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蕊華
摘 要:德育是教育中最古老的話題之一,德育是學前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規定幼兒園必須深入實施素質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靈魂。本文闡述了幼兒德育的一些途徑和方法。希望對幼兒德育的重要性有重新的認識,并且能找到在日常生活中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幼兒德育;潛移默化;情感教育
古往今來,德育一直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育的核心和靈魂。幼兒期是一個人個性品質開始形成的關鍵期。一個人的智力發展趨勢,更多的是指向人格、品行等方面。針對幼兒期的孩子,德育不能是簡單枯燥的說教,也不能流于表面,更不能嚴厲的命令孩子必須這樣做或禁止這樣做。那么,如何對幼兒進行行之有效的德育呢?
1 優化教育環境,注重德育教育的隱性滲透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首先要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幼兒教育工作者要改變過去單純的為美化而布置幼兒園環境的觀點,應從幼兒特點出發,在布置環境時,加入德育內容,為幼兒創設一個整潔、溫馨、而富有教育意義的環境。
幼兒園大環境的創設,要充分利用室內外的地面、墻面和空間,盡可能多為幼兒提供接受各種知識或信息刺激的機會和條件,以促進幼兒的無意識學習的能力,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不知不覺地接受熏陶,吸收知識,滲透德育內容。幼兒園墻面的布置應合理并富兒童情趣,對幼兒發展有教育意義。園內墻面的一些標語,禮貌用語,讓幼兒嘗試認一認,讀一讀,久而久之,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2 加強師德修養,提高教師道德品質,發揮教師的正面榜樣作用
中國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苯處煴旧淼钠焚|是養成幼兒品格的重要因素,模仿是孩子學習的手段,只有品質優良的教師才能培養優良品德的人才。幼兒教師的任務不僅在于教會孩子知識,更重要的事教會孩子做人。教師自身必須具有健康的道德情感,才能起到為人師表的作用,加強品德修養和心理修養。教師要為幼兒創設一種寬松和諧、民主平等的精神環境,用愛心溫暖孩子的心田,當孩子在獲得愛的同時也逐漸學會地關愛別人。在這樣反復正面影響中,幼兒互敬互愛、明理守紀的良好品質也在逐漸形成。
3 在幼兒各種活動中滲透德育內容,注重情感教育
情感是認知的動力,要使幼兒獲得對人和事的正確認知和態度,必須喚起幼兒積極的情感體驗,根據幼兒生活經驗少,思維具體形象,情緒易受暗示感情豐富等特點,幼兒德育要特別注重從情感入手。
3.1 利用傳統節日活動或其他宣傳日,進行德育
我國有不少節日,節日對于幼兒來說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他們對于這些特殊的日子有著濃厚的興趣和迷戀,因此,幼兒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節日活動來開展有效的德育教育,讓幼兒在這種輕松愉悅的節日氛圍中,提高自身道德認知。節前,教師向孩子介紹節日的意義,讓幼兒醞釀相關情感;節日當天,讓幼兒做出相關表達,抒發情感;節后,教師請家長把孩子做的好事記錄下來,大家拿回來一起交流,在孩子之間起到榜樣和鼓勵的作用,情感得到延續和蔓延。
3.2 在幼兒體育鍛煉活動時滲透德育教育
幼兒園體育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這就為德育滲透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在各種體育比賽活動中,教師要善于利用時機教育幼兒形成團結進取和勝不驕、敗不餒的品德;在玩各種體育器械中,教育幼兒互諒互讓,不爭搶,形成謙讓、遵守秩序的品格;在遇到困難不慎突然摔倒時,鼓勵幼兒勇敢頑強,再接再厲,形成堅強的品格;在進行陌生的運動產生畏懼情緒時,老師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鼓勵幼兒勇于挑戰,形成自信自強的品格;在自由活動時,幼兒不慎突然摔倒,教育其他幼兒要學會幫助他人,形成樂于助人的品質。
3.3 在幼兒游戲中滲透德育
游戲不僅給幼兒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還為幼兒提供了實踐道德行為的機會。在游戲中幼兒會自發地扮演一定的社會角色,實踐一定的社會行為,體驗一定的社會情感。品德教育可嘗試著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游戲環境中進行。通過自由、自主、開放的游戲活動,既能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又能促進幼兒各種能力的發展。其次,孩子們的積極參與,手腦并用,親自感受了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了發現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游戲對培養和鞏固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起著重要作用,利用游戲進行品德教育的滲透,對幼兒的品德教育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
3.4 在講故事過程中培養幼兒良好的情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童話是思想的搖籃。認為教師應學會運用童話去引導學生,引導其思想發展。這其實也是指出故事在德育中對思想的作用。對于幼兒來說,故事是幼兒非常喜歡的,幼兒都很喜歡聽故事。故事是最容易吸引幼兒、打動幼兒并讓其從中受到影響的文學載體。幼兒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故事來進行道德教育。在講故事過程中,幼兒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價值導向的引導,及時和幼兒分享故事帶來的正面道德體驗,幼兒在聽故事時,注意力很集中,都會被故事情節所吸引,此時是最容易調動幼兒情感積極性的時候,幼兒一般都會把自己和故事中的角色進行連接,將自己的情感隨著故事的發展而外顯,從而通過故事引發幼兒潛在的道德共鳴。通過故事讓他們用心體會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惡丑,用心感悟什么是正義與勇敢。
4 與家長達成共識,提高幼兒德育效果
陳鶴琴先生指出:“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加以單獨勝任,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必定要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這也正如《綱要》中所指出的: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
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對幼兒進行德育需要家長的積極參與和努力。只有主動取得家長配合,與其達成共識,才能真正提高幼兒德育效果,鞏固優良的品德和習慣。幼兒教育工作者要先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德育目標,調動家長積極參與幼兒德育教育工作中來。此外,家庭和幼兒園的德育目標應有一致性,家長要積極配合幼兒園的德育工作,堅持和幼兒教師的德育目標保持一致,在家庭中也進行同步教育。密切配合幼兒教師實施教育計劃,正確要求和教導孩子,創造條件使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相互促進,鞏固教育成果,對孩子的要求要保持家園一致,家長還要與教師保持緊密聯系,不但了解幼兒園的德育內容,還要及時把孩子在家的表現如實的反映給老師,爭取共同協調配合,針對孩子的優缺點,及時進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共同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
總之,只有堅持家庭與幼兒園并重的原則,家庭和幼兒園形成方向一致的教育合力,才會有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才能在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教育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教基(2001)20號文,2001,(7).
[2]父母必讀.老舍文集5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47.
[3]父母必讀.蘇霍姆林斯基全集6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60.
[4]汪筱華.幼兒園德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