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文化在黔北。黔北是塊人杰地靈的寶地,也是一塊文化的孕育之地。雖然貴州地處窮鄉(xiāng)僻壤,但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靈。自古以來,黔北人才濟濟,從漢代舍人、盛覽、尹珍三位鴻儒到清代鄭珍、莫有之、黎庶昌三位飽學(xué)之士;近現(xiàn)代有壽生、蹇先艾、盧葆華;當(dāng)代有石果、廖公玄、石定、趙劍平、李發(fā)模;青年作家有肖琴、王華,他們都是不同時期黔北文化的代表,為黔北文學(xué)的發(fā)展留下了厚重的一筆,為黔北文學(xué)增添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也為貴州文化的繁榮作出了卓越的貢獻。除了以上這些令人們耳熟能詳?shù)奈膶W(xué)大家以外,還有一些默默耕耘在黔北文壇、為黔北文學(xué)做出貢獻文學(xué)愛好者。如遵義仁懷的徐世珩先生,就是黔北文壇的耕耘者。他的詩歌、散文、對聯(lián)、辭賦早就聞名鄉(xiāng)梓,蜚黔北文壇,為后輩文學(xué)青年羨慕垂范。
《徐世珩詩文集》由序言、詩詞、楹聯(lián)、散文、附錄和跋等六個部分組成,在此文集中,詩詞占的篇幅最多,散文和楹聯(lián)次之。可以判斷在徐世珩先生的著作中,成就斐然的要數(shù)其詩詞了。《毛詩序》曰:“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徐老的詩,不管是抒寫人生志向的言志詩,還是感嘆時事世態(tài)的感懷詩;不管是游山歷水的山水詩,還是歸居鄉(xiāng)野的田園詩;不管是憂國憂民感恨時事詠事詩,還是抒寫兒女情長的愛情詩。詩人都是字字錘煉,句句珠璣;意境清新,志趣高雅;內(nèi)涵豐富,用詞精準,個性突出,自成風(fēng)格。不僅如此,他的詩還句句含情,首首感人。在他眾多的詩作中,其中一首名為《秋夜有懷》的情詩,真令人過目難忘。
《秋夜有懷》是一首七律,也是一首感情熾烈的愛情詩,也是詩人遺存于世的唯一一首愛情詩。此詩寫于一九四二年秋天。詩人時年二十四歲,可謂意氣風(fēng)發(fā),風(fēng)華正茂。對人生滿是憧憬,對美好愛情的追求有著火一樣的熱烈。這首情詩是他寫給對戀人曾龍仙女士的,詩中流露出詩人對戀人的無線思戀和牽掛。曾龍仙女士出生名門,其父是當(dāng)?shù)赜忻纳倘耍瑸槿舜蠖龋枷腴_明,深受當(dāng)?shù)匕傩盏木粗亍T繌男【惋栕x詩書,善良聰慧。一九三五年中國工農(nóng)紅軍三渡赤水河,革命的種子在她心里生根發(fā)芽,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指引下,這位心地善良的赤水河女兒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成為黨的一名地下工作者。邊教書邊從事革命活動。一九四二年春天,由于仁懷縣地下黨支部遭到敵人破壞,被迫停止革命活動。曾龍仙為了保護革命,不得不只身逃亡到重慶避難。既為朝夕相處的同事,又為志同道合的戀人。詩人此時真是又擔(dān)心又想念,于是情到深處,寫下了這首情意濃濃、感人至深的七律《秋夜有懷》。
詩題“秋夜有懷”,秋夜點明了時間;“有懷”,抒發(fā)情懷,《秋夜有懷》從題目一看就知道是抒情詩。古以來文人騷客、才子佳人都喜歡借秋感嘆人生,抒發(fā)感傷之情。此詩借秋夜抒情,首先奠定了詩歌情感基調(diào)——凄清悲涼之感。首聯(lián)敘事,“一別伊人倏至今,魚書天外久消沉。”“伊人”,出自詩經(jīng)《詩經(jīng).秦風(fēng).蒹葭》:“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是佳人,心中那個人的意思。此處是指心愛的人,心中的戀人曾龍仙女士。“倏至今”,“倏”,急速貌;“魚書”,出自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呼兒烹鯉魚,中有尺中素。”后指代“書信”或“情書”。首聯(lián)兩句之意是說時間過得好快呀,一別轉(zhuǎn)眼就到秋天,給你寫的信(情書)猶如石沉大海,音訊了無,真令人著急呀。這兩句凸顯出詩人既擔(dān)憂又思念戀人,并迫切想知道對方的心情,把一個處在熱戀中的青年男性的心理狀態(tài)淋漓盡致描繪出來了。
頷聯(lián)寫景,“玉蟾光里夜空好,蟋蟀聲中秋漸深。”“玉蟾”,指代月亮,傳說玉蟾是月中精靈 。出自《淮南子》道:“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后羿妻姮娥竊之奔月,托身于月,是為蟾蜍,而為月精。”方干《中秋月》:“涼宵煙靄處,三五玉蟾秋。”“蟋蟀”,古代文人經(jīng)常用其叫聲來營造悲涼的氛圍,借此表達相思之苦。在《國風(fēng)·召南·草蟲》:“喓喓草蟲,趯趯阜螽;未見君子,憂心忡忡。”李清照《行香子·七夕》:“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陸游《雨夕焚香》:“芭蕉葉上雨催涼,蟋蟀聲中夜?jié)u長。”由此可見古代文人喜歡用“蟋蟀”鳴叫聲渲染孤苦悲涼的氛圍。在這兩句中詩人緊扣文題“秋夜”,雖說月光皎潔,秋夜美好,但月圓人不圓;屋外蟋蟀的那一陣陣哀婉如訴、幽凄的鳴叫的聲,使人感到深秋將至,寒氣逼人,孤苦無依。詩人從視覺,聽覺寫起,以清冷的“玉蟾”和孤鳴的“蟋蟀”等自然之物來渲染凄清,表達孤獨苦悶的心境,抒發(fā)戀人的相思之情。這兩句可謂構(gòu)思巧妙,意境清新,真是不可多得的佳句。
頸聯(lián)“曾記錦箋題藻句,同吹清笛坐花陰”,回憶往事,抒情。“錦箋”,精致華美的箋紙。宋代詩人劉克莊《起來》:“賴有夢中堪細說,錦箋寫不盡離愁。”元代詩人郭鈺《和寄龍長史詩》:“錦箋傳草春詞好,銀燭燒花夜枕安。”清人蒲松齡《聊齋志異.宦娘》:“女吟詠數(shù)四,心悅好之,懷歸,出錦箋,莊書一通,置案間。”由此可見,錦箋一是非常珍貴,二是精美華麗,用于莊重的場合。詩人此處用“錦箋”,以表明二人在一起情投意合,非常重視對方。“藻句”,出自王讜《唐語林.文學(xué)》:“當(dāng)時輕薄之徒,摛藻繪句。”指辭藻華美的文辭。“坐花陰”,宋詩人舒岳祥《花下》:“掃石坐花陰,花陰復(fù)滿襟。”坐在花陰下。“花陰”,為花叢遮蔽不見日光的地方。這兩句詩是回憶往昔,兩個人恩恩愛愛形影不離,一起吟詩作賦,共吹蕭笛,享受美好二人世界。“同吹”一詞,極言兩人親密,感情篤深。這是詩人回想二人曾經(jīng)在一起是多么的甜蜜和幸福,多么的美好和浪漫的時光。為尾聯(lián)抒情作好鋪墊。
尾聯(lián)“難尋縮地長房術(shù),聚首重歡論素心。”“縮地長房術(shù)”,指方士能化遠為近的方法。晉.葛洪《神仙傳.壺公》:“費長房有神術(shù),能縮地脈,千里存在,目前宛然,放之復(fù)舒如舊也。”唐代邊塞詩人岑參《西安館中思長安》:“遙憑長房術(shù),為縮天山東。”來抒發(fā)自己對長安的思念之情,而詩人此處想借用來表達自己思念戀人,迫切想見到對方的心境。但是又苦于自己找不到“縮地長房術(shù)”而倍感痛苦,于是只有把希望寄托在來日聚首之時。期待“聚首重歡論素心”,“素心”,就是本心、初衷,指彼此真實內(nèi)心想法。元代詩人馮子振《西湖梅》:“任他桃李爭歡賞,不為繁華易素心。”晉陶淵明《移居》:“聞多素心人,樂與數(shù)晨夕。”唐代詩人李白《惕從叔當(dāng)涂宰陽冰》:“惕想結(jié)宵夢,素心久已冥。”素心就是本心,純潔之心。詩人借此表白,只有等到二人重聚之時,彼此相偎互訴衷腸。
詩中巧妙運用魚雁傳書、玉蟾作秋、長房縮地這些典故,用“錦箋”“藻句”“清笛”“素心”這些古典詩詞中常見的詞語,使整首詩格調(diào)高雅,語言精美,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此詩將詩人在月明星稀的深秋之夜思戀對方的濃情蜜意表達得淋漓盡致。因為有愛,才有思念;因為有思念,才會寫出感傷動人的詩行。也讓人感受到詩人對戀人的那份濃烈而又純真的甜蜜愛情,后來他們的愛情得到人們的見證。一九四八年六月,詩人和曾龍仙女士結(jié)為伉儷,真正做到了“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他們婚后相濡以沫,白頭偕老,在當(dāng)?shù)貍鳛榧言挕?/p>
《秋夜有懷》不僅內(nèi)容豐富,感情真摯熱烈;還工整精煉,十分嚴謹,此詩嚴格遵循律詩和起承轉(zhuǎn)合的要求,注重平仄對偶,對仗工整。這不僅是這首詩的特點,也是徐詩所有詩詞的特點。
作者簡介
牟玉珍,女,遵義市文藝理論家協(xié)會副秘書長,遵義師范學(xué)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