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位哲
隨著目前國家的綜合實力在不斷的增長,國際社會上經濟的繁榮也帶來了體制性的改革。尤其是對于高校的人才教育和教學質量上需求更高。對于學校來說也更加注重教師內部的工匠精神的培養,尤其是對于高校教師的教學素養和教學能力的提升都是十分看重的。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過程中,為了有效的帶動學生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們領會到工匠精神,選擇正確的就業觀和教育觀,良好的發揮自己的實力。需要在思政教育課程開展時為學生們樹立起正確職業理念。思政教育作為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其中融入工匠精神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們的綜合實力,同時也有助于順應國家發展的趨勢,強化對于國家自身的建設和發展。
工匠精神的培養是為了確保我國人力資源不斷提升的有效途徑.在工匠精神培養過程中,尤其是注重工作能力的提升,高等院校中工作能力是考查學生們的標準。高等院校教學中最重要的就是增強學生們的實訓能力,因此在教育過程中,為了保證學生們的職業素養的提高,需要有效的提升學生們的實操能力,讓學生們參加多種實踐活動,來提升自己的職業崗位能力和水平,從而帶動國家綜合實力的發展。對高職院校來說思政教育課程就是為了讓學生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除了學習上和生活上的價值觀念更重要是職業道德上的價值觀念。老師在合理的幫助學生們認識到自身教育過程中,可以向學生們傳遞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對于學生的工匠精神的培養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尤其是在學生們日常的崗位就業中,可以讓學生們更加愛崗敬業認識到工匠的內涵,培養學生們工匠精神的價值。
2.1工匠精神的內涵
對我國社會來說,工匠被普遍定義為具有專門技藝的手藝人,既包括一些皮匠、木匠等手工業的勞作者。由于我國長時間的封建社會農業經濟體制下,重農輕商的思想日常嚴重。所以接近于商業的工匠在社會上的地位并不高。但是到了近代隨著工業革命的不斷發展,使得工匠范圍在不斷的擴張,這除了一些一線的生產工人之外,還包括一些專門的技師和工程師。已經成為了現如今國家經濟政治建設的重要一環節,也是重要的參與者。工匠精神賦予了新的時代意義,同時它也是對于當前新時代下工作者提出的普遍要求。
2.2工匠精神的內涵
工匠精神可以更通俗的理解為一種職業精神,是從業者對于工作的追求,是為了將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加精細化、精準化,從而形成一種固定的價值取向。工匠精神和人們的價值觀、與人們的生活態度都是有相互聯系的。工匠精神包括愛崗奉獻精神是從學習知識到實踐能力的不斷培養,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不斷的培養學生們的記憶能力,讓學生們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增強學生們的實操能力,培養學生們的專業技術。另外工匠精神也指的是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在學生們日常工作中,不能僅僅滿足于對于工作的敷衍完成,更重要的是要發揮自己的主觀意識,將工作做到更好更完美。另外在工匠精神的傳承中,重要的是尊師重道的傳承,首先要讓學生們保持清楚的道德觀念,清晰的認識到在學習和生活中,師傅對于學生們自身成長的重要性。始終保持著對于師傅的尊敬,傳承工匠精神,契合當前時代發展的理念,以此來奠定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和發展。
3.1有助于高校學生構建正確的職業觀念
高等院校在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對于學生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加以鞏固,經歷了漫長的求學階段。學生們普遍在生活上和對于接觸社會上能力較為缺乏,同時他們也難以形成固定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念。目前在高校普遍存在著一些問題就是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觀念和社會現實生活相互脫節。這就使得很多課程的教授只浮于形式,但是難以取得相應的成效性。為了幫助學生們更好的學習,也為了讓學生們掌握基本的職業精神。因此在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融入職業精神的教育,這就是相當于將工匠精神融入到了高校思政教育理念中,讓學生們掌握基本的社會價值理念和社會價值觀念,掌握基本的從業觀念和從業認知,更好的適應畢業之后的工作,在走向社會中可以避免走很多彎路。
3.2有助于高校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
目前很多高等院校的學生在課程學習的過程中重視學業,而忽視了對思想道德的重要性。甚至在很多企業中也存在著只注重才能而不注重人才道德素養的培養,用人傾向的錯誤,從而使部分學生存在了多財寡德的現象,無法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自己的崗位上奉獻自己的力量。基于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需要融入到了工匠精神的理念,這樣才可以幫助學生們形成正確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觀念,同時也可以糾正學校和企業之間的錯誤理念。在學生們學習的過程中要將想道德教育和學生們的知識能力相融合,這樣才有助于培養學生們更好的敬業奉獻精神,有助于幫學生們積極主動的投身到自己的崗位之中更好的建設和發展國家,為社會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3.3有助于國民經濟實現高效的轉型
從目前來看我國的制造業在蓬勃的發展,甚至超過了歐美等西方國家,成為了當前世界上大的制造國家。但是隨著印度、非洲、東南亞等一些地區的崛起,我國的廉價勞動力的優勢已經不存在了。為了保證我國競爭實力的不斷增強,也為了保證中國國際競爭力的提升。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我國在經濟建設發展時需要尋求新的增長點,同時也要尋找新的突破口,為了將我國建造成全球的強國,就要實現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性不斷轉變。為了保證這一目標的實現,首先就要加強對于人才的培養,尤其是在新時代下就需要鞏固對于計算機人才和專業的技工人才的培養。目前隨著計算機網絡和大型的機械制作工藝不斷趨于成熟,這就使得很多工種難以獲得豐厚的報酬,為了追求個性化的差異,也為了幫助人類的建設,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要加強對于產業的升級和轉型,有助于促進國民經濟的穩固提高。
4.1提升教師的水平能力
為了將工匠精神更好的融入到高等院校的思政教學過程中,首先在教學過程中就需要提升教師的工作能力.作為高校來說要意識到老師對于學生們產生了重要影響,培養老師的職業素出發,給學生們做良好的榜樣,來促進對于學生們的培養。首先學校需要對于所有的老師進行崗位的培訓,尤其是思政教育課程的老師,在培訓的過程中要告訴老師如何將工匠精神融入到教育理念中,讓每個老師在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的同時也具備一定的工匠精神。另外更為了更好的幫助老師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鞏固自身的工匠精神。學校在對于老師進行考核的時候,還需要按照工匠精神的考核標準,對老師進行相應的評定,促使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完善自己,深入性的增強工匠精神的學習,使老師具備工匠精神,給學生們樹立良好的榜樣,同時在引導學生們教學的時候充分發揮工匠精神,有效的開展思政教學。
4.2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理念
學生的工匠精神的培育,是為了幫助學生們更好的培養道德素養和人格魅力,在一定程度上為了樹立起學生們正確的價值觀念。為了使學生們產生工匠精神,作為一個思政課的老師就需要發揮課程本身的意義,讓學生們積極投入到課程中,有效的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在課程過程中可以借鑒一些優秀工匠精神的范例,讓學生們了解他們的事跡,樹立榜樣的力量。同時學校邀請專門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術人員為學生們進行講課,以此來培養他們的道德素養,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于相關內容的學習,可以有目的的引導學生們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
4.3安排學生的實習培養
學生對于思政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學習過程中,可以結合相應的專業課內容進行學習。老師要帶領學生們參加相應的實踐教學,老師要對學生的相關專業進行培訓,以培養學生們的工匠精神為基準。在教育的過程中著重對于學生們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并且針對不同學生中存在的不同問題,提出合理的建議。在學生自我反省的時候及時的進行引導和整改,應該合理的安排學生們進行外出實習,通過實踐來對于學生們學習的專業進行相應的鞏固。在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不僅僅是讓學生們具備責任意識,同時在實踐中也要讓提學生們提高自己的責任感。結合自己專業的技能來培養自己的工匠精神,同時學生們可以在實習的過程中通過和老員工的學習,不斷發現自己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加強和他人之間的交流,保持良好的學習態度,促使自己全方位的投入到工作中。
工匠精神對于我國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學校為主要陣地,通過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大學生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合,幫助學生們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有效的提升學生們的職業素養,可以定期給學生們安排必要的實習培訓,來提升學生們的工匠精神。
(作者單位:河南藝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