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學海
浙江省永嘉縣甌北第三中學
當今初中科學教學中存在著較多問題,初中科學教師在教學中多數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仍然以學生做練習題為主要的教學方式,將在考試取得優異成績作為教學唯一目標,對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學相對較少甚至完全忽視,實驗探究的學習模式在教學中不被采用,從而導致科學教學不能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更不利于初中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教學的邏輯思維性較差,缺乏對核心素養概念的準確認識以及對學生核心素養的理解能力欠缺,最終導致初中科學教學水平較低。
初中核心素養教育也屬于學生的素質教育,所以更是反思和改善初中生的素質教育中的不足。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初中科學教學是當今時代的需求,更是促進學生成為國家棟梁的必經之路。在初中科學教學中實現核心素養的教學能夠促進師生間的交流,促進師生間的感情,落實了初中教學中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從而有利于在社會上的發展,樹立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使初中科學教育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影響力。
由于當今學生普遍存在科學素養不夠高,所以最終導致學生在科學考試和平常科學的學習中會出現各種各樣不同程度的問題,如解題的思路不夠清晰、對科學問題的分析也不夠嚴謹甚至語言表達不夠專業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除了鞏固學生的科學基礎知識外更重要的是學生科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在教學中要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積極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并且勤于動手實驗,通過實驗現象學習科學知識。教師還要充分利用教材和其他教學方式充分挖掘科學教學中對學生的道德素養的教育,在學習中讓學生體會以及學習科學家們的高尚道德品質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從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初中科學教學的高效開展。
在科學教學中教師積極引導學生開展教學內容相應的實驗進行探究性教學,努力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充分發揚科學學科的探究性的本質,有利于學生對知識更深刻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堂上要以學生為主體,耐心的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仔細分析在實驗中遇到的問題并通過不懈的努力去解決問題。在學生進行探究的過程中能夠通過小組合作對實驗進行設計、分析以及相關的計算等過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真正理解實驗,并深刻記憶相關知識,還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生理解科學知識的本質基礎上還提高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了學生科學核心素養。
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為了能夠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針對教學內容創設相應的有針對性的問題情境,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教學中,并能在自己的基礎上掌握新的知識,更有利于學生利用知識去解決問題。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只是簡單的講解課本,這樣不利于學生對初中科學學習興趣的培養,所以教師應創設相應的問題情境,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基礎上提高教學效率并培養學生的科學核心素養。
例如,教師在講解《浮力》的知識時,如果簡單的按照教材中的知識講解學生很難理解物體在下沉時受到的浮力,對浮力只是簡單的層面理解,不能掌握浮力的核心內容,更不利于學生在生活中將知識的運用。所以教師對學生提出“為什么將空的塑料瓶放在水面上會上浮?”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實驗來體會塑料瓶在水面上受到的浮力,隨后讓學生將天平上的砝碼不斷放入塑料瓶中觀察塑料瓶在水中浮力的變化,及時記錄下來,歸納總結,回答教師的問題。在提問過程中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探索去尋找答案,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核心素養。
總之,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在初中科學教學中十分重要,教師需要重視。在教學中教師要尋找適當的教學方式,努力為學生營造有針對性的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最終能夠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