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頂
獨立學院目前的整體科研實力仍然十分薄弱,獨立學院自身辦學特點決定了青年教師發展面臨教學、科研、技術革新等的多重壓力,理工類青年教師的困境尤為特殊和嚴峻。獨立學院是以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為主要任務的高等院校,教學學術應當成為大學教師科研的基本組成部分。要使青年教師教學學術得到系統、長足的發展,高校需要建立起與科學學術一樣的研究范式。完善機制,為青年教師教學學術能力的成長營造良好制度環境;挖掘校本資源,打造教學學術共同體;發揮理工科特色,促進教學學術與學科學術的良性耦合。
《2018中國民辦本科院校及獨立學院科研競爭力評價研究報告》研究成果表示:民辦本科院校及獨立學院目前的整體科研實力仍然十分薄弱。獨立學院自身辦學特點決定了:相對于母體學校,硬件資源較為缺乏;相對于學術研究,學院更注重對教師教學效果的評價;教學工作更注重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青年教師承擔的課時量大,教學任務重,用于學術研究的時間和精力有限。青年教師發展面臨教學、科研、技術革新等的多重壓力。
除以上共性情況之外,獨立學院理工類青年教師的科研工作呈現的困境尤為特殊和嚴峻。具體表現為:科學實驗平臺建設薄弱,設備和器材更新不足;知識和技術更新迭代迅速,現有的專業知識容易與社會、企業的技術發展脫節;科學研究缺乏整體隊伍支持,科研帶頭人缺乏,青年教師缺少學術研究的領路人;一般獨立學院沒有研究生招生培養計劃,科研隊伍整體缺乏;科學研究受經濟效益影響,一定程度上使青年教師對科研報有功利目的,對高校的學術研究工作理解不夠全面,與高校育人本質存在矛盾。
獨立學院是以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為主要任務的高等院校。高校不是單純的科研機構,獨立學院更不是,教師的主要任務在于教書育人。獨立學院支持教師學術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過科學研究促進學院教學水平,最終為育人成才服務。教學學術應當成為大學教師科研的基本組成部分,教學學術的發展能更直接地指導教學實踐提高教學質量,使教師的學術工作回歸育人的本質,也使教師的學術視野得以拓展,擺脫當前現實因素引起的職業發展困境。
美國學者博耶于1990年在《學術水平反思——教授工作的重點領域》中首先提出:“大學的學術不應僅僅指科學研究,而應包括相互關系的四個方面,即發現的學術、整合的學術、應用的學術和教學的學術。”教學學術應當成為大學教師科研的基本組成部分。教學學術能力主要是指大學教師在科教融合理念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中心,把大學的教學過程作為研究的對象,通過課程開發和教學設計,實現課程知識有效傳播的能力。
教師教學學術的素養構成應包括:理論知識,例如學科專業知識、學科教學知識;方法論知識,例如:教學法、教育研究方法等;實踐性知識:日常實踐教學中積累的經驗和感悟、學科知識實踐運用中獲得的經驗等。然而,許多青年教師的成長經歷都是從高校到高校,一方面,缺少在行業中實踐學科知識的經驗;另一方面,只擁有本專業學科的受教育背景,在成為教師之前,教育教學知識,只在考取教師資格證書時有所涉及,沒有得到系統的教育教學技能和教研技能的訓練。
要使青年教師教學學術得到系統、長足的發展,高校需要建立起與科學學術一樣的研究范式。從政策機制、教師評價體系、培養和轉化機制等出發建立全方位的扶持系統。
3.1 完善機制,為青年教師教學學術能力的成長營造良好制度環境
青年教師的職業發展和晉升,是驅動青年教師投身學術科研的根本動力。因此,高校的教師評價體系,決定了教師發展的路徑。而高校的教師評價體系只有服務于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才能真正提高教育質量,提升高校的辦學實力和社會影響力。對此,有不少學者提出,教師的教學學術能力必須成為評價教師的有力工具,進而成為評價一所優秀大學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因為無論是研究型大學還是教學型高校,培養人才是其基本職能和中心任務,也是高等學校之所以為高校的根本理由。
高校在改革發展中,要充分考慮改變教師學術水平主要通過科研成果的層次和數量來判斷的局面,將以教師勝任力評價取代傳統的成果評價,以過程評價取代終結性評價,把教學的學術、探究的學術、整合的學術與應用的學術結合起來,組成一個有機的系統。在政策層面,將教學學術的考核作為導向性的政策指標,解決根本動力的問題。讓教師逐漸認識到在高校中,教學學術不是邊緣領域,而是與教師的育人本職高度統一的核心領域,每個教師都應該懂得如何將專業學科領域的知識形態轉化為學科教學領域的知識形態;在組織機構層面,應進一步明確教務、人事等部門在教師培養職能上的具體責任,站在高校整體教師發展的層面,建立適合不同層次、不同發展階段的教師培養體系;在機制層面上,通過建立項目制度、培訓制度、督導制度、激勵機制等,吸引教師投入教學學術,讓教師在教學學術的領域有開展的途徑,并能從中得到回報。
3.2 挖掘校本資源,打造教學學術共同體
教學學術從其概念的角度來看,是以大學的教學過程作為研究對象。大學的教學過程包含了,人才培養目標的確定、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課程開發、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眾多環節。高校的課程改革有一個自上而下的體系,高校的教學學術研究也應當包含教學的全過程。因此,打造高校的教學學術共同體,有助于拓展教師在教學學術領域的研究視野。從自身教學實踐性知識層面的研究,拓展至高校教育教學研究全過程。
隨著《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的實施,獨立學院面臨全面轉型發展的挑戰,在服務定位、人才培養模式、師資隊伍建設、管理體制等方面,需由“克隆”母體向獨具特色轉型。因此,獨立學院教學學術的開展應深諳本校人才培養特色,建構與之匹配的課程開發體系。也就是立足校本研究,建立學術研究的共同體,提高教師在教學學術研究中的針對性和轉化率。
高校的教學學術研究多以教師個體的研究為主要形式,這一點與基礎教育階段的教學學術研究有著很大的不同。在基礎教育中,各教研室內部,因教學目標和課程實施的高度一致,集體的教學反思和教學研究得以廣泛開展。這種形式極大地促進了教師個體經驗的公眾化,也極大地豐富教師開展教學學術的研究素材。因此,在高校的教學學術研究中,也因打破學科設置的壁壘,意識到教師個體實踐性知識的寶貴,意識到高校教學在學習研究、教育技術等領域的共性。通過教學技能大賽、觀摩課和多樣化的教學反思環節,讓教師個體化的經驗公開化,使教師教學實踐性資源的利用最大化。
3.3 發揮理工科特色,促進教學學術與學科學術的良性耦合
研究表明,教師認可教學學術與學科學術并重共生于大學內部,且能助益學科學術,但教學學術與學科學術間的聯系尚未被深入揭示。獨立學院理工類專業在辦學過程中雖有其自身局限性,但辦學特色和教學模式的創新,為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也為教師的知識更新、促進教學學術和學科學術的良性耦合創造條件。
通過獨立學院的全面轉型發展,實現辦學定位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相契合、人才培養目標與地方產業結構轉型相耦合,從而加速產學研深度融合,增強獨立學院的產業支撐和服務水平。近幾年,獨立學院在教學改革轉型過程中,已充分認識到利用地方經濟資源、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對于辦學的重要性。理工科專業積極運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集中體現在教學實踐環節。師生通過校外實訓、頂崗實習等利用行業的硬件優勢,整合了許多社會資源。但這些資源目前大多只利用在學生的實踐教學環節。高校教師可以提高對校外實踐教學的參與度,開展實踐教學環節的指導和教學研究,一方面可以促進教學實踐環節的教學研究,另一方面,也能了解到企業最新的技術應用,促進學科學術的研究。從而達到,教學學術與學科學術的良性耦合。
獨立學院理工類青年教師尋求教學學術與學科學術的良性耦合,還有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參與競賽教學的研究。競賽教學是培養創新型應用型本人人才的重要途徑。隨著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將學科競賽納入教學改革的質量改革工程之后,各高校積極組織、參加各類學科競賽活動,很多學校還開設專門課程進行學科競賽培育。學科競賽的題目或方案都具有很強的綜合性,代表該學科的學術前沿。學科競賽與大學生科研項目、課程建設、團隊建設和教學改革有機結合,形成協同培養的新型教學模式。學科競賽、大學生科研項目、課程建設、團隊建設和教學改革等項目都是高校教學改革創新的重要內容。同時,不僅為教師的學科學術研究帶來了最新的研究視野,也為教師的學科研究成果帶來轉化和應用的機會。達到教學學術與學科學術的良性耦合。
本文系杭州師范大學錢江學院2018年重點科學研究項目《“教學學術”視域下獨立學院理工類青年教師學術研究存在的問題和對策研究——以錢江學院理工分院為例》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杭州師范大學錢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