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珊珊
青島市城陽第五中學
在初中階段的物理中,生活化教學要切實有效的進行,就需要老師將物理與生活巧妙的結合起來,以此可以讓抽象化的物理知識變得具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用愛關愛學生,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物理現象,讓學生可以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化問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實現初中物理的高效教學,讓學生能夠全面發展。因此,下文主要從兩個方面來談。一是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實踐意義,二是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實踐策略。
雖然說素質教育在如今的教育教學中已經逐漸趨于成熟化,但仍然有很多老師受傳統教學的影響頗深,在初中物理的教學中不愿做出改變,或者只是表面化的變動,導致初中物理教學效果不佳,但生活化教學在初中物理課堂中的實施就能夠明顯提高教學質量,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充分的理解物理概念,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程度,讓學生可以真正的喜歡上物理;還有就是物理是一門自然學科,對學生的抽象思維要求比較高,初中生學習起來還是比較困難,但將物理知識與實際相聯系就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此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初中物理而言,要實現生活化教學,就必須引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可以不斷的思考,以此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實現老師對學生的愛;所以說,老師就可以在課堂導入環節創設生活化情境,讓新課有一個好的開頭,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明確學生的心理特點,情境的創設要貼合學生的興趣點以及疑惑點,讓學生可以主動的提出問題并且思考。例如在教學九年級物理《電功率》這一節內容時,為了體現生活化教學的優勢,老師就可以在看課前導入環節創設教學情境,提出“把不同功率的用電器接入家庭電路中,觀察電能表轉動快慢。并且比較相同時間內熱得快和白熾燈哪個消耗的電能多?”生活化問題,導入新課,引導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物理是一門自然科學,其中很多定理公式的形成都是物理學家在實際生活中做無數次實驗得到的,所以說,物理實驗是物理發展的基礎,在初中物理的教學中,老師要明確物理實驗的地位,讓學生多一些機會做實驗,不斷的關愛學生,但初中物理實驗的開展也要實現生活化,只有這樣物理實驗才會有效發揮其作用,讓學生可以在實驗過程中體會到“學有所用”的感受。例如在教學九年級物理《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這一個實驗時,老師就可以進行生活化教學,提出“對于不同的物質,如一種是水,另一種是食用油,如果它們的質量相同,溫度升高的度數也一樣,它們吸收的熱量是否相同?”貼近生活的問題,讓學生可以在實驗過程中感受到物理的魅力,以此潛移默化的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對于初中物理而言,生活化教學不僅僅只存在于課堂教學中,課后作業的布置也可以實現生活化,傳統初中物理課后作業的布置大多都是中規中矩的題目,學生做起來非常的枯燥乏味,以致于很多學生都敷衍了事,導致課后作業的完成效果非常不好,為了進行關懷策略以及關愛政策,在課后作業加入生活化元素就可以使得學生快樂的完成作業,有利于初中物理教學的順利展開。例如在教學九年級物理《安全用電》這一節內容時,老師就可以布置“家庭電路中保險絲為什么要串接在火線上?開關為什么要安裝在用電器與火線之間?高壓輸電設備上為什么要有“高壓危險”的示警標志?如發現高壓線落在你附近,你怎樣離開才比較安全?”這種類型的課后作業,讓學生明白知識源于實踐而又作用于實踐的辨證關系,實現課后作業高效化。
綜上所述,初中物理的生活化教學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任務,老師在教學中要及時的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多給學生一些關愛,讓學生可以充分的體會生活中的物理知識,感受物理的魅力,以此拉進學生與物理的距離,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讓學生可以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