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飛
摘 要:園林綠化代表著城市的形象,影響著居民的日常生活。水生植物的應用,能夠提升園林景觀的效果,實現美化性與實用性的統一,促進園林景觀建設的進步和發展。本文詳細分析了水生植物在園林景觀中的應用,得到了相關性理論,以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水生植物;園林水景;配置原則;注意事項
在園林水景中,水生觀賞植物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構景因素,能夠在綠化水體的基礎上,美化環境、凈化空氣,使園林景觀的整體環境得到有效提高。水生植物具有獨特的線條美和色彩美,通過一定的藝術構圖和造景手法,能夠增強園林景觀的美觀程度,展現出詩情畫意、優雅高尚的情趣,同時發揮出良好的生態作用。因此,在園林水景中,水生植物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能夠提高園林景觀的技術性,為和諧社會做出一定的貢獻。
1 水生植物概述
水生植物是指生長在水中或潮濕土壤中的植物,包括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我國水系眾多,水生植物資源非常豐富,僅高等水生植物就有300多種。在園林中,按其生態習性可分為:
1)浮葉植物:睡蓮、滿江紅、萍蓬蓮、菱等。
2)挺水植物:荷花、千屈菜、水蔥、澤瀉、雨久花、香蒲、菖蒲等。
3)沉水植物:金魚草、伊樂藻、輪葉黑藻等。
4)濱水植物:水杉、落羽衫、竹類、水松、木芙蓉等。目前,水生植物已被廣泛應用于專類水景園、野趣園的營造。隨著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應用研究的深入,人工濕地景觀也應運而生,成為極富自然情趣的景觀,而容器栽培的迷你水景花園的出現則使都市居民的陽臺和平臺平添生趣。
2 水生植物的作用
1)園林景觀作用。水生植物具有多樣性和豐富性,在水域中分布的時候,通過相互之間的優化組合,能夠形成相互輝映、葉隨水移的優美獨特景觀,使園林的景觀功能得到有效提升,在豐富園林景觀內涵、強化園林景觀效果的基礎上,充分展現出園林景觀的綜合魅力。水生植物除了自身的觀賞性之外,還能在水中形成一定的倒影,兩者在相互映襯下,營造一種恬靜、淡然、自然、生動的畫卷,不僅陶冶了人們的情操,還能有助于身心健康。
2)凈化水質。水生植物能夠在光合作用下,對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進行吸收,釋放出氧氣,使土體中的污染物質進行消除,在短時間內恢復生態的原有功能,進一步凈化水體,過濾掉不必要的雜質。另外,沉水植物能夠使污染物質和懸浮物快速沉積,經過吸收和轉化,在逐漸累積之后,使水中的營養鹽不斷降低,同時,浮游藻類的生產量將得到降低,底泥在固化和凝結作用下,避免出現再次懸浮現象,渾濁物的減少將提高水體的整體透明度,不僅美化了水體景觀,還能增強河道的生態平衡性和穩定性。
3)保護河岸、涵養水源。植物根系具有較強的穿扎能力,不斷向土壤中穿結,土體的固定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將地被植物和耐水耐濕的喬灌木種植在坡面上和消落區,能夠使地表的徑流不斷減少。另外,植物的各個部位(根、莖、葉)等能夠有效改良土壤,使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不斷增加,土壤的結構能夠不斷完善,性能在提高的過程中能夠有效抵抗腐蝕現象。因此,將水生植物種植在岸邊上,不僅能夠對岸邊的土體進行保護,使其穩定和固結,還能使土壤的肥力不斷提高,進一步促進植物的生長,為改善生態環境奠定基礎。
3 水生植物在園林應用中的注意事項
1)水生植物養殖技術。養殖技術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水生植物的最終生長效果。要充分重視以下幾個關鍵點,使養殖技術能夠發揮出應有的作用。(1)日照。水生植物的生長需要充足的光照,在生長的黃金時期,必須保證光照的足量,才能使葉子長的大而飽滿,順利開花。(2)用土。栽植水生植物的時候,底土一般選擇為田土、池塘爛泥等有機黏質土,將直徑為2cm的粗砂覆蓋在土層的表面,避免在水的影響下,數顯渾濁或者灌水等現象,保持土的性質穩定。(3)施肥。基肥一把選擇為以油粕、骨粉的玉肥,在容器角落中放置大約四、五個玉肥,如果是水邊植物,則不需要施加基肥。在追肥的時候,通常使用化學肥料,對水質進行最大程度的保護,避免出現水污染現象。
2)增強水生植物造景設計的合理性。在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對水生植物的生長習性和種植要求等進行詳細了解,掌握植物的禁忌點和特殊性,采取合適的栽植方法,使植物能夠按照最合適的方式快速生長。從平面上看,水面上水生植物的覆蓋度應占水體總面積的30%,將水生植物的疏密度進行嚴格控制,不能過疏也不能過密,避免影響在水中的倒影,加強景觀的透視性和立體效果。另外,需要根據水位的深淺程度以及土壤情況,對植物的種類和品種進行嚴格把關和挑選。如果土壤養分含量較高、肥力比較豐富,選擇喜肥的植物類型,如果土壤比較貧瘠或者沙化嚴重,一般選擇比較貧瘠的植物類型,選擇浮葉、浮水植物栽種在靜水環境中,挺水類型植物種植在流水環境中。
3)注意水生植物的季節變化。季節是影響水生植物種植的一個重要因素,不同植物的不同季節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因此,需要充分重視季節對水生植物的影響。一色彩搭配是水生植物品種搭配時需要充分重視的一點,在造景的過程中,可以選擇一些葉子或者外形比較繽紛多彩的植物進行搭配,比如,綠色可以與紅色搭配,藍色可以與淺綠色進行搭配,根據景觀設計的實際需求,選擇不同色彩的植物,營造出符合實際需求的景觀效果。通常情況下,水生植物在冬季低溫較低的時候,生長速度會大大減慢,甚至出現生長停止的現象,因此,需要創造良好的條件,使水生植物能夠順利度過冬季,增強其凈化污水的能力。同時,在造景的過程中,需要體現出一定的起伏性與變化性,結合水面的大小,水流緩急等情況,將其設計成有高有低、有前有后的形式,隨著季節的轉換能夠呈現出不同的景觀效果,構成一幅形式穩定和景觀自然的美麗生態圖案。
4)以水位深度為依據。不同品種的水生植物,其生長的合適水深范圍也是有差異的,在選取植物品種的時候,需要遵循兩個準則:第一,栽種以后的平均水深不可以把植株的心葉或者第一分枝浸沒。第二,一片新葉或者一個新梢的出水時間不能超過4d。出水時間是指新葉或者新梢從現芽直至全部長出水面所用的時間,尤其是在水質透明度比較低的環境當中,更需要注意對該準則的把控。對于原產地生長環境不同的水生植物,對應的水位也具有不同的規定,大多水生高等植物在100~150cm的水中分布,挺水植物或者浮水植物的分布應該在30~100cm,對于沼生、濕生植物來說,水深只需要在20~30cm即可。通過水生植物不同的水深規定為根據,可以裝設不同高度的水泥墩在水中,再于墩上防止栽植盆。水位在30~100cm的水生植物常見的有荷花、睡蓮、香蒲、三草、千屈草、蘆葦、黃菖蒲等等,水位在10~30cm的水生植物常見的蓮蓬草、荇菜、鳳眼蓮、菖蒲等,水位在10cm以下的水生植物常見的有花菖蒲、石菖蒲、燕子花、溪蓀等。
4 結語
水生植物是園林水景中的重要內容,不僅能夠帶來一定的視覺享受,還能增強園林建設的美觀性,維護園林生態平衡,實現理想的園林景觀效果,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需求。在實際配置的過程中,需要注重季節特點,把握水生植物的特性,將不同植物進行科學搭配,營造和諧自然的環境。另外,在搭配的過程中,必須遵循可持續發展理念,樹立科學綠色思維,實現景觀性、美觀性、實用性的統一,為人們構建健康和諧的環境,促進園林景觀和城市生態建設的雙向發展。
參考文獻
[1]郭宇珍.淺析園林景觀配置中水生植物應用[J].低碳世界,2016(28):99-100.
[2]楊明艷.園林景觀中水生植物的應用分析[J].熱帶農業科技,2016(01):56-57.
[3]黃燦森.水生植物在城市園林設計中的有效應用分析[J].農技服務,2015(0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