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鑫
摘 要:建筑工程行業的快速發展,加快了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的應用步伐,在施工中需要注意很多的要點,只有做好各個環節的工作,才能切實保障施工質量。立足于工程實踐,詳細分析了這項技術的應用流程,保障技術的合理應用。
關鍵詞:建筑工程;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護施工作為一項至關重要的組成內容,具有深度大、規模大、面積緊湊及距離近等特點,將其運用到建筑工程中可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及穩定性,可促進建筑工程的可持續發展。目前,建筑工程深基坑支護施工中還存在諸多問題,若不及時改善便會影響建筑工程整體質量水平,因此,企業應采取有效的施工對策,促進我國建筑行業更快更好的發展。
1 建筑工程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特征
1)基坑深度不斷加深。隨著我國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市中的建筑工程越來越多,規模也在不斷增大,這樣就會占用更多的土地資源。為了實現對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越來越多的建筑工程開始向地下空間拓展。這意味著基坑深度會不斷增大,基坑支護施工難度越來越高。
2)施工條件復雜。目前,我國建筑工程面臨的施工條件日益苛刻、復雜。這主要是由于土地資源越發緊張,許多開發商開始向更多地區擴張,建設項目,這樣就會導致建筑工程所面臨的環境充滿不確定性。有些建筑工程所面臨的地下鋪設管道非常復雜,這樣就會給深基坑支護技術的應用提出難題。如果不能有效分析當地環境和地質條件,就會導致開挖失敗,或者影響支護結構的安全,甚至還會對周邊的建筑造成不利影響。因此,面對越發復雜的施工條件,必須要仔細分析,考慮全面。
3)較強區域性。我國土地資源遼闊,地質也存在較大差異。在深基坑支護施工過程中,要關注不同地質條件,要隨著地質條件的變化,及時調整深基坑支護技術。即使在同一城市的建筑工程,所面對的地質條件也會存在較大變化,只有在基坑挖掘時,根據實際情況,對施工技術加以調整,才能提升建筑穩固性。
4)風險性。深基坑支護技術施工周期較長,在施工過程中,會受到自然天氣的影響。像是降水、大風等惡劣天氣。這些天氣隨機性大,在深基坑支護施工中難以控制,一旦出現惡劣天氣環境,也導致施工風險性加大,使深基坑施工出現多種問題。由于深基坑支護技術屬于臨時工程,企業為了節約成本投入,導致風險性提升。
2 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的具體應用探討
1)人工挖孔樁施工。在基坑支護中人工挖孔樁的功能為垂直擋土,該工程選取直徑900@1600的人工挖孔樁進行施工,且將圈梁(1000x600)設置到樁頂位置,14Φ22為人工挖孔樁主筋,55cm為主筋向圈梁伸入的長度,不需要擴大頭。179根為樁總數,樁長度規格可選取3種:11.4m、12.4m、13.4m。成孔作為人工挖孔樁施工的重要工序之一,根據本工程施工現狀,可選取跳挖成孔的方式進行施工。在開挖孔樁前期,要求對樁徑及樁位等進行詳細核對,在首節混凝土護壁結束夠需再次進行復核,確保其滿足施工設計要求后做十字線,為成孔過程中模板位置調整提供便利。按照由上到下的順序一層一層地進行挖土施工,如土層過于堅硬,則可選取錘、釬等工具施工。土從孔樁內挖出可向吊籃內放入,隨后通過提升機械運送到地面,并指派運輸車向指定堆土位置放置。一般情況下,向下開挖相隔1m深度,可進行一次護壁混凝土澆筑,5cm為最小護壁搭接長度。
2)地下連續墻。地下連續墻具有整體剛度大的特點和良好的止水防滲效果,適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軟粘土和砂土等多種地層條件和復雜的施工環境,尤其是基坑底面以下有深層軟土需將墻體插入很深的情況。地下連續墻發展到既是基坑施工時的擋土圍護結構,又是擬建主體結構的側墻,如支撐得當,可較好地控制軟土地層的變形。現階段,施工單位對工程檢驗工作尚未健全機制,階段性工程竣工之后,未能及時安排人員進行檢驗處理,一些潛在性的工程隱患未能及時發現。例如,檢驗部門對施工流程缺少檢驗,施工質量標準達不到合同規范指標,影響了工程操作流程的可持續性。此外,質量施工操作對平臺建設缺少認知,公共監管機制與平臺沒有達到預定標準,阻礙了建筑工程質量施工操作與操作流程,影響了后期施工質量的有序進行。
3)混凝土施工。護壁、樁芯混凝土為挖孔樁混凝土施工的主要構成部分,C30為其強度等級。根據工程施工要點,選取現場自拌混凝土作為護壁混凝土,選取商品混凝土作為樁芯混凝土。在樁芯混凝土澆筑前,需將孔內積水排除,將孔底雜物清理干凈,且進行混凝土強度等級核對,通過串筒下料,與混凝土澆筑面高度相比,串筒高度應高于0-2m,且做好混凝土澆筑工作。混凝土每澆筑1到1.5m高,需通過振搗器(直徑70mm)一次振搗,確保混凝土具有良好密實度,要求一次完成整根樁澆筑施工,在80到100之間控制坍落度。
如孔樁內具有較大滲水量,無法徹底排干孔內積水,且其用水量在規定以外,為確保樁芯混凝土施工順利進行,需進行水下混凝土澆筑。水下進行混凝土澆筑,才能保證其和易性良好,且通過實驗室確定配合比。要求對最后一次混凝土灌入量進行有效控制,且進行填充高度的適當留設,將樁頂浮漿層鑿除后,才能確保樁頂標高、混凝土質量符合施工規定。澆筑混凝土前,需定期對混凝土坍落度進行測量,且做好混凝土試塊,做好保護工作。
4)深基坑支護施工監測要點。對深基坑工程進行施工,應加強對施工過程的監測,尤其要加強對支護結構穩定性的監測。深基坑支護施工涉及到較多的不穩定因素,在施工過程中,一旦出現不恰當的施工操作,則很容易引發質量問題,包括基坑結構變形、土體結構沉降等。當出現這些質量問題時,深基坑的支護結構質量就會受到影響,同時會影響建筑物的整體質量。基于此,需要對深基坑支護結構施工加強監測,具體應對基坑位移與變形進行監測,要通過監測數據對巖土變化進行對比,并對基坑可能出現的位移以及變形等進行預測,包括位移變化方向、幅度等,在此基礎上,可以實現對深基坑質量問題的有效防治。
5)安全管理。以安全第一為施工原則,是所有工程順利開展的基礎。安全管理,也是深基坑支護技術重點內容。在深基坑支護技術施工前,要做好前期管理工作,對施工人員進行培訓,使其了解施工具體環節,并在施工過程中,嚴格遵循施工規范,并做好安全交底工作與機械檢查工作。同時,還要建立完善的安全防護措施,在深基坑開土挖方工作中,要確保安全施工,通過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控制好建筑工程質量,降低深基坑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出現。只有做到安全施工,對施工全過程加以管理,才能確保建筑工程深基坑支護工作開展,確保施工現場安全。只有在深基坑支護施工中,同時做好周邊保護工作,才能確保行人與車輛誤入導致安全事故出現。看似簡單的保護裝置,不僅能防止施工過程中出現的石塊滑落,還能警示周邊施工人員,此處進行深基坑支護施工,極大程度的提高了警示作用,確保深基坑支護工作能夠順利進行。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城市化發展的過程中,建筑行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深基坑技術的應用,能夠切實提升工程質量,促進建筑行業的發展。在施工過程中,需要做好每個細節的工作,避免出現問題或者失誤,保障建筑工程的積極建設。另外,需要建立完善體系,掌握技術要點,切實提升建筑工程的質量。
參考文獻
[1]谷志勇.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護的施工技術[J].門窗,2018(01):25-26.
[2]林伯濤.巖土工程深基坑支護施工中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J].江西建材,2017(10):33-34.
[3]侯學華.深基坑支護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辦法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6(28):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