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海娜
高中美術鑒賞課程是提升學生審美能力最直接有效的途徑。而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美術教師的教學方式卻相對單一,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高中美術鑒賞課程的開展難以收獲良好的效果。對此,高中美術教師需要積極尋找創新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對美術課程的興趣,從而提升高中生的綜合素質。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不再局限于文化課程的成績,而是復合型人才。高中美術課程的學習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而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美術課程在高中教學中一直沒能受到重視。隨著近年來教學改革的實施,美術鑒賞課被更多地引入到高中教學中。但由于美術鑒賞課更多的是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也不在高考科目的范圍內,很多家長與學生對這一課程仍然缺少足夠的重視,認為美術鑒賞課是一門沒有太大用途的課程,因此沒有足夠的學習興趣與動力,給美術鑒賞課程教學的開展帶來很大的困擾。
另一方面來說,美術鑒賞課程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長期在傳統教學方式下,大部分學生僅僅對于文化課有較多的關注,對于美術鑒賞課程沒有過多的接觸。對于美術教師來說,也是一種全新的嘗試,沒有太多的教學案例可以借鑒,導致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高中美術鑒賞課程的實施,首先需要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方面,美術教師在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時,應將具有趣味性、能夠激發學生好奇心的內容設計到教學內容中,同時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相對寬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培養學生對于美術鑒賞的興趣,為以后課程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在進行課程設計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課程的導入應具有針對性與啟發性,同時保持內容與素材的新穎與趣味性。在教學方式的選擇上,應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與選擇空間,避免施加太多的壓力。
例如,教師可以采用復習導入的方式,在課程正式開始之前,領導學生們對于以前的學習內容進行復習與概括,再尋找適合的切入點,引入本堂課程,使學生能夠在溫習以前的知識內容的同時,增強原有知識與新知識的聯系性。同時,美術教師可以在適當的時機為學生創設一定的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引發學生思考,使學生能更好地融入課堂的氛圍。
此外,教師還可以采用范畫賞析的形式,在課前通過各種方式向學生展示與課程知識內容相關的范畫,通過極富藝術性的繪畫作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再將課程的知識內容引出,展開教學。與此同時,美術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結合電影片段、音樂等現代化的方式,將學生帶入到具體的藝術情境中。
在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美術教師需要教會學生關于美術作品鑒賞的相關知識,使學生學會美術鑒賞的方法,在觀賞畫作的過程中以專業的角度去分析畫作,從而在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同時,開拓學生的眼界,提升自信。鼓勵學生在掌握美術鑒賞能力后,展開自主學習,形成良好的自主性意識,在生活中發現藝術的靈感。學生鑒賞能力的提升,建立在對美術基礎知識的掌握上。對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畫展,在賞析的過程中了解畫作的風格、類型,對名畫作者的經歷、時期背景等有充分的了解,從而加深學生對畫作的藝術感受。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鼓勵學生展開獨立思考,對畫作的創作方式、繪畫技巧、構圖、色彩以及情感進行討論;結合同類型的其他畫作,分析不同流派、風格作品的特點。
在美術鑒賞課程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從而提升學生在生活中捕捉藝術靈感、獲取信息的能力。例如,在民間美術這一部分教學內容的學習中,可以為學生布置課前作業,要求學生自主收集有關民間藝術作品的資料與范畫,并在課堂上結合本節課的知識內容為大家講解,共同欣賞。在學生形成一定的視覺感受后,美術教師可以提供一些其他民間藝術作品、畫作供學生欣賞,并根據所學的知識內容對不同的作品進行對比分析,促使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了解與藝術畫作的鑒賞能力。
綜上所述,在美術鑒賞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應不斷嘗試創新性的教學方式,引入具有趣味性的教學內容,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從而提升學生對藝術靈感的捕捉能力與審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