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超敏
(浙江省人民醫院 胃腸外科,浙江 杭州 310014)
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在胃癌臨床治療中廣泛應用,而術后早期的腸功能恢復問題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1-2]。隨著快速康復理念[3]的提出,床上踏車運動已經普遍應用于臨床康復[4]。床上踏車運動能夠提高患者肌力、心血管功能、關節活動度,安全有效且不需要患者具備站立體位下的動態平衡能力[5]。本研究對腹腔鏡胃癌手術患者術后實施床上踏車運動,觀察其對患者術后腸功能恢復的效果。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浙江省人民醫院胃腸外科2017年1月—10月實施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治療的患者100例。納入標準:①術前通過電子胃鏡取活體組織病理檢查確診為胃癌;②手術在全腹腔鏡下完成;③認知能力正常;④下肢功能健全;⑤術后生命體征穩定。排除標準:①肢體活動異常;②生命體征不穩定;③術后發生并發癥;④腹腔鏡中轉開腹。100例患者手術在全身麻醉氣管插管下完成,手術時間2~4 h、平均3.0±0.1 h,術中出血量50~150 mL、平均90.0±15.0 mL,術后麻醉清醒后拔除氣管插管返回病房。其中,2017年1月—5月實施的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治療患者50例為對照組,2017年6月—10月實施的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治療患者50例為觀察組。對照組男40例、女10例,年齡31~82歲、平均58.92±9.69歲;觀察組男38例、女12例,年齡29~84歲、平均59.18±10.0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選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干預方法
1.2.1 對照組 患者術后返回病房取低半臥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靜,光線、溫濕度適宜,予心電監護,低流量持續吸氧。麻醉清醒后即刻指導患者進行握拳、屈伸足背、肘關節運動、翻身活動。術后次日指導抬臀、膝關節屈伸等運動,術后第1天患者如無頭暈、心慌、出血,疼痛數字評分量表(NRS)評估評分<4分,肌力>4級,則指導患者按床上坐起,床邊坐起,床邊站立的步驟循序漸進進行下床活動,上午、下午各1次。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干預方法基礎上,采用康復訓練非電動型腳踏車進行床上踏車運動。踏車金屬固定架為不銹鋼材質,同時定制長約34 cm,高約27 cm,斜面約38 cm的直角三角形支架,斜面角度約30°,將踏車利用牢固材料固定在金屬固定架上。術后第一天,觀察組患者開始每天4次的床上踏車運動,選擇各項治療結束的時間段,每次10 min,調節阻力為中檔模式,進行至患者第一次排便即可停止使用。操作步驟;床頭抬高30°,腳踏車放置床尾,妥善固定,協助患者將雙腳套入腳踏板內,記錄運動開始時間,觀察并記錄監護儀上心率、血壓、SpO2、呼吸,及時聽取患者主訴,無干擾狀態下監護儀報警1次或患者主訴頭暈、心慌、傷口疼痛等立即停止運動,每次結束后聽診患者腸鳴音,患者肛門排氣、排便及時告知責任護士并記錄。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排便時間。觀察患者基礎心率、血壓、SpO2、呼吸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 22.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術后腸功能恢復情況 觀察組患者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排便時間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腸功能恢復情況
2.2 心率、血壓、SpO2、呼吸情況 觀察組床上踏車運動后10 min的心率、血壓、SpO2、呼吸于運動結束后恢復到基礎水平,運動前后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患者床上踏車運動前后心率、血壓、SpO2、呼吸情況
由于胃腸道損傷嚴重,胃腫瘤根治術患者術后易出現胃腸道功能下降,甚至出現功能紊亂;同時術后患者體能虛弱、術后傷口疼痛等原因會限制其運動而影響預后。研究表明[6],早期活動能使患者首次排氣時間和進食時間都提前,能提高患者術后日常生活能力,并且不增加并發癥的發生。另有研究顯示[7-8],早期活動可顯著降低胃癌根治術患者胃乏力發生率,改善患者胃腸功能,促進腸蠕動恢復,有效減少并發癥。
床上踏車運動為早期活動中主動運動方式之一[9],簡單易行、安全有效。本研究結果表明,實施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治療的患者采用床上踏車運動后,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排便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提示床上踏車運動能促進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治療患者術后胃腸道功能的恢復,其可能原因:(1)早期運動能提高支配內臟的植物神經功能,降低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迷走神經張力,促進腹腔內血液循環,改善腹腔胃腸道血液灌注與氧供給[10];(2)踏車運動可間接增加胃腸蠕動腸袢間摩擦力,降低胃腸蠕動與腹膜、腸系膜、大血管之間阻力,促進腸蠕動,使腹腔內各種內里相互適應維持內臟活動,減輕各種腸道不適癥狀,增加消化液分泌,增進食欲,加快機體各機能恢復,有利于切口愈合,減少術后感染率[11];(3)術后適量運動鍛煉在精神和心理上起到調護作用,使體質與心理活動互相促進,形成恢復期的良性循環,促進全身各系統功能恢復[12]。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床上踏車運動前后心率、血壓、SpO2、呼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亦未發生意外事件,提示踏車運動對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患者具有一定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