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韓非法治學說的目標體系*

2019-11-12 14:03:38周四丁
江淮論壇 2019年1期

周四丁

(湖南理工學院政治與法學學院,湖南岳陽 414006)

學說目標是學說的核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說的哲學基礎、基本理路以及與之相關的創新。因此,掌握一種學說所追求的目標是整體把握其理論體系的前提,對學說目標的理解方式與理解程度也制約著對整個學說的理解方式與理解程度。學術界的主流觀點認為,富國強兵是韓非法治學說所追求的目標。但是,富國強兵是不是韓非法治學說的最終目標呢,除此之外是否還有其他目標呢?目前學術界雖然對這些問題有一些零散的論述,但是沒有系統探討。韓非法治學說的目標是多層次的目標體系,而富國強兵是該目標體系中的基礎部分。因此,詳細闡述韓非法治學說目標體系的具體構成,以及富國強兵在其中的地位與作用,可以為更好地理解和闡發韓非法治學說提供新的突破口。包括韓非在內的諸子百家“殊途而同歸”,都以追求天下大治為終極目標,這是百家爭鳴的基本前提。韓非實現天下大治的路徑是建立強大的諸侯國,使之成為“并諸夏、滅封地、擅其號”的霸主一統天下而最終大治,這也是法家區別于其他各家的關鍵所在。為了成就諸侯國的霸王之業,諸侯國需要富國強兵,需要將國內臣民的力量動員起來,轉化為戰場上的戰斗力。韓非為了天下大治而希望某諸侯國成為霸主,并為霸主尋找富國強兵之法。由此推之,韓非的治理目標包含由低到高三個層次。

一、基本目標:富國強兵

富國強兵是后世學者評價韓非的重要詞匯,司馬遷最先使用“富國強兵”一詞來概括韓非的學說?!坝谑琼n非疾治國不務修明其法制,執勢以御其臣下,富國強兵而以求人任賢,以舉浮淫之蠹而加之于功實之上?!彼抉R遷認為韓非著書立說的出發點就是抨擊韓國沒有修明法制以富國強兵,并在此基礎上闡發其富國強兵的功用思想。熊十力也認為,韓非“志在致國家于富強以兼并天下”。 黃源盛認為,富國強兵是韓非的理想,“韓非的思想體系,系以法為其目的,以國之治強為其理想歸趨”。時顯群則認為韓非的功利主義思想會推演出富國強兵的價值目標,“法家‘以法治國’的治國方略就是以‘務實功利’的理論作為基礎,從而推演出‘富國強兵’的價值觀”。所以說,韓非追求富國強兵的功用目的是有一定共識的。但是,學者們對于韓非如何論證富國強兵則缺少深入的研究。富國強兵是一個追求強大的動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從制度體系到君主行為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韓非學說的核心是構建富國強兵的法治理論。

(一)富國強兵:亂世諸侯的生存之道

在“爭于氣力”的時代,謀求富國強兵是諸侯國基于生存需要的被動選擇。戰國時期,諸侯征伐不再以維護禮儀秩序為目標,而是“并諸夏、滅封地、擅其號”(《史記·太史公自序》)的絕人宗廟的兼并戰,所以,富強是諸侯國生存的基礎?!褒R將攻魯,魯使子貢說之,齊人曰:‘子言非不辯也,吾所欲者土地也,非斯言所謂也。’遂舉兵伐魯,去門十里以為界。”(《韓非子·五蠹》)各諸侯國原本是兄弟之國,共同藩屏周室;隨著王權衰落、諸侯懸殊,原有的禮儀制度失去效力,各諸侯國弱肉強食。韓非深刻體會到這種時代變化,其“爭于氣力”之說既是對時代的判斷,也是富國強兵之說的理論依據。韓非還通過徐偃王的例子來反證應該放棄以德治國而選擇富國強兵。徐偃王雖然行仁義而廣播德名于天下,并且實現了 “王天下”、“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國”(《韓非子·五蠹》),但是,當荊文王舉兵伐徐時,“偃王行仁義而喪其國”(《韓非子·五蠹》)。這說明徐偃王的以德治國模式已經不再符合時代,無法在以力爭勝的時代中生存。在以力爭勝的時代,“戰而勝,則國安而身定,兵強而威立,雖有后復,莫大于此,萬世之利,奚患不至”(《韓非子·難一》)。所以,作為一國之主的諸侯國君,必須堅持富國強兵這一基本目標,舉全國之力來提國家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在諸侯爭戰中取得勝利,才能維護諸侯國的安全。

(二)富國強兵的法家內核:農戰強國

韓非沒有直接使用“富國強兵”一詞,但是有許多相近的表述概括了法家富國強兵思想的內涵。韓非主張“富國以農,距敵恃卒”(《韓非子·五蠹》)。加強農業生產、提高軍隊的戰斗力是增強內部實力的長盛之道。但是,韓非并不是將農與戰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他認為“農”是為“戰”服務的,只有“農”才能為“戰”提供足夠的物質支撐,而強大的軍事力量才是在當時立足的決定性力量。將富國強兵化約為農戰,是韓非為代表的法家賦予富國強兵的內涵,這種觀點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有其現實意義,但是,后世評價卻褒貶不一。蘇軾肯定了自商鞅開始的以農為本的做法,“秦之所以富強者,孝公務本力穡之效,非鞅流血刻骨之功也”(《蘇軾文集》),認為秦國的強大在于以農為本而不是重賞重罰。熊十力將韓非通過戰爭兼并天下的思想視為侵略主義。時顯群認為,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之下,國家安全才是高于一切的最高價值,所認,實行以戰立國的政策并無不妥,“韓非認為國家的公利高于一切,追求國家的安全和富強是最高的價值”。將戰爭視為守護國家安全的手段,則與熊十力所說的侵略主義相去甚遠。但是,這兩種觀點都是在沒有全面理解韓非思想終極目標的基礎上做出,因而都有局限性。富國強兵的道德性受制于其終極目標的道德性,對富國強兵的道德評價不能只針對它單獨做出,而應當考慮它只是一個實現更高層次目的的工具。

(三)富國強兵的現實途徑:利出農戰

韓非既然選擇農戰來實現富國強兵,就要設計出“利出農戰”的制度,讓民眾在農戰中得利。他認為:“夫耕之用力也勞,而民為之者,曰:可得以富也。戰之為事也危,而民為之者,曰:可得以貴也?!保ā俄n非子·五蠹》)民眾之所以愿意不辭辛勞、不避危險,就是因為農戰能滿足民眾實現個人富貴的愿望。有觀點批評法家視民如“群羊聚豬”,但韓非是主張重建社會秩序、構建更利于激發民眾積極性的利益關系,使民眾更樂于參加諸侯國的富國強兵之業?!暗萌诵模瑒t不趣而自勸”(《韓非子·功名》),如果諸侯國“利出農戰”政策能夠實現富國強兵,同時又能夠實現民眾的富貴愿望,那就能得到國君和民眾的共同支持,成為富國強兵的現實途徑。

韓非將利出農戰的方法與“禁五蠹”、重賞重罰、嚴刑峻法聯系在一起,招致了許多批判。韓非對耕戰的重賞是與對“五蠹”的重罰聯系在一起的,通過重賞重罰,改變了原有利益分配格局,使民眾在“欲利”人性的驅使下,從儒、俠、言古者、帶劍者、患御者轉變為奮力農戰的耕戰之士。很多學者據此將韓非定性成為專制主義張目,劉澤華的觀點很具有代表性。劉澤華認為,韓非“禁五蠹”是強調君臣利益的對立,將君臣視為對立矛盾的雙方,“韓非主張要迎著矛盾上,要毫不猶豫地站在一方。能吃掉一方,要不惜一切代價吃掉;不能吃掉對方的,就要絕對壓倒對方”。韓非看到了民眾利益與富國強兵的國家利益存在不一致的地方,因此,強調通過改弦更張來實現民眾利益與國家利益的一致,從而使民眾的獲利途徑發生變化。梁啟超、胡適、馮友蘭、熊十力等都認為韓非將國家與民眾對立起來,是以國家為中心,而不是以民眾為中心。不以民眾為中心,就成了韓非學說失去合理性的重要依據。當然也有學者主張韓非的富國強兵是將國家與民眾統一起來的。臺灣學者王曉波認為“法家雖然‘尊主卑臣’、‘嚴而少恩’,其目的是‘利民萌、便眾庶’”,因此,韓非的思想屬于“尊主卑臣的民本思想”。宋洪兵也在研究《五蠹》《功名》篇的文本后認為,“韓非繼承了前人有關立君為民的思想”。 顯然,王曉波和宋洪兵并不認為韓非將君、民作為矛盾雙方絕對對立起來,而是要調和君民矛盾,構建一種統一君民利益的新的制度。從這個角度來說,韓非基于諸侯富強而賦予民眾可以富貴的機會。就是持韓非為極權專制張目觀點的劉澤華也承認,“韓非沒有簡單要求臣民取消或克制私利,以服從君主之利……而應該用利導的方法,使臣為‘自為’行為產生的效果最后為君主服務,有利于君”。所以,富國強兵的關鍵在于農戰,而增強農戰實力的關鍵在于給民富貴的機會。讓民眾從耕戰中獲得富貴的機會,就將國家利益與民眾利益統一起來了,使民眾富貴與國家富強統一起來,這是法家法治學說的理念創新之處。

二、核心目標:鑄就霸王

以農戰強國為核心的富國強兵也是亂世之中諸侯國謀求生存與發展的一種良好愿望,但是富國強兵中的“富”“強”都是相對的概念,因此,還需要進一步明確富國強兵的目的到底是什么。韓非也明確地提出強弱具有相對性:“夫兩堯不能相王,兩桀不能相亡;亡王之機,必其治亂,其強弱相踦者也。”(《韓非子·亡征》)同時,韓非也明確提出,“霸王者,人主之大利也”(《韓非子·六反》)。顯然,韓非是將霸王作為君主實現富國強兵的目標。但是,富國強兵并不一定意味著霸王,戰國七雄都是富國強兵的典范,但最后成為霸主的只有一個,也就是說只有最成功的富國強兵者才能成為霸王。這說明富國強兵的方式決定了結果,而霸王則是富國強兵最高效者的邏輯結果。因此,創新富國強兵的方式是韓非法治學說的主旨。 “韓非修霸王之業而特崇法術。 ”所以,韓非學說的主旨就是圍繞如何快速鑄就霸王而構建其以法術勢為核心的法治學說。如果說,韓非論述富國強兵還會涉及諸侯國與臣民的關系,那么其論述霸王之業則是以諸侯國為中心,強調諸侯國如何快速崛起?!捌鋵木骰驀抑^點,以論政治者,當時稱為法術之士,漢人謂之法家?!瘪T友蘭甚至認為,專門強調尊君與國家的視角,是法家學派區別于其他學派的標志之一。韓非學說特別強調尊君,“在諸子百家中,如果站在君主的立場上,以滿足君主的需要程度作為評價依據,以理論的精準度、實用性作為測度標準,那么,當仁不讓,韓非天下第一”,其目的就是為了更高效地鑄就霸王。韓非將天下大治化約成“人主之大利”,“從‘天下之大利’到‘人主之大利’,在韓非這里,也就是一轉身的事情。 既然墨子言百姓之利的方式帶不來一種新秩序,便意味著韓非不妨轉過身來言人主之利,看看能否成就出一種統治秩序來”,這種新的統治秩序就是鑄就成強大的霸王,最終吞并四海、一統天下而天下太平。韓非對“霸王”一詞的使用,往往以“霸王”“霸”“霸王之名”“霸王之業”“霸王之道”等形式出現,《韓非子》一書,出現“霸”26次、“霸王之名”6 次、“霸王之業”2 次、“霸王之道”3 次,“霸王”單獨出現11次,共48次。這說明“霸王”屬于較高頻的字詞,是韓非學說的重要概念。韓非對“霸王”一詞的使用方式揭示了他賦予該詞核心地位,由此可以厘清“霸王”目標的內涵。當然,春秋時期的霸王之名與戰國末期的霸王之名是有差異的,戰國末期的七國無法在諸侯并存的前提下得到春秋時期的支配性地位,只有通過吞并他國而成就宰制天下的霸王之名。

(一)鑄就霸王是成就“霸王之名”

《韓非子·初見秦》兩次使用了 “霸王之名”?!叭粍t是一舉而霸王之名可成也,四鄰諸侯可朝也;而謀臣不為,引軍而退?!保ā俄n非子·初見秦》)從該句的基本語義分析,“霸王之名”是指“四鄰諸侯可朝也”的支配性地位。鑄就霸王就要在諸侯國中獲得公認的支配性地位。

霸王之名是強大的諸侯國基于實力地位承擔起維護諸侯國秩序的資格。“非名不著,不器不形。名以命之,器以別之,然后上下粲然有倫,此禮之大經也?!贝呵飼r期禮崩樂壞、周天子式微,“禮樂征伐自諸侯出”,霸王之名是身份、實力、地位的象征,能夠得到周天子和諸侯國的認可,并擁有征伐不義之國的權力與責任。當一個諸侯國崛起為霸王,不僅是諸侯國的榮耀,還能承擔周天子維護國家秩序的職責,是于國于民有利的大事?!按笸醮构耙皂氈?,天下編隨而服矣。霸王之名成?!保ā俄n非子·初見秦》)霸王之名與天下服從緊密聯系在一起。

春秋五霸曾經擁有這樣的支配性地位,管仲輔佐下的齊國曾經“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其霸王之名得到了各諸侯國的共同認可。戰國末年的七雄爭霸,七個在富國強兵偉業中最成功的國家最終爭奪霸王之名,并將霸王之名與諸侯國的生死存亡緊密聯系在一起。韓星認為戰國末年七雄爭霸奠定了王霸之爭的基礎,“戰國七雄并峙而立,周天子名存實亡,王道、霸道的分立已成定局”。但是,這只能說明霸王之道已經成為一種成型的國家治理方式,而不能說是王道與霸道分立。嚴格意義上說,在戰國七雄爭霸時,都是采用霸道,沒有哪一家采用王道,七國之爭不是王道與霸道之爭,而是七國富國強兵霸王之道的效率之爭。最有效率的霸王之道最終成就霸王之名。

(二)鑄就霸王是開創“霸王之業”

《韓非子》一書提到“霸王之業”兩次,其中《韓非子·初見秦》提到霸王之業時,針對秦國沒有一舉吞并趙國而與之和談,說:“夫以大王之明,秦兵之強,棄霸王之業,地曾不可得,乃取欺于亡國,是謀臣之拙也?!保ā俄n非子·初見秦》)“霸王之業”在此處的意思是指開疆拓土、吞并他國。諸侯國霸主地位是在戰爭中體現出來的,通過戰爭,一方面在人口、土地、戰斗力等方面得到鍛煉;另一方面也是向外彰顯實力、形成威懾的過程。韓非通過荊、齊、燕、魏四國依靠君主個人能力開疆拓土成就霸王之業的故事提供了相應的例證?!扒G莊王并國二十六,開地三千里”、“齊桓公并國三十,啟地三千里”、“燕襄王以河為境……有燕者重,無燕者輕”、“魏安厘王……兵四布于天下,威行于冠帶之國”(《韓非子·有度》)。四國之強,體現在并國與開地的豐功偉績,只是四國的霸業“人亡政息”,令人嘆息,韓非則由此探索將霸王之業繼續下去的方略。孟子曾說:“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保ā睹献印す珜O丑上》)霸王需要以大國為基礎,而大國并不是天生形成的,是諸侯國在吞并他國的過程中所取得的霸王之業。

韓非進一步認為,霸王之業是內部治理的成果?!懊窀还僦蝿t國富,國富則兵強,而霸王之業成矣?!保ā俄n非子·六反》)“民富官治”是霸王之業的前提,由此帶動富國與強兵。只有當一個諸侯國實現了穩定有序的內部治理,才能向外征戰,才能避免人亡政息。“王者獨行謂之王,是以三王不務離合,而止五霸不待縱橫,察治內以裁外而已矣。”(《韓非子·忠孝》)韓非認為縱橫之術不是霸王之道,“長袖善舞、多錢善賈”,縱橫之術也需要建立在強大國力的基礎上才能發揮作用;真正的霸王之道是加強諸侯國內部治理、提升實力。所以,加強內部治理,才是最重要、最關鍵的霸王之業,才能推動開疆拓土的霸王之業。

(三)鑄就霸王是探索“霸王之道”

如果說諸侯國實施有效的內部治理是霸王之業,那內部治理的方法就是“霸王之道”。韓非認為,如果能夠成就霸王之業,說明掌握了霸王之道;反之,如果不能成就霸王之業,說明沒有掌握霸王之道?!扒罢唣钪吻匾玻靡粐猿蓛蓢?,是故兵終身暴露于外,士民疲病于內,霸王之名不成?!保ā俄n非子·初見秦》)韓非認為穰侯治秦的方法使秦國兵民困苦而無法成就大業,偏離了霸王之道。韓非盡管使用“霸王之道”一詞的頻率不是很高,但是在使用“霸”“霸王”時,往往都涉及對霸王之道的闡發。韓非總結了三條霸王之道。

首先,認為重賞重罰是霸王之道。君主也有喜怒哀樂,如果君主基于個人情感不忍重罰,則不可能實現霸王之業。所以,韓非認為,重賞重罰是霸王之道的關鍵;“今人主處制人之勢,有一國之厚,重賞嚴誅,得操其柄?!保ā俄n非子·五蠹》)君主偏離重賞重罰,就是偏離霸王之道。韓非認為,輕刑相當于將小惡縱容成大惡,最終反而傷民;重罰則能從根本上將小惡扼殺而使民眾遠離刑罰。重賞重罰也是法家思想備受質疑之處,認為重賞重罰會造成重刑傷民,從而失去民心。其次,提出“變法正治”的霸王之道?!安恢握撸卦唬骸疅o變古,毋易常?!兣c不變,圣人不聽,正治而已?!保ā俄n非子·南面》)韓非認為古法不是能不能變的問題,而是需不需要變的問題,如果古法能夠發揮應有作用就不需要變,如果古法不能發揮應有作用就需要果斷、大膽地變革,殷周新王、桓文新霸都是變法圖強的結果。最后,提出尋找霸王之佐的霸王之道。“湯得伊尹,以百里之地立為天子;桓公得管仲,立為五霸主,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孝公得商君,地以廣,兵以強?!保ā俄n非子·奸劫弒臣》)正因為成就霸王之業需要得到通曉強國之道之臣的忠心輔佐,所以,君主要能夠識人用人。

胡適認為,韓非的學說是為了韓國的強大而發的“激烈議論”。“韓非的‘功用主義’和墨子的‘應用主義’大旨相同,但韓非比墨子還要激烈些。這種極端的‘功用主義’在當時韓非對于垂亡的韓國,固是有為而為發的議論。”韓非的這三條霸王之道也確實都是強調實用的 “功用主義”霸王之道,都是對如何合理運用法術勢進行闡述的。韓非認為在諸侯爭霸中,國君是諸侯國興衰成敗的關鍵,諸侯國君在追求霸王之業的過程中必須通曉上述治亂之道?!肮适乐圆恢握?,非下之罪,上失其道也”(《韓非子·詭使》),因為他執掌一國的權柄,總攬制度的制定權、執行權與監督權,“今人主處制人之勢,有一國之厚,重賞嚴誅,得操其柄”(《韓非子·五蠹》)。所以,君主通曉興亡治亂之道,才能合理使用人力物力,實現霸王之業。

三、終極目標:天下大治

戰國時期是戰亂不止的大爭之世。諸子百家“殊途而同歸”,終極目標都是追求天下大治。正如梁啟超所言:“我國先哲言政治,皆以‘天下’為對象,此百家所同也。 ”戰亂是當時社會所面臨的最沉重的問題,諸子百家思想爭鳴所表現出的豐富的想象力、豐沛的創造力、深邃的思想,都是為了結束戰亂。先秦諸子都具有“救世”情懷,都渴望干戈止息,“先秦六家思想都在追求一種‘治世’圖景,都渴望能夠天下太平、家給人足、繁榮穩定,差別只在于各自欲達成這一理想與愿望的途徑與方法不同而已”。 所以,天下大治是先秦諸子百家的共同終極目標,也是韓非法治學說的終極目標。梁啟超說:“法家可謂主張帝國的統一,武力的統一也。 ”韓非依靠的是“并諸夏、滅封地、擅其號”的諸侯霸王;霸王一統天下的霸業可實現韓非法治學說天下大治的目標,也可實現諸侯國君的最大利益,也就是說,霸王只是韓非實現天下大治目標所倚重的力量。韓非在其法治學說中也論述了天下大治之所以成為終極目標的理論依據。

(一)天下大治能使民免于戰亂

使民免于戰亂是先秦諸子的共同出發點,老子的“小國寡民”、孔子的“克己復禮”、墨子的“尚同”、韓非子的“富國強兵”都是是為了使民免于戰亂。老子通過“小國寡民”來表達相同的止戰渴望:“小國寡民。使人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徒。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痹S多學者將老子提出的“小國寡民”理念理解為反文明,事實上,老子反對的不是代表著文明的 “什佰之器”,而是與之相伴隨的戰爭。雖然老子提出的“小國寡民”“使民復結繩而用之”不可取,但是其對治世的渴望不能否定??鬃右蔡岢觥翱思簭投Y”,他認為如果制造戰亂的諸侯國君能夠自我約束并遵循周禮,天下大治自然就實現了。墨家則批評亂世使人相互傷害、與禽獸無異,“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藥相虧害,至有余力不能以相勞,腐臭余財不以相分,隱匿良道不以相教,天下之亂,若禽獸然?!保ā赌印ど型稀罚┠铀枋龅膩y世社會類似一切人與一切人戰爭的“叢林社會”,因此要通過其救國主張使天下復歸太平。韓非對實現天下大治也有自己獨特的論述。他認為,只有天下大治才能讓民眾有尊嚴地生活,才是從根本上造福于民。韓非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這樣的渴望:“故車馬不疲弊于遠路,旌旗不亂于大澤,萬民不失命于寇戎,雄駿不創壽于旗幢;豪杰不著名于圖書,不錄功于盤盂,記年之牒空虛。故曰:利莫長于簡,福莫久于安?!保ā俄n非子·大體》)韓非在此連續使用六個“不”來強調治世不同于亂世的美好情形,其中最為核心的是“萬民不失命于寇戎”,天下大治最為根本的是能夠保全民眾的生命。他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福莫久于安”的論點,認為對于身處戰亂之中的人而言,人身安全是最大的福分。

(二)天下大治是社會道德發展的前提

如果說追求天下大治、使民免于戰亂是先秦諸子的共同追求,那么,認為天下大治是構建德性生活的基礎,則是韓非思想的獨到之處。儒家通過德治實現天下大治的目標,而法家認為天下大治是德性生活的基礎。韓非更深遠地考慮到了天下一統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具有獨特性。韓非認為,社會穩定是進行道德建設的基礎?!鞍矂t智廉生,危則爭鄙起”,“治世使人樂生于為是,愛身于為非。小人少而君子多。”(《韓非子·安?!罚┫喾矗趤y世當中,人們往往為了自保而相互傷害,“奔車之上無仲尼,覆舟之下無伯夷”(《韓非子·安危》)。管仲也提出過“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管子·牧民》)的類似觀點,認為道德需要以一定的物質為基礎。如果戰爭破壞了物質生產的條件,那么倉廩實、衣食足就是奢談,所以,免于戰亂是物質生產和道德建設的前提。韓非的觀點能夠反映一定的社會現實,幾千年以來,每逢戰亂、自然災害,便盜賊四起、社會動蕩,這說明物質條件與社會穩定確實會影響社會的整體道德水平。許建良在研究韓非思想的過程中總結出韓非的觀點:“道德需要自身生存的基礎,這個基礎不是別的,而是實在的經濟物質條件?!狈浅V锌系卦u價了韓非的社會道德觀。韓非正是從這一認識出發,認識到國家對社會的責任,并通過法治的方式來構建新的社會秩序,新的社會秩序在實現太平的同時成為社會道德發展的基礎。

(三)天下大治是社會建設的前提

雖然韓非追求天下大治意在結束戰亂,但并不僅僅停留在“救群生之亂”,還期望建立“耆老得遂,幼孤得長”的有效治理的社會,并認為結束戰亂是有效社會治理的前提。與結束天下大亂不同,韓非還希望在結束天下大亂的基礎上加強社會建設,讓人們過上有保障的生活,這也是韓非為天下大治所注入的新的內涵。“故其治國也,正明法,陳嚴刑,將以救群生之亂,去天下之禍,使強不凌弱,眾不暴寡,耆老得遂,幼孤得長,邊境不侵,君臣相親,父子相保,而無死亡系虜之患,亦功之至厚者也?!保ā俄n非子·奸劫弒臣》)“救群生之亂”與“耆老得遂,幼孤得長”反映了兩種不同的治理水平,后者代表著中國古圣先賢對理想社會的向往。《禮記·禮運·大同》在憧憬所向往的大同社會時描述到:“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韓非希望通過法治的方式最終實現共同的理想社會。韓非又主張根據現實條件解決時代面臨的主要問題,“強不凌弱,眾不暴寡”“耆老得遂,幼孤得長”的利民舉措,是需要等到富國強兵的霸業已成、戰亂停止、天下大治、物質生產相對豐富的情況下才能得以實施。但是,韓非學說的主要內容是闡述如何實現天下大治,而對于實現天下大治后如何建立“耆老得遂,幼孤得長”的社會缺乏有效的論證,所以,這樣的理想社會尚不足以成為韓非法治學說更高層次的目標。

四、余 論

韓非法治學說的三層目標是相互影響的,天下大治的終極目標會影響霸王目標實現的方法,也會影響富國強兵的實現方法。韓非鑄就霸王的目標是受天下大治目標的制約的。他的初衷不只是建立一個強大的霸王,而是希望這個霸王能夠實現天下大治。從現實層面來說,韓非的法治學說之所以設立鑄就霸王的目標,是因為他認為贏得諸侯國的支持才能實現天下大治,也就是說,鑄就霸王是韓非政治理想與現實政治相結合的具體產物。韓非希望霸王既有志于一統天下,又能夠造福天下蒼生。韓非將富國強兵等同農戰,是受鑄就霸王、結束戰亂的目標制約的。富民的途徑原本有許多,正如《五蠹》篇中所列的“五蠹”,也分別代表不同的富民途徑,但是,民眾的這些獲利途徑于鑄就霸王無益、于結束戰亂無益。所以,只能讓民眾利出農戰,才能實現國與民的共同利益。

韓非法治學說的重要價值在于認識到國與臣民利益的統一性,并希望通過建章立制來實現這種統一。 韓非的法治學說力圖建立 “法如朝露”的純潔社會,實現國與民俱富、國與民俱強,而不是造就一個國強民弱的社會。韓非的法治學說始終是將民眾利益與諸侯國利益視為一體的,他認為如果民眾利益與國家利益一旦對立,那么國家的富強也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他提出“民富官治則國富”(《韓非子·六反》),民眾富強、官員守法是國家富強的基礎。在諸侯爭戰的過程中,由于面臨巨大的外部生存壓力,諸侯國需要統領官吏與民眾開展爭霸偉業,所以,共同利益是存在的。此時,諸侯國會讓渡給臣民利益,以激發臣民的積極性;會讓民眾有很大的發揮才能的空間,以動員富國強兵事業所需要的各種各樣有特殊才能的人。民眾是龐大復雜的國家戰爭機器上的不同零部件,形狀不同、功能不一,共同維護著戰爭機器的運轉。戰爭機器的高效運轉承載所有人的共同利益,只要戰爭機器高效運轉,每個人都是受益者,而游離于戰爭機器之外的人是沒有獲利渠道的。

韓非法治學說的重大缺陷在于忽視了天下大治與霸王一統天下之間存在的張力。韓非的法治學說有效地幫助秦國實現了富國強兵和鑄就霸王的目標,也實現了天下一統,卻沒有實現天下大治的最終目標。諸侯霸王一統天下、放馬南山雖然終結了諸侯征戰,但無法終結國與民爭利,反而讓強大霸王在失去外部威脅的情況下在與民爭利中更具優勢。所以,秦雖然一統天下,但是沒有朝著韓非設想的改善民生的軌跡運行,社會道德的培育也未有成效,天下最終又復歸以漢代秦的戰亂之中,而這正是韓非思想飽受批評的根源所在。梁啟超肯定了法家的根本精神,肯定法律的絕對神圣,“故法家的根本精神,在認法律為絕對的神圣,不許政府動秩法律范圍之外”。但是,“尊君為民”導致君主權力過于集中,因而是不可行的:“法家最大缺點,在立法權不能正本清源,彼宗固力言君主當‘置法以自治,立儀以自正’,力言人君‘棄法而好行私謂之亂’。然問法何自出?誰實制之,則仍曰君主而已。夫法之立與廢,不可一事實中之兩面,立法權在何人,則廢法權即在其人,此理論上當然之結果。”法家關于法之廢立由君的主張與其視法律為絕對神圣的根本精神相違背,這也是法家學說實現了鑄就霸王目標而沒有最終實現天下大治目標的根源。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哟哟国产精品| 久久国产精品77777|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91| 久久五月视频| 日韩黄色大片免费看| 成人午夜免费视频| 久久鸭综合久久国产| 午夜小视频在线| 精品人妻无码中字系列| 试看120秒男女啪啪免费| 国产肉感大码AV无码| 国产av一码二码三码无码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精品专区 |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hdav| 日韩国产 在线| 国产高清毛片|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爽爽 |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片| 成人午夜亚洲影视在线观看| 91亚瑟视频| 伊人色在线视频| 麻豆国产精品一二三在线观看| a色毛片免费视频| 女同久久精品国产99国|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欧美日韩| 国产激爽大片在线播放| 亚洲永久色|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aa|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影院|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 香蕉精品在线| 91免费观看视频| 极品av一区二区| 亚洲全网成人资源在线观看| 欧美综合成人| 热99精品视频| 永久免费精品视频| 伊人激情综合网|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 57pao国产成视频免费播放| 99re精彩视频| 久久综合丝袜长腿丝袜| 人妻精品全国免费视频| 亚洲欧美精品在线| 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 成人小视频网|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电影| 久久精品免费国产大片| av在线手机播放| 国产视频大全| 精品国产自在在线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电影久久九九| 97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日韩在线亚洲国产人|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不卡无码|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 97国产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九九国产精品| 青青国产视频| 国产粉嫩粉嫩的18在线播放91|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色视频久久| 免费一极毛片|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播放| 日韩国产欧美精品在线| 国产一二三区视频| 黄片在线永久|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蜜芽影院| 91伊人国产| 日韩一二三区视频精品| 亚洲一区无码在线|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日韩精品| 一级全黄毛片| 国产精品一线天| 国产精品大尺度尺度视频| 另类重口100页在线播放| 久久国产乱子| 免费高清毛片|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