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士官是生成和提升部隊戰斗力的重要基礎,是部隊建設的脊梁骨,是打戰的先鋒,是完成各項軍事任務的主體力量。強軍事業呼喚一流士官人才,而士官院校如何培養一流士官人才?本文從優化招生制度、實行寬進嚴出管理模式、健全完善激勵制度三個方面提供可行策略。
關鍵詞:軍事職業教育;士官人才
治軍之道,要在得人;強軍興軍,人才為本。“士官太重要了”,隨著軍隊改革的進行,士官在部隊中占比越來越高,對士官素質有了更高要求。選拔人才是建設一支一流士官隊伍的重要環節,必須把好士官人才的入口關。從吸引人才、選拔人才、培養人才三個方面為部隊用人單位輸送更多優秀士官奠定基礎。
1 優化招生制度
現有的招生制度,主要是全面面向現役士兵招收學員,入學幾乎“零門檻”,是多數士官院校學員學歷層次較低、大部分學員基礎薄弱現狀的根本原因,甚至還存在有些學員抱著放松、偷懶心態來校學習的不良現象。培養高質量人才不止取決于教育水平的高低,還跟學員本身的發展潛力有很大的關系。因此要把選拔人才作為培養優秀士官人才的第一步。
1.1 提升士官地位,吸引更多人才
雖然士官在部隊中的比重一次次增長,但在大多數人心中的地位還是不高,相比軍官,總感覺“低人一等”。說到底還是士官制度不夠完善、政治地位較低和薪資待遇不算高等原因造成的。只有健全完善士官法規政策,提高相應待遇,進一步提升榮譽感與身份認同感,才能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士官隊伍。同時,在社會上要多宣揚“士官、軍官只是革命分工不同,都是為國防事業做貢獻,一樣光榮”的思想,改變大家原來“刻板”的觀念,鼓勵大家對士官更有認同感。
1.2 提高入學門檻,吸納優質學員
當前,我軍士官院校招生渠道比較單一,全部來源于部隊的上等兵或下士,這些學員普遍存在軍事體能素質很強而專業知識基礎薄弱的問題。生源作為院校培養士官的人才源頭,意義十分重大,因此應該拓寬招生渠道,實行“多渠道有門檻”的招生策略:可以加入到全國高考招生體系中,與本科軍校招生方法保持一致;也可以鼓勵報考軍官的落榜學員轉報士官院校,這樣就可以極大提高生源質量。
2 實行寬進嚴出管理模式
如今,士官院校中存在學員為了多休假才繼續再教育的報考動機不純現象,助長“學多學少一個樣,最后都要回部隊”不良風氣蔓延,學員總覺得成績優良與否都能順利畢業。但他們忽略了這樣一個問題,雖然士官學員畢業后都要回到部隊,但兩年在校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讓他們回到部隊后能夠勝任關鍵崗位的工作,如果僅僅是在這里荒廢兩年時間,能力卻沒有任何提升,士官教育就失去了意義。因此,有必要對士官學員實行寬進嚴出的管理模式。
2.1 緊抓平時能力考核
士官教育具有很強的崗位針對性,士官人才培養也可以稱為“訂單式”培養,也就是部隊需要什么人才,士官院校就培養什么人才。因此要增加平時實操考核成績的占比,讓學員真正學會怎樣去操作。避免出現期末考試前“背一背”拿高分,結果回部隊又什么都不會的問題。
2.2 注重德行考核
新形勢下對軍人有了新要求,要做“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軍人。如果缺少士官院校對學員的德行考核,不能對士官學員的思想品德“把把關”,日后有些思想出現偏差的學員回到部隊,將會為強軍事業埋下巨大隱患。培養優秀士官人才,要以德為先,思想政治素質對人才培養成敗具有決定性作用,所以必須把“個人品德”納入考核行列。
2.3 實行淘汰機制
學校出現學員學多學少一個樣、學習積極性很低的現象,根本原因在于沒有給學員畢業壓力。建立完善相應淘汰機制,將平時成績、各學期期末成績、德行品德有無違紀及畢業設計等方面納入到能否畢業的標準中,按照適當比例,采取末位淘汰制,不合格學員延長半年或一年再畢業考核。適當的壓力利于進步,給予學員一定壓力,學員才有動力向成長為優秀士官人才而努力奮斗。
3 健全完善激勵制度
激勵是指刺激需要、引發行為、實現目標的動力過程。通過對士官學員正確的動機激發和強化,調動學員的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就能達到提高學習質量的目的。健全完善激勵制度,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兩手抓,是士官院校提高學員學習興趣、提升學習質量的一個不錯的方法。
3.1 精神激勵
良好和諧的校園環境和學習氛圍是調動學員學習積極性,提高學員學習效率的關鍵。而良好的環境和學習氛圍的創造,需要依靠典型。在優秀士官學員中充分發掘和創造典型,樹立典型,對學員具有巨大的激勵作用。
士官院校要繼續發揚部隊里爭先爭優、珍惜榮譽的優良傳統。要培育學員在校學習的光榮感及為自己和單位爭光的使命感。建立專門“年度優秀學員”、“優秀畢業生”評選制度,提高學員的榮譽感與自豪感,進而在學習中找到成就感與快樂。
3.2 物質激勵
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相輔相成,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才能構成一個完善的激勵制度。在物質激勵方面,可以參照地方院校,設立獎學金制度,提高學員的積極性。此外,士官學員通過學校再教育后,學歷水平提高,回到部隊與學歷掛鉤的工資獎勵會相應增長。物質激勵這個最直接的方法,有利于轉變士官學員的學習態度。
4 結束語
士官院校作為培養打仗人才的主渠道、戰略力量儲備的主陣地、學習訓練打贏的主課堂,應堅持以“部隊用人需求做主導,健全管理制度做保障”為基本思路。要以部隊需求為依據優化招生制度,同時建立完善管理模式和激勵制度,最大程度打通一條“能打仗,打勝仗”的人才輸送渠道。
參考文獻
[1]陳海龍.軍民融合式士官人才選拔策略研究[J].中國軍轉民.2018
作者簡介
葛含(1993-),女,火箭軍士官學校,學士,助教,研究方向:教育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