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靜 董琳 代冬芳
摘 要:當前我國老齡化問題嚴峻,而唐山老齡化率高于全省,也遠高于國標標準,智慧養老逐漸成為緩解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新途徑。通過對唐山地區智慧養老的發展狀況的調研,本文就唐山市智慧養老服務的發展現狀、存在問題以及發展的對策建議等進行探討,力求探索適合唐山市養老發展的智慧之路。
關鍵詞:老齡化;智慧養老;養老產業
基金項目:本文系唐山市社科聯2019年度立項課題,“唐山市發展智慧養老服務問題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TSSKL2019-046)。
我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迅速。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截至2018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24949萬人,占總人口的17.9%;65周歲及以上人口16658萬人,占總人口的11.9%。遠超國際上對老齡化的界定。老年人如何妥善被贍養的社會問題突出。有專家指出,2019年我國老年人居家養老仍是主流,但在“互聯網+”時代下,如何利用現代信息與技術,實現智慧養老,是提升養老服務的質量和效果的當務之急。
關于智慧養老,沒有明確、統一的定義,但都主要是利用信息化手段、互聯網和物聯網技術,研發面向居家老人、社區的物聯網系統與信息平臺,并在此基礎上提供實時、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聯化、互聯化、智能化的養老服務。智能養老能夠幫助養老機構、社區大大提升管理效率,并使得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成為可能。
1 唐山市智慧養老發展現狀
1.1 唐山市老年人概況分析
唐山市的老齡化問題比較突出。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到2018年12月末止,唐山市的常住人口共793.6萬人,其中,有突破170萬的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戶籍人口的22.62%。老齡化的比例明顯超過了全國11%的平均水平。唐山市老年人的構成情況為:60-69歲占58.3%,70-79歲占33.2%,80歲以上的占8.5%。其中市區的老齡人口總數和百分比已經嚴重超過了唐山各縣。市區老齡化最嚴重的是路北區。老齡化問題是唐山市必須面對的一個現實問題,也是影響唐山發展的重要因素。
1.2 唐山市在智慧養老方面的成績
近年來,唐山市不斷探索養老服務改革。尤其是自2018年5月以來,積極響應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并圍繞完善設施、打造平臺、培育人才等工作,逐步形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互聯網+為手段、醫養結合為特點的養老服務體系,并在智慧養老方面有了一定進展。
1)資金和政策的支持。唐山市領導十分重視老齡化問題,并把該問題列入重要的民生工程。為支持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民政部門多方籌措資金,近幾年累計投資3.8億元,興建、整合、改造養老設施。目前全市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21張,高出國家標準的1倍。唐山市先后出臺《加快社會養老事業發展的意見》、《關于支持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的意見》等各類支持政策文件21個,在全省率先對社會養老福利機構進行補貼,建立服務清單制度,在投融資、建設用地、稅收費用減免、水電氣暖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支持開發養老基本服務項目的措施,制定“支持社會辦非營利性養老企業服務組織一次性注冊、連鎖運營”等10多項優惠政策。
2)主要智慧養老項目。唐山市目前主要的在建或投入使用的智慧養老項目主要有:唐山市路南區智慧養老綜合服務平臺項目,唐山市古冶區樂悠悠智慧養老信息化服務平臺,唐山市仁德醫療康復醫院養老中心,灤南縣同舟眾創空間開創特色智慧養老新模式,灤南縣心貼心智慧養老服務中心,唐山規模最大的“醫養結合”養老院--唐山京東養老集團,國家在2017年提出的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范單位就有唐山市路北區喬屯街道搭建的集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居家養老三位一體的智慧養老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唐山首佳養老院智慧醫養中心,提供醫、康、養、護一體化新型養老服務,創造性地提出--《活力養生快樂養生-健康百歲綜合解決方案》。首佳·健康城引進并超越了發達國家的CCRC社區(即長者持續照護社區)模式。CCRC是國際最前沿的康養方式,在發達國家,這種康養資源住進去也要排隊8-10年。UIOT紫光物聯智能家居為唐山首佳·健康城量身定制出整套場景家庭養老智能化解決方案。讓智慧科技和養老相結合,打造養老、商業、醫療、健身娛樂的智慧養老社區。建立依托人工智能大數據,首佳健康管理平臺上線。作為唐山市重點項目,遵化坤桐醫康養項目結合河北省衛生計生委等十七部門《關于印發河北省加快推進醫養結合工作方案的通知》等相關文件,響應政府號召,積極探索醫養結合模式,開啟智慧醫養新時代。
2 唐山市目前發展智慧養老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頂層設計缺乏,法律制度及行業標準缺失
頂層設計指導智慧養老合理發展。智慧養老服務需要政府在宏觀上統籌規劃,多個職能部門協調合作。但從目前來看,唐山市還沒有在國家《智慧養老行動計劃》的指導下,制定詳細的關于唐山市智慧養老服務的行動計劃、行業標準、具體實施細則等。已出臺的相關文件,缺乏具體的說明和標準,多為指導性意見,對智慧養老實踐的指導意義不大。由于缺乏明確的法律制度的規范,在實際運營中好多糾紛難以依法解決。統一標準的規范的缺乏,導致行業監管乏力,造成智慧養老服務的質量參差不齊。
2.2 智慧養老的智慧化水平較低
智慧養老的智慧化,離不開先進的基礎配套設施和技術支撐。智慧養老所需軟硬件設施種類多、范圍廣,技術要求較高,目前唐山市基礎設施建設雖然有一定的規模,但與發展智慧養老需要相比,較為薄弱的智慧化建設依然是的短板,突出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智慧信息平臺建設不足。智慧信息平臺用于處理養老數據、老年人的各種需求,為老年人提供科學、便捷的生活照料與醫療護理等服務。唐山市目前還沒有建立完善、統一的智慧養老信息運營平臺。從唐山市現有的智慧養老服務機構看,智慧養老平臺主要依托政府平臺,通過購買服務內容、延伸服務功能等方式,初步打造了具有規模較小、專業性不強、智能化不足等缺點的智慧養老的信息平臺。
2)智能終端產品的開發與設計不足。因我國智慧養老起步較晚,其智能終端產品的研究起步也晚,技術與理念的先進性不足,缺乏人性化。智能終端是老年人與智慧平臺直接的聯系方式,因此智能終端的設計研發必須人性化,注重產品的便利性和適用性。目前,從整個國家來看,智能終端設備研發難以滿足老年人的需求,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智慧養老的普及和推廣。
3)技術支撐不足。智慧養老要以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為基礎。當前,我們可以實現將智慧養老的基礎設施覆蓋到社區、家庭,但在智能終端、數據庫、功能平臺等軟硬件技術的支撐都明顯不足。尤其是我國當前的技術無法滿足通過物聯網終端監測、收集、整合分析老人數據,為老人提供豐富且完善的養老服務的要求,互聯網與物聯網融合度低,資源利用率低,不能形成完整的體系。信息平臺功能目前還主要集中在生活照料方面,其他方面功能應用不足。
2.3 智慧養老專業人才匱乏
與傳統養老方式相比,智慧養老更加智能化,對從業人員的要求更高,其遠不止傳統意義上的“保姆”或服務人員,而是必須經過專業培訓,需要掌握計算機、網絡等各類信息與技術、醫療、心理學、生活護理等相應知識的專業技能人才。從唐山市的情況看,智慧養老專業人才隊伍存在著三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在目前唐山市的智慧養老服務人員隊伍中,從業人員數量比較匱乏,專業化程度低、素質不高,主要是由年齡在40甚至50歲以上的文化程度比較低、沒有經過系統專業化培訓的下崗職工組成,相關專業知識極為缺乏,對智能平臺和設備的操作不熟練。
其次,從業人員工作壓力大、待遇低。老年人養老對從業人員要求比較高,工作任務繁重,壓力、責任比較大,多數從業人員平均每天工作在12小時以上。而且勞動付出與報酬不成正比。據調查,唐山市目前的智慧養老從業人員平均月工資在2000-3000元左右,與其他服務崗位相比,薪酬上沒有吸引力。從業人員消極怠工、服務質量不高、因服務問題引發的與老年人的沖突也時有發生。
第三,從業人員不穩定、流失嚴重,后續人才供給乏力。大多數人對智慧養老從業人員存在誤解,覺得養老服務人員就是照顧老年人的生活起居,就像保姆或家政服務人員一樣,覺得社會地位低下,導致從業人員積極性不高,干的時間往往不長,隨時跳槽現象普遍存在。此外,后續人才供給不足。我國目前高校很少有開設針對智慧養老方面的相關專業,各地甚至很少組織相應的技能培訓班,導致不僅現有隊伍素質難以提高,而且后續人才供給乏力。
2.4 對智慧養老的社會認知和有效需求不足
從政府來說,對智慧養老缺乏從戰略的高度謀劃,對智慧養老宣傳引導不足,宣傳推廣的形式單一,覆蓋面窄,群眾知曉度還不高。從老年人來說,受傳統觀念、身體狀況、文化水平、生活習慣等多因素影響,一些老年人的養老觀念短時間內難以轉變,對模式新穎、尚處于起步階段的智慧養老的認知度較低,對智能產品的使用能力差,養老消費理念和消費能力也明顯不足。唐山市智慧養老的普及推廣還任重道遠。通過對唐山市某小區老年人的問卷調查發現,不知道智慧養老一詞的約占24%,不知道有智慧養老服務的約占76%,沒使用過相關的智慧養老服務約占65%,聽說過并且使用過智慧養老服務的僅占20%左右,說明老年人對智慧養老服務的社會認知匱乏,對智慧養老服務的有效需求不足、參與度不高。
2.5 智慧養老的社會參與度不高
智慧養老的發展僅靠政府的投入遠遠不夠,需要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要實現投入主體多元化,必須吸引企業和社會組織參與。目前唐山市的智慧養老還是以政府為主導,智慧養老是新生事物,投資大、見效慢,目前本身盈利性不高,其市場前景不好預測,對企業吸引力不足。政府對吸引社會組織參與智慧養老政策扶持不足、宣傳不夠,導致社會組織參與熱情不足。
3 唐山市更好更快發展智慧養老的對策建議
3.1 加強并優化頂層設計,建立健全行業標準與配套法律法規
完善、規范的相關標準、法律規范是促進智慧養老服務市場化良性發展的必要保障。建議唐山市政府高屋建瓴、統籌規劃,多部門聯動協作,共同建立一套立足地方實際、科學完善、切實可行的智慧養老行業標準,如各養老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標準、服務質量標準等。避免出現各個部門或機構的標準“各自為政”。政府部門還要加快完善與智慧養老服務相關的配套法律,創造良好的法律和政策環境,切實做到運營中出現糾紛時“有法可依”。同時,還要建立健全服務監督和保障機制,強化評估與監督檢查,保證行業標準的落實,確保養老服務質量。在智慧養老產業的發展過程中,政府要積極參與,形成政府、企業與社會組織等的多方合作,共同促進該產業健康、快速地發展。
3.2 提高智慧養老的智慧化水平
1)加強智慧信息平臺建設。唐山市要在加強頂層設計的基礎上,充分運用物聯網、云技術、大數據等,建立一個面向全市、統一的、功能齊全的智慧養老服務云平臺。建立涵蓋老年人基本情況、健康檔案等各類信息的數據庫,打通政府部門、社區 (行政村)、醫院、保險、通訊、移動支付等參與主體之間數據接口,促進數據信息共享和養老數據的安全流動。通過對數據的分析處理,為更好的養老服務提供依據。
2)加大智能終端產品的開發與設計。政府要大力鼓勵和支持相關智能設備制造企業和研發機構,研發與老年人不同需求相適應的智能化的終端設備,加快生產類似于英國的智能化老年公寓中的地面安全傳感器、娛樂傳感器、自動化“藥劑師”,日本的“機器外套”,烏鎮“智能居家照護設備”、“遠程健康照護設備”、“SOS 呼叫跌倒與報警定位”,防摔倒報警器、遠程診療、可穿戴健康監測產品等智能家居、安防監控、智慧醫療相關移動 APP 等軟硬件設備的研發和推廣應用,重視“云醫院”建設,為老年人的養老需求提供硬件支撐。同時,依托智慧養老平臺,開發醫療、保健、教育、娛樂等各種養老服務應用,增加養老產品選擇的多樣性,提升養老服務的便捷性,推動智慧養老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