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向威
伴隨著我國就業壓力的逐漸增加,高校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也成為了我國教育事業必須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也同樣是我國開展教育工作之中的重點項目。作為國家不斷發展、前進的寶貴動力,如果大學生的就業、創業問題得不到解決,勢必會影響到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健康、穩健發展,而我國制定的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發展戰略也就很難得到實現。因此,黨和政府為了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通過出臺政策等多種形式為大學生拓寬了就業、創業的渠道,加大了對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扶持力度,力求可以切實幫助大學生解決就業、創業難的問題。而在這些努力中,高校同樣扮演者至關重要的角色。基于此,本文將針對高校在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中的“缺位”進行深入研究,并力求探究出行之有效的“補位”措施。
大學生就業創新教育工作作為我國制定的打造“創新型國家”、推行“科教興國”戰略發展任務的重要內容之一,同樣也是我國高等教育不斷發展、開展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在高校的就業創新教育中,學校不光是要扮演教育者的身份,同樣也是學生自身潛力的挖掘者,通過深層次挖掘學生的優秀品質、創新精神等,采取有針對性地指導、幫助,并以此為社會培養出源源不斷的創新型、高素質人才。然而通過了解調查可知,我國高校的就業創業輔導起步相對較晚,還未形成較為成熟的運行體制,導致在工作開展的過程中經常暴露出許多“缺位”情況,使得我國高校的就業創業輔導工作無法滿足大學生的需求,甚至有部分大學生對就業、創業還存在著很大的理解誤區。不難看出,我國高校應該要針對當前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進行深入研究,針對“缺位”問題積極采取補救措施,充分發揮引導作用,令大學生無論是心理還是自身素質都可以在完全準備好的情況下再步入社會,尋找到更好的發展機會。
1.1 知識理論的“缺位”
對于高校而言,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開展不但需要豐富的實際經驗,還是一項政策性較強的工作。在高校開展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時,工作人員既需要不斷更新政府的相關政策知識,更加需要工作人員們為學生分析出當前政府相關政策背后的趨向性與具體的導向性,這在一定程度上就要求高校就業創業指導教師需要具備人力資源管理、心理學、教育學等各個領域的專業素養。然而當前在開展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時,高校教師普遍缺少這幾方面的專業素養,在知識理論方面“缺位”情況較為嚴重,甚至無法引導學生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自我研究、自我探索、自我發展,無法實現學生職業規劃的合理指導。不僅如此,高校的就業創業工作也趨于表面化、形式化,場面雖然看起來較大,卻實效性較低。
1.2 工作方法的“缺位”
伴隨著信息化的不斷發展,網絡與社交工具也已經徹底走進了人們的生活,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也成為媒體、年輕人、社會大眾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高校在開展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時卻徹底忽略了社交平臺的重要性,指導、教育內容長期固化,往往只是通過召開宣講會等形式,既未實現學生的個性化指導,缺少針對性,甚至還令大學生對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產生了錯誤的觀念,認為這項工作對他們日后的發展毫無幫助,教師形式地導、學生表面地聽,這些都嚴重導致我國高校在開展就業創業工作時出現“缺位”,阻礙了大學生的健康發展。
1.3 完善體制的“缺位”
通過對當前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的實際開展情況分析可知,就業創業指導知識高校教師日常繁瑣工作的其中一項,很多教師在對大學生進行就業創業指導的同時,還需要負責大學生日常管理、畢業手續的一系列工作,無論是時間還是精力上都十分有限,無法利用更多的時間對當前政府的具體政策以及實際的就業、創業情況進行具體的研究與分析,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高校的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出現“缺位”。不僅如此,在一些規模較小的院系中,由于教師隊伍的局限性,并無法為學生配備專門的就業創業指導教師,不得不與其他學院的學生合并,共用學校指派的就業創業指導教師。但是,這就很容易出現教師不了解專業發展特點、發展現狀,最終反倒無法為學生進行更加具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不高,教師也往往對這項工作缺少工作熱情。
2.1 以國家政策為依托,發揮宣傳者的重要作用
為了降低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不斷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率,國家每年都會出臺一系列的就業、創業幫扶政策。根據我國目前的經濟狀況,黨中央、國務院堅持把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位置,強力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營造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環境,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就業局勢保持總體穩定。面對就業形勢的新變化和新挑戰,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堅決打好穩定和擴大就業的硬仗,穩住就業基本盤,進而在經濟轉型中實現就業轉型,以就業轉型支撐經濟轉型。對此,各大高校應該要針對學校專業的實際情況,對當前推行的具體政策與法規進行全面的分析了解,有針對性地為學校的畢業生提供更為全面的人才需求信息,使大學生可以第一時間掌握最新的就業信息。除此之外,為了令幫扶政策可以更好地落實,高校同樣應該要以政策為依托,充分發揮自身的政策宣傳作用,不但要讓大學生了解國家、政府為他們提供的政策,更要指導他們來享受政策,切實體會到政策推行所帶來的便利。
2.2 以多樣化的專題活動為依托,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為了實現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的有效“補位”,無論是學校還是教師都要重視專題活動的有效開展。對于高校而言,應該要在開展專題活動之前,先對學生的實際需求進行全面地了解,可以利用網絡、社交工具等以問卷調查的形式來了解學生的看法,并以此為基礎積極開展具有針對性、形式多樣化的專題活動。為了提高活動的開展效果,學校既可以事先通過學校網、官方微博、校內通知等多種形式做好宣傳,又可以在活動結束后將相關內容整理成書面材料,下發至各個學院,以便學生下載、傳閱。具體來說,高校既可以開展一些模擬招聘會、就業專題系列指導講座,又可以組織學習《勞動法》《合同法》等相關知識,或與社會培訓機構合作開展簡歷設計制作大賽、面試禮儀培訓、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大賽等活動。對于教師而言,教師在活動中應該要時刻堅持“以生為本”,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發揮出重要的指導作用。
2.3 以現實問題為依托,對學生的觀念進行引導
當前,在大學生就業創業中引發的道德問題日漸凸顯,高校教師要加強大學生的誠信教育,避免創業過程中出現隨意違約、毀約、偽造就業材料等不誠信現象的發生;作為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打破職業偏見,有針對性地加強對大學生的擇業和創業教育;除了引導學生更新傳統就業觀、擇業觀,樹立正確的就業、擇業意識,高校教師還應培養學生客觀自我評價的能力,在擇業過程中尋求“滿意解”、追求“最優解”;教師要以科研項目為參考和依托,使學生能夠自己找項目、做項目,增強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信心,豐富他們的創業知識,培養他們的創業和創新能力,增強學生抓住創業機會的判斷能力。
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腳步逐漸加快,這勢必需要源源不斷的高素質綜合發展人才。在這樣的背景下,高校開展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工作也成為了必然趨勢。在巨大的就業壓力與國家倡導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下,高校必須加強對大學生就業創業的重視,不斷提高直到水平,積極尋找出日常工作中的“缺位”,采取更加切實有效的指導措施,來為大學生提供幫助,令就業創業工作可以發揮出重要的導向作用,幫助大學生可以順利度過從畢業到就業、創業的重要階段,令大學生可以更好地實現自身的價值,最終實現不斷推動國家發展、提高國家人才競爭力的根本目標。
(作者單位:武漢交通職業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