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晨
溫州華僑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325000
建立現代學徒制是職業教育主動服務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推動職業教育體系和勞動就業體系互動發展,打通和拓寬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和成長通道,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戰略選擇;是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進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徑;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把提高職業技能和培養職業精神高度融合,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重要舉措。各地要高度重視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加大支持力度,大膽探索實踐,著力構建現代學徒制培養體系,全面提升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能力和水平。
中職外貿專業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技術應用型勞動者。這類專門人員培養的理想狀態是應在生產、服務的實際工作過程中去了解和積累工作知識、經驗和技能。因此學校在培養目標的定位上要符合中職教育自身的規律和要求,即從“供給驅動”轉向“需求驅動”,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培養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掌握外貿領域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術,具有進出口業務處理能力,適應外經貿行業或相關行業的崗位要求的,面向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崗位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中職職業外貿專業教育應該面向實際,面向社會,適應具體職業要求,培養具備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的實用性人才。因此,在實施外貿專業教學和訓練時,應以職業實踐為主線,精心設計課程中實踐訓練項目的教學內容;在外貿專業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上,以外貿崗位群為基礎,將外貿專業主干課程、核心課程與職業標準相結合,把職業教育的內容與職業資格證書培訓內容相互融合,使職業資格標準和外貿崗位所需的職業素質與技能作為職業教育的內涵要求能引入到教學中來;在外貿專業理論知識方面,應以專業必需、夠用為度,達到優化基礎知識、加強工具知識、深化專業知識。
目前我國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和就業準入制度,職業資格標準是上崗的必要條件,這是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實質也是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因此中職學校應重視資格證書的培訓和考核工作。外貿專業的職業資格證書主要包括國際商務師證、報關員證、外銷員證、外貿單證員證、外貿跟單員證、物流師證、外貿業務員證等等眾多的證書。各校經貿專業人才資格證書培訓應推行“一張文憑多張證書”的培訓模式,以外貿崗位所需的職業素質和技能為目標。在教學中,學校可在原有的外貿公共基礎課程上,再增設其他與此外貿類資格證書相關的課程,采取硬性態度,要求學生在校期間應取得相關的資格證書,從而使得學生對外貿類資格證書涉及到的所有課程都能夠有個全面的充分的了解和認識,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基礎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提高自我操作技能。
中職外貿教育培養符合國家外貿職業標準的人員,關鍵在于專業師資的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水平。特別是現代社會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崗位變動的頻率越來越高,教師隊伍的知識更新更是關鍵。
1.建立職業技術教育外貿專業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培養培訓制度,以職業資格證書為中心進行師資建設,切實培養雙師型教師,鼓勵教師學習職業技能、獲取必要的職業資格證書,使教師的教學水平與教學內容相適應。
2.加強集體科研和教學研究的力度,充分、有效地利用現有外貿資源。在集體科研和教學研究的過程中,推選外貿學科帶頭人,以點帶面,切實發揮骨干教師的示范作用,并且要加強教師間的經驗交流和“以老帶新”工作,這將有利于教師共同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產生集體歸屬感。
3.創新教師培養機制,建立與職業教育師資相適應的評價機制,為教師接受繼續教育創造條件。地方和學校要為外貿專業教師的企業實踐創造必要的條件,以便現有專業教師定期到外貿企事業單位進行實踐,參加企業的科研課題等,達到“一專多能”。
外貿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和培訓可采用國際上先進的“行為導向”模式,專業教師可根據所教授課程的性質、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合理有效地使用各種教學方法,如案例教學、模擬教學、項目教學、嘗試教學,角色扮演教學等,為學生創造更多參與教學的條件,創造性地進行教學設計。同時,教師還可開展外貿專題討論教學、組織案例分析和模擬設計,推行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不斷優化教學過程,讓學生學會分析和解決問題,以便發展學生的不同個性,使他們把創新思維融入到知識結構之中。
第一,中職外貿專業應加強與外貿行業、企業的聯系,成立以行業、企業專家為主體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審定。
第二,校企合作開設專業課程,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突出“由問題到概念”的教學過程,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專業興趣和創新能力。
第三,學校聘請行業專家、企業技術能手作為兼職教師到學校講學,指導學生實習等。
第四,由于企業參與校企合作并接受中職學生頂崗實習的意愿不強,政府也可通過減免稅收等一些優惠或獎勵措施鼓勵企業參與教學,或以法律的形式約束有條件的企業接受學生實習及培訓,參與實施職業技術教育。比如,政府可要求校方與企業共同發展現代學徒制度,即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與企業簽訂一份學徒合同,約1/3 時間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約2/3 時間在企業接受培訓。
綜上所述,現代學徒制是建立在一個深度的校企合作的基礎上,它能夠體現校企的聯合性、學校教學的改革性、教師隊伍的建設性、證課的一體化、培養對象的針對性和培養的實踐性,同時我們還要重視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做好崗前培訓的重要工作,為學生制定一個完善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