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家華
湖南省澧縣澧澹中學長慶小學
所謂的角色扮演,就是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讓學生扮演一定的角色,從而通過角色中的語言、動作等等,去感受所扮演的角色中蘊含的知識和道理。這種教學方式一般在文科類課程教學中比較常見,而在理科課程中,尤其是數學課堂上,很少看到有教師會運用這種方式進行課堂教學。但其實,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通過運用角色扮演這一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數學知識,從而加深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記憶與印象,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的課堂教學。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想要運用好角色扮演這種教學方式進行課堂教學,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立足教材內容進行展開。對于數學教材內容來說,其所含有的趣味性和故事性相對少些,因此,可供給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的教材也就比較少。而對于角色扮演教材來說,教師一定要選擇合適的,否則整個角色扮演教學,就起不到任何意義,反而會影響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要結合學生的需要,選擇合適的內容展開課堂教學,從而才能夠真正發揮角色扮演的作用和意義。
例如,教師在教授《位置》的時候,這一單元主要是向學生介紹了如何從上下前后左右去判斷一個物體的位置,從而初步培養學生的數學空間思維能力。針對這樣的教學內容,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來展開課堂教學。具體來說,教師在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的時候,可以借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先將學生通過投影儀投影在背景板上,然后讓學生扮演棋盤上的棋子,教師和另外一個學生扮演下棋子的人,通過不同棋子之間的走動,比如,教師可以說:“小明同學,你要向左上方走一步,走到小紅同學的左手邊偏下的位置。”然后學生就會按照教師的指令進行走動,而另外一個下棋的學生,也采用同樣的方式,讓自己這邊的棋子動起來,這樣一來,不僅能夠讓棋子明確自己方位,而且還能夠讓下棋的學生也知道如何用語言去表達位置,從而,讓學生對于位置這一概念有更加具體的感受。通過這樣的角色扮演,來促進課堂教學的活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
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與教師的角色進行互換,讓學生做教師,教師做學生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教師教學的不易,從而在課堂上能夠更加懂得如何尊重教師,促進教學課堂的更好推進。
例如,教師在教授《1—5 的認識》的時候,這節課程主要是要讓學生明白1—5 這幾個數,并掌握1—5 的加減法運算,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針對這樣的課程教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先不給學生講授具體的知識,而是讓學生假設自己是教師,你會如何進行上課。教師可以先給幾分鐘給學生思考這個問題,然后在將講臺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講臺上當一次小教師,剩下還沒有輪到的同學在下面進行聽講,這個時候,教師還可以扮演學生的角色,讓學生通過實際的教學感受到,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自己在搗亂,會讓教師多么的心力交瘁,同時教師通過學生角色的扮演,教師也能夠感受到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真實需要,從改進自身的教學方式。通過這樣的形式,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好的進行課堂學習,而且還能夠讓學生和教師之間互相體諒,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情感的交流,實現更好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總而言之,在現在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展開教學的時候,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學生的教學方式。即便是角色扮演,教師也要選擇合適的形式展開,并通過學生和教師的角色互換,讓學生能夠知道教師的不易,從而更加認真地學習,促進數學課堂更好的推進與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