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 綺
(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中醫醫院,廣東 廣州510470)
結腸癌是一種臨床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均較高。全身化療是控制中晚期結腸癌腫瘤轉移的主要治療手段[1],但化療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如消化道反應、免疫力降低和造血系統抑制等,將進一步降低患者營養狀況。而大多數結腸癌患者都存在營養不良現象,營養不良會導致癌癥患者對化療的耐受性降低,因此,如何改善晚期結腸癌患者的營養狀況成為治療的關鍵[2]。本研究主要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對中晚期結腸癌患者營養狀況及免疫功能的影響,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廣州市白云區中醫醫院就診的60例結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48~70歲,平均(59.01±6.84)歲;其中Ⅲ期12例,Ⅳ期18例。觀察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49~72歲,平均(59.78±6.51)歲;其中Ⅲ期13例,Ⅳ期1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經病理檢查確診為結腸癌;分期為Ⅲ~Ⅳ期;預計存活時間3個月以上;意識清楚,認知、交流功能正常;對本研究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合并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應用免疫抑制劑者;無法承受化療者;腫瘤晚期有遠處轉移或局部廣泛浸潤僅可行姑息切除者;既往行放療者;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活動性結核者;不能堅持完成化療療程者。
2.1 對照組 化療期間給予腸內營養干預。留置胃管,給予腸內營養混懸液(TP-MCT)[紐迪希亞制藥(無錫)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3283]。抗腫瘤治療前按15 kCal/kg補充能量,熱氮比為150 kCal∶1 g,糖脂比為1∶1,適量補充電解質等各種微量元素;治療后按20 kCal/kg增加能量,原配方不變。若患者在化療期間發生Ⅱ級或以上的消化道反應,可根據反應程度給予相應的能量補充,且通過口服或鼻飼腸內營養粉補充。觀察4周。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人參養榮湯治療。處方組成:黃芪20 g,人參片、白芍、白術、當歸、熟地黃、甘草片、制遠志各10 g,五味子、茯苓各6 g,陳皮5 g,肉桂3 g。每日1劑,水煎取汁后分2次服用。觀察4周。
3.1 觀察指標 ①營養狀況:主要觀察兩組患者體質量、總蛋白、白蛋白變化。②體力狀況評分(KPS)。③不良反應:比較兩組患者化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白細胞下降、血小板下降及消化道癥狀。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營養狀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體質量、白蛋白、總蛋白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體質量、白蛋白、總蛋白均優于治療前及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結腸癌患者治療前后營養狀況比較(±s)

表1 兩組結腸癌患者治療前后營養狀況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體質量(kg) 白蛋白(g/L) 總蛋白(g/L)觀察組 30 治療前 45.12±5.62 34.06±4.89 58.34±4.28治療后 59.72±6.48△▲37.58±3.09△▲61.41±2.28△▲對照組 30 治療前 45.68±5.04 34.27±4.43 57.97±4.86治療后 51.03±5.27△33.72±2.18 56.08±3.15
(2)KPS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KP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KPS評分均高于治療前及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結腸癌患者治療前后體力狀況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結腸癌患者治療前后體力狀況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0 51.3±9.8 64.3±9.0△▲對照組 30 49.8±6.0 52.7±6.1△
(3)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化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3.33%,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結腸癌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例)
結腸癌是消化道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其發病率逐年升高。結腸癌發病機制復雜,早期無特異性癥狀,診斷困難,許多患者就診時已為中晚期或有遠處轉移[3]。目前中醫藥治療中晚期結腸癌獲得滿意效果。人參養榮湯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應用于多種癌癥患者,臨床療效較好[4]。常彥祥等[5]在CEF方案化療基礎上加用人參養榮湯治療乳腺癌患者,結果顯示,其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減弱骨髓抑制、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蒲香蓉等[6]在腸內營養的基礎上應用人參養榮湯治療中晚期結腸癌患者,結果表明其有利于改善患者化療期間的營養狀況。
筆者探討人參養榮湯聯合腸內營養治療中晚期結腸癌患者的療效,結果顯示,4周后觀察組患者的營養狀況和體力狀況評分均有相應程度的好轉,且化療期間不良反應較低,表明人參養榮湯對中晚期結腸癌患者的營養狀況及化療不良反應均有積極的改善作用。中醫認為化療藥物可損傷人體正氣,破壞臟器功能,尤其損傷脾胃。脾胃為后天之本,脾失健運,胃失和降,則氣血生化無源,可見厭食、惡心和嘔吐等癥狀,屬脾胃不和、氣血虧虛之證。人參養榮湯中黃芪與當歸配伍可生氣血;熟地黃滋陰養血、生精補髓;白芍補血斂陰調血;白術益氣健脾;五味子、遠志寧心安神;肉桂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溫通經脈;甘草益氣和中。諸藥合用,具有益氣補血、養心安神的作用[7]。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人參養榮湯中人參、黃芪、白術、枸杞子、當歸、白芍、熟地黃等藥物含有多種營養成分,有助于改善化療患者的營養狀況,長期服用人參養榮湯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消化道癥狀,這可能與其成分有止嘔作用有關[8]。
綜上所述,在腸內營養基礎上聯合人參養榮湯可以改善晚期結腸癌患者化療期間的營養狀況,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提高患者對化療的耐受性。但對其改善化療患者營養狀況的機制還需做進一步的系統研究,進而為人參養榮湯的臨床應用及推廣提供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