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光享 肖滿英
摘 要:客家山歌被譽為漢族民歌中的“奇葩”,是客家文化中最閃亮的“名片”之一,贛南山歌則是其中影響最大也最具代表性的部分。文章以袁大位的《贛南民歌集成》(1983年)中收集整理的242首具有代表性的贛南山歌為分析對象,利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對贛南山歌的調式和結音進行分析,以期從專業的視角進一步認識贛南山歌。
關鍵詞:贛南山歌;調式;結音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7年度江西省文化藝術科學規劃項目課題“贛南山歌的音樂形態研究”(項目編號:YG2017141,項目主持人:肖滿英)的階段性成果。
1 贛南山歌
贛南,指的是江西省的南部,從行政區域來看,一般指贛州市。贛南山歌指的是贛南客家人在田野山間勞作等環境下采用客家方言吟唱的抒發情感的歌曲。它反映了客家人的生活情景,體現了客家人的性格和文化特點。贛南山歌是客家山歌乃至客家民歌中影響最大也最為重要的一種。
贛南山歌繼承了《詩經》中的傳統風格,又受到唐詩律絕和竹枝詞的重大影響,同時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優秀成分,千百年來,廣泛流傳,久唱不衰。贛南山歌有勞動歌、勸世歌、行業歌、耍歌、逞歌、虛玄歌、拉翻歌、謎語歌和猜調、小調、竹板歌等。贛南山歌的內容廣泛,語言樸素生動,歌詞善用比興,韻腳齊整。歌詞的句式為7字4句,每句為“2、2、3”的組合,逢一、二、四句多押平聲韻。贛南山歌的詞曲不固定,一般都是即興編唱,可以一曲多詞,反復演唱。贛南山歌的曲調非常豐富,且各地不同,即使是同一地區的曲調,也因不同歌手演唱而有差異。它有多種腔調的變化,并有不同的名稱。贛南山歌大致有號子山歌、正板山歌、四句八節山歌、快板山歌、疊板山歌、五句板山歌等。
贛南山歌的內涵深厚,蘊藏豐富,從山歌的內容來看,反映長工、挑夫、茶農、婦女、農夫等整年勞累的山歌有:長工歌、開擔歌、茶農歌、種田歌、苦情、婦女苦歌、婚煙苦歌、童養婦歌等;男女愛情則是贛南山歌中內容最多的題材,這類山歌有:想郎歌、萬年哥哥有斷情、初相會、藤纏樹、交情歌、繡肚兜、有你妹子就夠夠哩、阿哥送衫妹送鞋、兩人相愛莫貪財、對歌、送郎歌、罵妹歌、眼淚滴滴血樣紅、水丟魚等;贛南客家山歌中還有傳授知識、教育規勸、間答式的山歌—鎖歌,如:曹操帶兵征江東、耕田歌、節氣歌、古今歌;懷胎歌、老人歌,勸夫歌、戒煙歌、戒嫖歌、戒賭歌、忍字歌,學字墨、讀書歌、樹有爺佬草有娘等;贛南客家中抒情敘事、講述地方習俗的山歌同樣豐富多彩,如:唱只山歌顯威風、高山陳上開良田、打只山歌過橫排、大余縣里出大佬、唱歌就要心頭開、天上落雨地下流、打只山歌頂古怪、年歌等。此外,贛南客家山歌中還有其他如宗教等內容的山歌。
2 贛南山歌的調式分析
《贛南民歌集成》中收集的242首具有代表性的贛南山歌中,興國山歌15首,龍南山歌20首,定南山歌6首,全南山歌7首,尋烏山歌9首,上猶山歌19首,信豐山歌23首,安遠山歌11首,南康山歌11首,大余山歌8首,崇義山歌11首,贛縣山歌14首,贛州市山歌8首,于都山歌14首,瑞金山歌19首,會昌山歌10首,石城山歌7首,寧都山歌13首,廣昌山歌16首。
興國縣的15首山歌中,徵調式有9首,羽調式有6首。其中,五聲調式有6首,徵調式3首,羽調式3首。四音列結構的有6首,徵調式4首,羽調式2首。
龍南縣的20首山歌中,徵調式有14首,羽調式4首,商調式2首。五聲調式有8首,其中徵調式有4首,商調式2首,羽調式2首。六聲調式有3首,均為徵調式。四音列結構的有9首,其中徵調式7首,羽調式2首。
定南縣的6首山歌均為徵調式,其中五聲調式5首,四音列結構的有1首。
全南縣的7首山歌中,宮調式有5首,徵調式有2首。四音列結構的有2首,均為徵調式。三音列結構(被稱為“長面中”和“短面中”)的有5首,均為宮調式。
尋烏縣的9首山歌中,徵調式有6首,羽調式有3首。五聲調式有6首,其中,徵調式4首,羽調式2首。四音列結構的有2首,均為徵調式。三音列結構的有1首,為羽調式。
上猶縣的19首山歌中,徵調式有12首,羽調式有6首,宮調式有1首。六聲調式有4首,其中徵調式3首,羽調式1首。五聲調式有10首,均為徵調式。四音列結構的有4首,其中,徵調式3首,宮調式1首。三音列結構的有1首,為羽調式。
信豐縣的23首山歌中,徵調式有21首,羽調式有2首。六聲調式有16首,均為徵調式。五聲調式有3首,均為徵調式。四音列結構的有2首,均為徵調式。三音列結構的有2首,均為羽調式。
安遠縣的11首山歌均為徵調式,且均為五聲調式。
南康的11首山歌中,徵調式有9首,羽調式有2首。五聲調式有7首,其中,徵調式有5首,羽調式2首。四音列結構的有4首,均為徵調式。
大余縣的8首山歌中,徵調式有7首,羽調式有1首。五聲調式有5首,均為徵調式。四音列結構的有3首,其中,徵調式有2首,羽調式有1首。
崇義縣的12首山歌中,徵調式有7首,宮調式有3首,羽調式有2首。六聲調式有5首,其中,徵調式1首,羽調式2首,宮調式2首。五聲調式有3首,均為徵調式。四音列結構的有3首,其中,徵調式有2上,宮調式有1首。三音列結構的有1首,為徵調式。
石城縣的7首山歌中,徵調式有6首,羽調式有1首。五聲調式有4首,均為徵調式。四音列結構的有1首,為徵調式。三音列結構的有2首,均為羽調式。
寧都縣的13首山歌中,徵調式有11首,宮調式有1首,羽調式有1首。六聲調式有3首,其中,徵調式有2首,宮調式有1首。五聲調式有7首,均為徵調式。四音列結構的有3首,其中,徵調式有2首,羽調式有1首。
廣昌縣的16首山歌中,羽調式有9首,徵調式有7首。六聲調式有4首,其中,徵調式有2首,羽調式有2首。五聲調式有1首,為徵調式。四音列結構的有6首,其中,徵調式有2首,羽調式有4首。三音列結構的有5首,徵調式有2首,羽調式有3首。
贛縣的14首山歌中,羽調式有9首,徵調式有5首。六聲調式有2首,均為羽調式。五聲調式有11首,其中,羽調式有6首,徵調式有5首。四音列結構的有1首,為羽調式。
贛州市的8首山歌中,徵調式有6首,羽調式有2首。五聲調式有4首,其中,徵調式有3首,羽調式有1首。四音列結構的有4首,其中,徵調式有3首,羽調式有1首。
于都縣的14首山歌均為徵調式,其中,六聲調式有5首,五聲調式有9首。
瑞金的19首山歌中,徵調式有13首,羽調式有5首,宮調式有1首。六聲調式有1首,為徵調式。五聲調式有4首,其中,徵調式有3首,羽調式有1首。四音列結構的有12首,其中,徵調式有9首,羽調式有2首,宮調式有1首。三音列結構的有2首,均為羽調式。
會昌縣的10首山歌中,徵調式有8首,羽調式有2首。六聲調式有1首,為徵調式。五聲調式有6首,其中,徵調式有4首,羽調式有2首。四音列結構的有3首,均為徵調式。
3 贛南山歌的調式結音分析
興國縣的15首山歌中,羽調式有6首,其中,結音為a的有1首,結音為#g的有2首,結音為be的有1首,結音為#f的有1首;徵調式有9首,其中,結音為A的有1首,結音為E的有2首,結音為F的有2首,結音為D的有1首,結音為bB的有2首,結音為bE的有1首。
龍南縣的20首山歌中,徵調式有14首,其中,結音為A的有3首,結音為F的有3首,結音為C的有4首,結音為B的有3首,結音為D的有1首;羽調式有4首,其中,結音為a的有1首,結音為#a的有1首,結音為#f的有1首,結音為#c的有1首;商調式有2首,其中,結音為d的有1首,結音為#c的有1首。
定南縣的6首山歌中,均為徵調式,其中,結音為D的有1首,結音為F的有3首,結音為G的有2首。
全南縣的7首山歌中,宮調式有5首,結音為F的有3首,結音為D的有1首,結音為bB的有1首;徵調式有2首,結音均為E。
尋烏縣的9首山歌中,徵調式有6首,其中,結音為D的有1首,結音為A的有3首,結音為G的有1首,結音為bB的有1首;羽調式有3首,結音為e的有1首,結音為d的有1首,結音為#g的有1首。
上猶縣的19首山歌中,徵調式有12首,其中,結音為#C的有1首,#F的有1首,#G的有1首,A的有2首,G的1首,D的2首,F的2首,C的2首;羽調式有6首,其中,結音為b的有2首、e的1首、a的1首、#d的1首、#f的1首;宮調式有1首,結音為F。
信豐縣的23首山歌中,徵調式有21首,結音為F的有3首、bB的2首、E的2首、A的5首、bE的2首、C的1首、#F的2首、bA的1首、G的3首;羽調式有2首,結音為g的1首、c的1首。
安遠縣的11首山歌中,均為徵調式,結音分別為C的2首、B的1首、E的5首、D的1首、bE的2首。
南康的11首山歌中,徵調式有9首,其中,結音為D的3首、C的4首、B的1首、A的1首;羽調式有2首,結音均為d。
大余縣的8首山歌中,徵調式有7首,其中,結音為G的有3首、C的1首、A的1首、E的1首、D的1首;羽調式有1首,結音為#f。
崇義縣的12首山歌中,徵調式有7首,其中,結音為C的有4首、A的2首、D(因為書籍打印不清楚,看不到之后的結音,根據作品的調式和旋律風格推斷出結音為D)的1首;宮調式有3首,其中,結音為C的有2首、A的1首;羽調式有2首,結音均為d。
石城縣的7首山歌中,徵調式有6首,結音為A的有1首、B的2首、G的1首、F的1首、C的1首;羽調式有1首,結音為b。
寧都縣的13首山歌中,徵調式有11首,其中,結音為A的有6首、F的2首、G的2首;宮調式有1首,結音為D;羽調式有1首,結音為a。
廣昌縣的16首山歌中,羽調式有9首,其中,結音為a的有3首、c的1首、#c的1首、#a的1首、#f的1首、#d的1首、g的1首;徵調式有7首,其中,結音為B的有1首、A的2首、bB的1首、C的3首。
贛縣的14首山歌中,羽調式有9首,其中,結音為a的有8首、#c的1首;徵調式有5首,其中,結音為G的有4首、B的1首。
贛州市的8首山歌中,徵調式有6首,其中,結音為G的有1首、#F的1首、A的2首、F的1首、D的1首;羽調式有2首,其中,結音為d的有1首、f的1首。
于都縣的14首山歌中,均為徵調式,其中,結音為F的3首、G的5首、E的2首、#G的1首、A的1首、C的1首、D的1首。
瑞金的19首山歌中,徵調式有13首,其中,結音為G的有5首、F的1首、A的3首、B的3首、E的1首;羽調式有5首、其中,結音為#d的有1首、f的1首、g的1首、b的1首、a的1首;宮調式有1首,其結音為C。
會昌縣的10首山歌中,徵調式有8首,其中,結音為E的有2首、B的2首、#F的1首、D的1首、F的1首、A的1首;羽調式有2首,其結音均為#c。
4 結語
經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242首贛南山歌中,徵調式有174首,羽調式有55首,宮調式有11首,商調式有2首,由此可見,贛南山歌的調式以徵調式為主,羽調式次之。尤其是安遠縣和于都縣,所收集的具有代表性的山歌的調式全部都是徵調式。在241首贛南山歌中,調式結音最多的是A,達52個之多,其次是F(30個)。
贛南山歌是漢族民歌中的“奇葩”,既與漢族民歌一脈相承,又有其別具一格的特點。希望以上分析對贛南山歌的研究者有所幫助,更是拋磚引玉,以期引起更多專家與同行的重視,共同為弘揚客家音樂文化而奉獻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