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軍
(南京中醫藥大學無錫附屬醫院,江蘇 無錫214001)
脂溢性皮炎是臨床常見的慢性炎癥性疾病,累及頭皮時患者會因瘙癢及頭皮脫屑而積極尋求治療。近兩年筆者采用自擬中藥外洗方治療頭皮脂溢性皮炎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診于南京中醫藥大學無錫附屬醫院皮膚科的32例頭皮脂溢性皮炎患者為觀察對象,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齡9~57歲,平均(32.73±11.48)歲;病程2~14個月,平均(2.35±11.53)個月。
1.2 診斷標準 頭皮有片狀灰白色鱗屑,基底紅斑、瘙癢,油脂溢出明顯或有油膩性鱗屑性斑片[1]。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頭皮脂溢性皮炎診斷標準,并采用酮康唑洗劑治療2周以上且無明顯療效;對本研究內容知情同意;愿意接受單純中藥外洗治療。
1.4 排除標準 近4周內有口服或外用抗真菌藥物和糖皮質激素藥物史者;合并糖尿病、腫瘤、肝腎功能障礙者;免疫功能低下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
32例患者均采用自擬中藥外洗方治療。藥物組成:黃精30 g,紫草30 g,枯礬5 g,馬齒莧30 g,忍冬藤30 g,地錦草30 g,白鮮皮15 g,大黃10 g。水煎取汁400 mL,加入3 000 mL溫水中,浸洗并按摩頭皮,每次10~15 min,然后用溫水沖洗,隔日1次。如覺頭發干枯加用普通護發素護理。4周為1個療程。
3.1 療效評定標準 每2周評定療效,并記錄患者皮疹及瘙癢變化情況。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擬定療效。痊愈:頭皮屑及皮損完全消退,瘙癢消失;顯效:頭皮屑及皮損消退≥70%,瘙癢明顯減輕;有效:頭皮屑及皮損消退30%~69%,瘙癢減輕;無效:頭皮屑及皮損消退<30%,瘙癢如前。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臨床療效 治療2周后,32例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59.38%;治療4周后,治療總有效率為81.25%。見表1。

表1 32例頭皮脂溢性皮炎患者治療2、4周后臨床療效[例(%)]
(2)不良反應 治療期間,6例患者出現頭皮干燥,頭發明顯干枯不適,外用護發素可緩解,1例患者因不耐受中途退出治療。
頭皮脂溢性皮炎是皮膚科常見疾病,現代醫學認為其與馬拉色菌、免疫功能異常、皮膚屏障功能受損、皮脂分泌旺盛及遺傳等因素有關,治療主要以抗真菌、抑制油脂分泌為主。目前臨床廣泛應用2%酮康唑洗劑(采樂洗劑)外洗治療頭皮脂溢性皮炎,對減少頭皮鱗屑、緩解瘙癢效果較好,但臨床復發率高。究其原因可能與馬拉色菌僅僅是頭皮脂溢性皮炎發病原因之一有關。頭皮脂溢性皮炎屬于中醫“白屑風”范疇,病因與感受風、濕、熱、蟲等外邪有關。《外科正宗》曰:“白屑風多生于頭、面、耳、項、發中,初起微癢,久則漸生白屑,疊疊飛起,脫之又生。此皆起于熱體當風,風熱所化。”從皮膚科諸病來看,頭面部皮膚感邪易從熱化,脂溢性皮炎皮損多表現為紅斑、脫屑、油脂溢出,辨證屬濕熱,治宜清熱除濕止癢。因本病病位在頭皮,顯露于外,用藥方便,故以中藥外洗直達病所,有利于快速緩解病情。外洗方中大黃、馬齒莧、地錦草、忍冬藤清熱解毒,黃精滋陰清熱,紫草涼血清熱,枯礬、白鮮皮收濕止癢,全方共奏清熱除濕止癢之效。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大黃[3]、馬齒莧[4]、黃精[5]、紫草[6]、地錦草[7]、白鮮皮[8]均有抑制細菌及真菌生長的作用,這可能是自擬方治療頭皮脂溢性皮炎有效的原因之一。此外,局部菌群失調亦可能與脂溢性皮炎的發生有關[9],自擬方通過多結構、多靶點途徑抑制細菌滋生,重建皮膚正常菌群,也可能是其治療頭皮脂溢性皮炎有效的原因之一。陳雪燕等[10]采用具有抗真菌、細菌作用的香柏波治療頭皮脂溢性皮炎,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與本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本研究結果顯示,自擬外洗方對酮康唑洗劑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仍可取得較好的療效,值得臨床進一步觀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