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東燚
動態元素作為靜態的對立面,在相同的空間容量下能傳達更為豐富的信息量,因而被廣泛應用于當下新的視覺傳達設計作品中。本文通過總結動態元素創新應用的特點及應遵循的原則,旨在為視覺傳達設計提供理論性借鑒,充分發揮動態元素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作用。
視覺傳達設計,在《設計概論》中定義為“利用視覺符號來進行信息傳達的設計”,它包含有三個基本概念,即“視覺符號”、“媒介載體”和“信息傳達”。通俗地講,可以理解為“以媒體形式呈現的給人看的設計”。
視覺傳達設計源于二戰后的歐洲,西方國家結束戰爭,社會進入經濟恢復發展時期,商業得以迅速復興,使得以商業廣告作為主要載體的視覺傳達設計飛速發展。當時的視覺傳達設計主要以報紙、雜志、海報等紙媒印刷品的形式呈現,以靜態元素組成內容為主體,通過對圖片、文字的排版設計完成信息傳達。
20世紀中葉至90年代初,電子信息技術開始逐漸在社會中普及,從電視到電子計算機再到全球互聯網,視覺傳達設計的應用領域逐步擴展到更廣的范圍。數字媒體為視覺傳達設計提供了動態元素工具,同時也對視覺傳達設計提出了更高、更立體化的要求。
傳統的紙媒行業中,對于信息的傳達更多是扁平的、單一的、單向的。讀者在瀏覽傳統的視覺傳達設計時,僅能通過圖片、文字的描述來了解,能獲取的信息十分有限,且信息傳達基本是單向輸出,無法及時獲得讀者的反饋。而在新媒體時代的視覺傳達設計中,對信息的傳達應該是立體的、多樣的、可交互的。視覺設計可通過動態圖片、視頻并結合音頻等形式呈現,同時可以以互動形式及時與被傳達者進行交互,以獲取受眾體驗。
基于新媒體時代對視覺傳達設計的更高要求,動態元素在視覺傳達設計的運用過程中,應遵循獨特性、藝術性、針對性的原則。
在新媒體時代下,由于信息量的暴增,受眾往往容易被海量的信息所淹沒,無處著力,與其讓受眾如大海撈針般尋找自己,展現自身設計的獨特性脫穎而出才是更好的方式。動態元素的設計切忌千篇一律,盲目跟風,一定要在設計中傳達出自己獨到的設計理念,而如何展現其獨特性,是每一個設計者應該深思熟慮的問題。例如,對信息的傳達不一定要正面宣揚,也可通過獨到的設計從側面烘托或反面對比。
視覺傳達設計應具有一定的藝術特征,同時好的藝術效果更能凸顯出設計作品的獨特性,也是提升作品附加價值的重要方面。在信息傳達的過程中,運用藝術手段,將圖片、視頻等動態元素有機結合,內容表達與藝術風格并重,把握住受眾的審美心理,達到整個作品的和諧統一。只有富有藝術性的作品,才更具有長遠的生命力,才更能被普通大眾牢記,讓信息的傳達不僅有時效性,更有深遠性。
由于社會分工、喜愛偏好、年齡階段等方面的不同,不同人群對各類視覺傳達設計的好惡程度也存在很大區別。因此視覺傳達設計的創作者首先應該明確定位,根據作品面向的最大受眾,有的放矢地進行設計。例如。對于運動類、娛樂類的視覺傳達設計,動態元素的占比可以更大一些,多以動態圖片、視頻等形式放大其最精彩的某個瞬間,可以適當利用夸張手段,對力與美的展現更加充分,此時傳達的信息量越大、信息種類越多,越能調動受眾情緒。而對于文學類、科技類等方面的視覺傳達設計,運用的動態元素應更加嚴謹和保守,例如運用動態模型表現原子排布和運動,動態模型的還原絕對不能有夸張的成分,必須嚴格按照比例還原。文學類應盡量減少額外動態元素對主要信息的干擾,可適當運用動態文字來展現重點。
在新媒體背景下,動態元素的展現形式十分多樣化。主要包括文字、圖片、視頻的動態元素。
其中,文字作為信息最基礎的載體,能夠最為準確地向受眾傳達視覺設計者想要傳遞的信息,在一段設計中,包含文字的標題、正文或外鏈,可采用不同的動態效果,方便受眾進行區分,但整體風格應保持一致,避免產生割裂感和錯位感,影響視覺信息傳達。
圖片是視覺設計中最為直觀的展現形式,同時也是動態元素出現頻率最高的載體。因此對于圖片式動態元素,選擇不宜偏多,盡可能精煉,并且注意排版,要著力突出重點表達的動態元素。由于圖片相比于文字,有著不受地域語言限制的天然優勢,因此在新媒體時代,圖片的視覺傳達設計逐漸成為設計的主體。
視頻作為新媒體時代獨有的動態元素展現形式,能傳達的信息量遠超文字和圖片,但本身體積較大,且需要設備支持,自身受到的限制較多,因此目前仍處于發展階段,相信在未來視頻動態元素能有更多的用武之地。
綜上所述,動態元素為新媒體時代下的視覺傳達設計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但同時也對設計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設計者在進行設計時,要遵循獨特性、藝術性、針對性原則,熟練掌握并運用動態文字、圖片、文字,體現出視覺傳達設計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