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青華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形成了全面對外開放的大格局,海上絲綢之路拓展了向東向南開放的空間,而絲綢之路經濟帶拓展了向西開放的空間,張掖位于這個大格局的支點上,參與一帶一路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1 張掖市參與一帶一路的比較優勢分析
一帶一路不是一個實體和機制,而是合作發展的理念和倡議。在遙遠的古代世界上的古老文明在張掖這塊土地上溝通、交流、碰撞、融合,各種音樂、繪畫、雕塑以及感天動地的故事都在這里一一得到展示、鋪陳、一條貫通古今、橫跨精神和物質世界的奇路具有巨大的歷史能量。
當今世界,文化與旅游高度契合,成為全球發展最快的產業之一。這不僅推動了經濟的發展,也提升了參與競爭的軟實力,從而為傳統產業創造了新的增值空間。甘肅省張掖市堅持把發展文化旅游產業作為拉動消費,帶動經濟增長的強力引擎,順應消費需求升級、旅游文化產業升溫的趨勢,抓住華夏文明創新傳承區建設的機遇,統籌推進文化名城保護,文化旅游產業基地建設和公共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工作,以文化旅游業為重點的第三產業,日益成為經濟增長最活躍最有力的支撐。發展文化旅游業可以把文化旅游資源轉化為經濟成就,通過文化資源的保護和再利用以及對創意資源的深挖,從而成為經濟轉型跨躍的助推器。
張掖作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是四大文明和三大宗教的交匯點,民族文化的融合點。這里歷史文化星羅棋布,紅色文化地位突出,民族、民俗文化特色鮮明,現代文化閃耀光芒,全市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達1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0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574處。作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其文化旅游業的發展具有廣闊的前景和巨大的市場潛力,是甘肅少有的高品位綜合旅游資源匯集區,其文化資源存量大、種類多、質量高,是絲路文明的珍貴歷史結晶。打造絲綢之路上的重要目的地,使文化與旅游耦合發展,這對張掖來說是一場革命,將會引起人們的思想方式、生活方式的深刻變化,直接關系著其未來的價值取向、城市品位以及人民群眾的審美情趣。古絲綢之路是中國最具世界品牌價值的旅游產品之一,作為古絲綢之路上的黃金帶的張掖市,立足推進旅游開發項目,積極吸引各種經濟成份投資開發文化旅游資源,其中,大佛寺文化產業園,焉支山文化旅游產業園、大湖灣文化旅游產業園、祁連玉文化產業園、中華裕固風情走廊等一批重點文化旅游項目開工建設,為推動文化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有效支撐。由于瞄準了國家產業政策和投資方向,論證儲備總投資1507億元的文化旅游綜合開發、文化遺產保護和優秀文化傳承體系建設,邊塞軍旅文化資源開發和邊塞風情體驗、文藝精品創作生產和影視基地建設等9大類238個華夏文明傳承區建設項目,為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積蓄了后勁。同時依托深圳文博會、西安文博會、甘肅省文博會、蘭恰會等文化節會活動,廣泛宣傳推介旅游文化產業招商項目,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和項目恰談,2013年共簽約文化旅游產業項目302項,僅2013年上半年文化旅游產業增加值為2.66億元。由于深度融合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使文化產業找到了新的市場,市委市政府鼓勵文化企業拓寬融資渠道,加強全市創作力量,從史料典籍、小說淵源、遺址遺跡、自然地理、技藝傳承、民間傳說中深度挖掘文化內涵,創作藝術精品,形象地展示張掖文化資源和文化的魅力,提升張掖的影響力。通過舉辦旅游文化節會活動,集中打造10個特色文化旅游景區,形成自然景觀、歷史人文、綠色生態為一體的文化旅游產業集群,聚集了人氣,帶來了財氣。至2014年上半年,全市文化旅游產業增加值達到3.65億元,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4%,增速超過第三產業增速的14個百分點。在很多人眼里,張掖只是一個傳統農業地區,沒有大工業,旅游發展也沒有新亮點。但從2010年至今,全市A級旅游景區由原來的10家增加到24家,其中4A級旅游景區由原來2家增加到13家;游客接待量從原來的187.41萬人次增長到目前的14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由原來的9.16億元增長到2014年的58.95億元。全市旅游產業已由過去的政府引導推動轉變為市場主導驅動,資源開發由買方市場轉變為賣方市場,具備了依靠市場機制聚集投資、加快發展的能力。
從而為張掖文化旅游的深度開發奠定了基礎,成為延伸產業鏈,以旅游帶動相關產業的最大動力。
2 張掖市參與一帶一路的途徑
2.1 以項目促發展
一是抓好重大項目建設。在新時代抓旅游文化項目建設的時機和條件都很好。所謂時機很好,就是在經濟轉型時期,旅游文化已經成為投資熱點。所謂條件很好,就是張掖的旅游產業發展已經具備很好的基礎,資產資源增值的空間很大。重大的項目,能夠支撐、突出張掖旅游,要善于發現和及早謀劃,并且能夠抓在手上,努力做好各項前期工作。比如,黃河燈陣和屋蘭古鎮的打造和培育,屋蘭鎮是在漢代就有的,保存下來的城門樓子也是明清的,燈陣的表演形式受眾面很大,體現了張掖文化的包容性和開放度。從文化的角度來講,完全可以打造成張掖的新民俗;從旅游的角度來講,也能夠打造成一個非常知名的旅游景點或旅游項目。
2.2 完善機制促發展
要進一步完善旅游投訴和應急聯動處置機制,以強化首問責任為核心,切實做好旅游投訴受理、交辦、查處、要加快完善全反饋、問責等重點環節的工作。各縣區、市旅游產業開發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都要積極研究旅游啟投訴和應急聯動處置機制完善的問題。市財政配套100萬元設立游客投訴先行賠付基金,對涉及外地游客的消費糾紛,只要事實清楚、責任明確,由先行賠付基金將商家應該退回或賠付的款項支付給游客然后再追究相關單位主體責任,讓外地游客乘興而來、滿意而歸。
2.3 抓好紅色旅游
加快完善張掖市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積極開發紅色旅游項目和旅游紅色文化產品,爭取申報全國紅色旅游基地。啟動建設紅西路軍梨園口戰役遺址公園,精心承辦國防大學和甘肅省委主辦的紀念紅西路軍征戰河西主題活動,策劃編排大型紅色歷史歌舞劇目,彰顯紅色文化的獨特魅力和號召力、感染力。
2.4 抓好旅游文化領域創業創新
牢牢把握全國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城市基地示范的大好機遇,積極推進旅游領域的創業創新。一方面旅游領域的創業創新有市場需求、有支撐條件,圍繞為游客提供多元化、個性化的服務,可以創造出許多新業態來;另一方面,在旅游領域開展創業創新,門檻低、投資小、風險低。要把鄉村旅游、特色旅游產品開發、新型服務業態培育等方面,作為創業創新的重點領域進行謀劃和大力支持。
總之,一帶一路的提出具有重大意義,張掖市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應該大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