策支持精準度,做好稅費減免、融資擔保等工作,確保已出臺政策落地見效。
2.2.2 服務與保障機制方面
第一,完善中介服務體系,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第二,加強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加大執法力度,提高違法成本,保護中小企業創新研發成果;第三,弘揚企業家精神,健全有效保護機制,為企業家成長創造良好環境。
3? 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實踐探索與成果——以江蘇省為例
江蘇省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科學發展,科技創新和科技體制改革全面推進,取得了一批令人矚目的科技成果,企業創新活力競相迸發。
3.1 科技創新支持政策出臺,優化企業創新環境
江蘇省為切實做好科技創新服務,出臺了《江蘇省“十三五”科技創新規劃》、《中共江蘇省委江蘇省人民政府關于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推進科技創新工程加快建設創新型省份的意見》、《江蘇省貫徹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實施方案》、《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小升高”行動工作方案(2019-2020)》等一系列鼓勵、支持科技創新的優惠政策和文件,優化了政府創新服務水平,營造了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
3.2 人才開發與資金投入力度加大,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支撐
江蘇省深入實施科教與人才強省戰略,重點培養青年人才、緊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引進院士、學術帶頭人、領軍型科技企業家等戰略科技人才。人才資源總量穩步增長,人才隊伍結構持續優化,人才引領發展的作用進一步增強。省加大財政科技投入力度,人力資本投資額達1.35萬億元,科技資金投入增幅年均保持10%以上,蘇南自創區設區市增幅保持12%以上。(見表1、表2、表3)
3.3 科研平臺建有率大幅提升,奠定企業科技創新基礎
科研平臺建設的數量直接體現出地區科技綜合實力。據統計,目前江蘇的科研機構和平臺總數達兩萬四千多個,建設類型有政府直屬獨立研究與開發機構、國家及省級重點實驗室和企業技術中心、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院士工作站、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創新實踐基地、企業研究生工作站、科技服務平臺以及科技企業孵化器等,總數占比全國科研平臺總量近四分之一。通過科研平臺載體的搭建,“江蘇制造”正在向“江蘇創造”轉變,主要產品從傳統紡織、鞋帽等逐步轉向電子、成套設備、精細化工等高端科技領域,技術實力不斷增強。
3.4 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推動融合發展,激發企業創業創新活力
江蘇省聚焦“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引導中小企業找準自身定位,以科技創新為主要動力發展與實力雄厚的先進大型企業形成先進制造業集群。扶持信息技術、科技和商務服務業等現代服務業快速成長,推進生產性服務業提檔升級,推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實現融合發展,中小企業創新創業活力得到有效激發。
3.5 中小企業保持平穩健康發展,主要指標增速快于全省均值
根據江蘇省人民政府官網數據顯示,2019年1-5月,江蘇省中小企業的產銷增幅高于全省,全省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同比增長7.2%,同比增長5.6%,高于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增幅1.5個百分點;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9%,高于全省規模以上工業6.9個百分點;同時,民營中小企業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占規模以上中小工業的63.5%和57.2%,同比分別增長7.6%和4.7%;建材(19%)、醫藥(14.4%)、冶金(11.1%)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較快,機械、輕工、電子行業保持平穩增長。
4? 結語
中小企業量大面廣、機制靈活,作為市場主體創造出多元競爭、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是增強創新動力的重要源泉。江蘇省圍繞“聚力創新”發展取向,以科教與人才強省戰略為經濟社會發展基礎戰略,以堅定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核心戰略,通過一系列舉措為中小企業創造良好環境,提供他們所需的支持與服務,幫助他們在創新探索與實踐的道路中逐步實現高質量發展。
我國制造業在“由大變強”歷史新起點背景下,定位于加入高端制造,成為現代化制造強國,而這與西方發達國家建立起的世界制造業分工格局相悖,使得當前國際環境較為動蕩,愈演愈烈的中美貿易摩擦使中小企業首當其沖受到影響。中小企業如何在風云變幻的國際形勢下減少經營風險、提質增效,實現高質良性發展,還需進一步深入研究、探討和實踐。
參考文獻:
[1]李磊,王小霞.全球價值鏈升級與“中國制造2025”[J].貴州大學學報,2016,9.
[2]劉鶴.中國未來的趨勢和三個長期課題[J].中國經濟導刊,2017,4.
[3]王肖曼,李子聯.江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及其績效[J].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學報,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