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常寧市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陳 政,張亨溢,汪 輝,陳慧卿
(1.湖南工學院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2;2.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重慶 北碚 400715;3.湖南交通工程學院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1;4.湖南交通工程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1)
常寧市位于湖南省南部,衡陽市西南部,湘江中游;地處東經112°07′-112°41′,北緯26°07′-26°36′,總面積2046.6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積1.0%,在全省縣市中,面積居第五十二位,衡陽市的七個縣(市)中排名第五.東側以耒陽市為界,南部為貴陽,西為祁陽縣,北部為湘江、祁東縣,北部為衡南縣.南部地形高,北部低,大致呈兩級階梯形分布,南部是南嶺山簇余脈的塔山和大義山,山峰高聳,構成南方的自然屏障,為第一級階梯[1].北部平原,丘陵縱橫交錯,海拔200多米,地形起伏,為第二階梯.境內有山地、丘陵和平原區三種地形類型,其中山地、丘陵和平原區分別占常寧市總面積的37.6%、26%和37.4%.氣候,由于地處南嶺南部和北部,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塔山、大義山綿亙南部,盆地中部偏低,空氣保持良好,春秋兩季天氣多變.年降水量、氣溫、日照等氣象要素變化無常[2].
一個鄉村的地名既能顯現鄉村的經濟、政治、社會情況,又能展現鄉村的文化底蘊和個性特征.地名規劃是鄉村規劃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種非物質規劃能夠引導鄉村經營和管制.但是,隨著鄉村化進程的加速,鄉村化趨同現象明顯,鄉村文化特色逐漸模糊,這就為地名規劃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體現文化,又要彰顯技術.同時,這一時代背景為常寧市的行政村名命名提供了新思路,即將常寧市的村名命名和鄉村文化特色結合起來,探索鄉村文化特色普遍缺乏的背景下常寧市村名命名如何很好的反映其鄉村文化特色.
地名是賦予每個地理實體的專有名詞,具有時代和空間的特征,可以反映地理分布區域的文化空間過程,可以推斷出某種文化事物或現象的傳播過程.地名也有很強的社會功能.地名是一種語言符號,與其他語言符號一樣,具有任意性和規定性的特點.語言符號的任意性意味著符號者與被表征者之間的關系是任意的,而不是必然的,是由社會約定俗成的.這種習俗一旦得到社會的認可,就不能隨便改變[3].但這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也許是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再加上工業革命后,城鎮化的腳步不斷加快,有的村莊消失了,有的被兼并了,所以會衍生出一個新的地名,不再使用原來的地名.因此不難看出,地名屬于文化景觀,深受文化景觀的影響,也因為地名是人賦予的,人是自然群體,也會受到周圍自然因素的影響,因此地名也受到自然因素的極大影響.因此,本文從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兩個方面對地名數據進行了分析和處理[4].

表1 常寧市367個建制名得名歸因統計表
注:本表數據由常寧市民政局提供的《常寧市全市合并村情況表》(2016年)為統計依據.
本文共收錄常寧市367個行政村名稱,包括常寧市22個鄉鎮(鎮、街道)所有行政村的地名(見表1).然后,本文對行政村名稱的地理環境要素進行了統計分析,將其分為兩類: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將行政村名劃分為地形、水文、動植物、方位角(包括距離)、礦藏(含巖石)、意愿等六大類:建筑(包括軍事)、經濟(包括交通、工程、用具)、意志、數字、姓氏和物品.應當補充的是,由于許多地名不僅屬于一種類型,而且同時屬于兩種類型,例如羅橋鎮的東橋村,“東”屬于方位類,“橋”屬于建筑范疇,因此它既屬于方位角,又屬于建筑,例如洋泉鎮東塘村,它既屬于方位又屬于水文.因此,經過分類總結后的行政村名稱總數并不等于長常寧市行政村名稱總數,但這并不影響對數據和總結結果的分析和研究[5].

表2 常寧市自然類命名建制村統計表
注:本表數據由常寧市民政局提供的《常寧市全市合并村情況表》(2016年)為統計依據.

表3 常寧市人文類命名建制村統計表
注:本表數據由常寧市民政局提供的《常寧市全市合并村情況表》(2016年)為統計依據.
地名,是隨著人們聚居而發生的必然現象,因地得名,以名辨地,是命名的一般規律,正如南宋王觀國《學林新編·揚》所說的,“古人建立州縣,或由山名,或因水名,或因事跡而為之名.非此三者,而以意創立,則取美名”,古今得名大致同理,因此,本文根據古人的命名規律,來分析常寧行政村名命名現狀及得失[6].
常寧市新合并的367個行政村名上用詞一共76個,其中出現1次的有口、觀、門、巖、寨、堡、盤、土、泥、關、池、巷、車、岐、斗、保、排、洪、景、院、干、丫、坦、坵、坊、堰、圍、墻、中、青、竹、桐等36個,出現2次的有陂、灣、沙、港、園、州、蓬、角、廟、坳、莊、塔、屋、邊、培等15個,出現3次的有源、平、家、林、鋪、河、洋等7個,3次以上的18個,各詞在鄉鎮中的具體分布列如表4:

表4 常寧市行政村名中的通名漢字出現頻次4次以上情況統計表
注:本表數據由常寧市民政局提供的《常寧市全市合并村情況表》為統計依據.
地形地貌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礎,每個地區的地形都千差萬別,所以具有地域性和獨特性.這種差異性同時會對各個區域的人們產生不同的影響.常寧市地處丘陵地帶,地勢南高北低,大致呈兩級階梯分布,地貌類型以崗地、山地、平原為主,山地占總面積25.56%,丘陵占17.01%,崗地占27.78%,平原占25.41%,水面占4.24%.在常寧市的22個鄉鎮中,地形類地名中比重較大的是三角塘鎮、板橋鎮和蘭江鄉以及宜陽街道,這四個鄉鎮占地形類地名總數的44.6%.在統計地形類的地名時,常寧市的地形類的地名共計56條,占總數的13.84%,在自然地理環境要素類地名中占21.14%.在統計分類的過程中不難看出,常寧市表征地形類的地名主要用字有:山(是指地殼上升地區經河流切割而成,并且在地面上由土石構成突隆的這一部分)、坪(山間較大平地)、洲(水中或岸邊的陸地)、嶺(高大的山脈或延綿的山崗)、沖、頭等.其中又以山、坪、洲這三個字比重更高,這類地名大多分布在三角塘鎮、并新河鎮與板橋鎮.以“山”來命名的有16個,所占地形類比重也是比較高的,境內有新河鎮板橋鎮黃山村、洋泉鎮泰山村、蘭江鄉元山村、大堡鄉排山村、蓬塘鄉金山村等.這類地名大多分布在蘭江鄉、羅橋鎮、洋泉鎮和大堡鄉.這樣的分布狀況跟這四個地區區域內多山的地形狀況有關.以“坪”字命名的境內,如白沙鎮觀坪村、三角塘鎮七坪村;以“嶺”字命名的境內,如新河鎮陶嶺村、煙洲鎮矮嶺村;以“洲”字命名的,如新河鎮柏洲村、洋泉鎮洋洲村.

表5 常寧市各鄉鎮地形類地名出現頻次高的通過用字統計表
水是萬物生命之源,農業的發展必定離不開水,而常寧作為農業大市,其文明的形成是離不開的,所以水文對地名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在常寧市自然類行政村名中,水文類行政村名一共有51個,是常寧市行政村名影響力較大的一類.常寧市表征水文類的地名主要用字有:江(本義專指長江,后多引申為大河流的通稱)、泉(指從地下流出的甘甜水)、河(水道的通稱)、湖(四周為陸地,中間有一大片積水)、溪(山間小河溝)、洞(深坑或天然的深穴)、井(人工挖成的滲水的深洞)、洋等.其中江、泉、湖的地名所占比例最大,江、泉兩類各有16個,占水文類總數的62.75%,比例之高可謂是占了水文類地名的半壁江山.以“江”字命名的村名,如湘江、西江等,在江類16個地名中,新河鎮的湘江村,就是因村臨湖南境內第一大河(湘江)而得名;塔山瑤族鄉的西江村、東江村,就是依據西江而命名,可見湘江、西江對于這些沿岸農村的地名形成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常寧市帶“泉”字的地名也有16個,比例是很高的,如:蓬塘鄉的虎泉村、煙洲鎮的石泉村、大泉村等;帶“河”字的地名境內有新河鎮的河州江村,白沙鎮的茭河村等;帶“湖”字的地名境內有大堡鄉到湖村,蘭江鄉湖塘村等;帶“溪”字的地名境內有勝橋鎮石溪村,官嶺鎮雙溪村等;帶“洞”字的地名境內有宜陽街道上洞村、蘭江鄉洞山村等;帶“井”字的地名境內有蓬塘鄉李井村、天堂山譚井村等.

表6 常寧市各鄉鎮水文類地名出現頻次高的通過用字統計表
動物和植物共同組成了地球表面的生物圈層,生物參與各種地理過程和不同地理環境的形成,并常常成為地理景觀最突出的特征.基于生物如此重要的作用,動植物也會對當地的地名命名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常寧市的氣候環境適宜,四季分明,適宜多種動植物生存,因此動植物種類繁多.根據數據統計的結果,把植物類地名主要是柏(常綠喬木,喜溫抗寒,也是園林觀賞樹種,象征堅強不屈的品格)、竹(一種南方常見植物,中空質硬,可做器具等)和樹(木本植物之總名)三字,分別出現6次、6次和5次.以“柏”命名的境內有水口山鎮松柏村、新河鎮柏洲村等;以“竹”命名的境內有塔山瑤族鄉蒲竹村、天堂山白竹村等.以“樹”字命名的又以楓樹和杉樹最多.如羅橋鎮大楓樹村、大堡鄉楓樹村、洋泉鎮杉樹村和杉橋村等.常寧是楠竹之鄉,以“竹”命名的村名較多,境內有勝橋鎮竹和村、官嶺鎮竹塘村、大堡鄉高竹村、塔山瑤族鄉蒲竹村、西嶺鎮青竹村和天堂山白竹村6個;常寧也是茶油之鄉,茶油樹別名茶樹、茶子樹,常綠小喬木,其種子可榨油供食用,新河鎮有茶樹村、宜陽街道有茶園村.動物類地名不多,其中,馬,多指供人役使的牲畜.蘭江鄉的老鴉橋村、板橋鎮的雞公塘村,板橋鎮的漁池村、水口山鎮的大漁村、蓬塘鄉的虎泉村.
東、西、南、北為基本方位,東南、東北等為中間方位.在常寧提到方位好多時候都與風水學掛鉤,與許多風水學知識密切相關,反映了古人博大精深的文化.對數據進行分析的時候主要運用分類的方位詞有:東、南、西、北、上、中、下、前、后等,從表7中可以看出常寧市方位類地名的分布狀況,其中,洋泉鎮和板橋鎮的方位類地名最多,其次是洋泉鎮和白沙鎮.在方位類地名中,運用“西(古人以背向日出方向為西)”、“南(早晨面對太陽,右手的一邊)”字所占的份額最大,以“西”命名的村名境內有官嶺鎮西塘村等8個,以“南”命名的村名境內也有白沙鎮南陵村等8個;以“東”(古人以面向日出方向為東)命名的村名境內有洋泉鎮東山村等5個;以“中”(與四周等距離的位置)命名的村名境內有廟前鎮中田村等4個;以“上”(指位于上方的)命名的村名境內有蘭江鄉的上莊村等4個.從上述的分析結果可知,常寧市的方位類地名主要分布在洋泉鎮.洋泉鎮運用方位命名地名這跟當地悠久的歷史文化是分不開的,因為洋泉鎮系常寧比較邊緣鄉鎮,這里的先輩多愛以方位來命名地名,一方面方便明確該地的地理方位,另一方面也便于識記,所以由此可見,方位類地名聚集的地方,大多是歷史文化悠久的地區.

表7 常寧市各鄉鎮方位類地名出現頻次高的通過用字統計表
在分析常寧市地名數據時發現,該市的地名類型還與其他許多自然地理要素相關,例如:顏色、礦藏、巖石、距離等.這幾個雖然沒有前面分析的那幾種類型所占的比例大,但對常寧市自然類地名產生一定的影響.表示顏色的地名用字主要集中在:黃(像油菜花的顏色)、白(像雪一樣的顏色)、金(具有光澤、延展性,容易傳熱和導電的固體一類的通稱)等.其中以“黃”字命名村名所占比例最大,境內有蓬塘鄉黃岐村、白沙鎮黃源村、板橋鎮黃山村等.其次是“白”字,有柏坊鎮東白村,天堂山白竹村.表示礦藏的地名主要用字有:金和鐵等.以“金”命名的村名有蓬塘鄉金山村等、廟前鎮金龍村、宜陽街道金塘村等,顯而易見,這個跟常寧多金礦有關.表示巖石的地名主要體現在:沙(非常細碎的石粒)、石這二字上.如羅橋鎮的石盤村;水口山鎮獨石村;煙洲鎮的磨石村、柏坊鎮沙水村、板橋鎮干沙港村等等.

表8 常寧市各鄉鎮其他自然要素類地名出現頻次高的通過用字統計表

表9 常寧市各鄉鎮經濟類地名出現頻次高的通過用字統計表
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體現了社會的進步,同樣自然環境也是影響經濟活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由于每個區域的自然環境的差異,也反映出經濟發展水平的差別化,還因為某一行業利用當地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迅速的發展起來,在該區域發展壯大,由于經濟的集聚效應,促進了該行業在此地迅速發展,形成該地特有的一種經濟形態,以至于引起當地居民的注意,影響到當地人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潛移默化地影響到人們對地名的命名時,不由自主地將經濟要素體現到地名文化當中.在收錄的常寧市行政村名當中,表征經濟活動的用字主要有:市(買賣交易)、田(種植莊稼的水田)、長(較遠交通距離)、鋪(鄉間小店鋪)等等.境內有柏坊鎮桐市村、羅橋鎮羅市村、三角塘鎮朱田村、板橋鎮丫田村、三角塘鎮新鋪村、三角塘鎮長江村、板橋鎮長沖鋪村等.
這類地名主要是指人類建造的一些工程建筑,用于改善自然環境給人類帶來的一些不利影響,使得人類能在此處更好地生活.體現工程類的用字主要有:塘(由人工開挖而的蓄水池)、堰、港等.在常寧市的行政村名中使用“塘”來命名的有33個,是各種類別地名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一個.如三角塘鎮瑤塘村、蓬塘鄉生塘村、西嶺鎮西塘村、蔭田鎮松塘村、板橋鎮雞公塘村、勝橋鎮大塘村等等,其中最多的是板橋鎮和三角塘鎮各有5個,宜陽街道、官嶺鎮各有4個,蔭田鎮、蓬塘鄉、蘭江鄉各有3個,勝橋鎮有2個,新河鎮、柏坊鎮、洋泉鎮和西嶺鎮也有1個.堰、港都很少,以堰命名的有2個,以港命名的有1個.
常寧以丘陵山區這里歷代戰亂、自然災害等比較嚴重,自古以來當地民眾都希望生活安樂、社會安定,于是將美好的愿望融入本地地名.“常寧”市名即系意愿類地名,充分表達了當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所以在常寧全市行政村名中這類地名最多,這是其他地區很少有的.說明常寧人們更喜歡運用太平、幸福、平安、祿福等美好的詞來祈求天地來保佑自己的家鄉,也表達了常寧人們對自己家鄉的熱愛之情,如羅橋鎮紅旗村、利群村、和群村,官嶺鎮太平村,蔭田鎮新華村和紅星村,三角塘鎮的幸福村和群富村,西嶺鎮的平安村,白沙鎮和諧村、光榮村,宜陽街道祿福村、萬壽村等.這類的地名用字主要有:新(剛出現剛產生的事物)、聯(連接、結合在一塊)、龍(傳說中并不實存的吉祥動物)、和(友好善處)、興(建立、豎起)、太(非常、特別的)等.用“新”來命名的如水口山鎮新華村、宜陽街道新建村;用“聯”來命名的如水口山鎮金聯村、大堡鄉聯豐村;用“龍”來命名的如洋泉鎮水龍村、廟前鎮金龍村;用“和”來命名如煙洲鎮良和村、勝橋鎮竹和村;用“興”來命名的如新河鎮興旺村、大堡鄉復興村;用“太”來命名的如新河鎮太江村、板橋鎮太坵村.這類字在常寧還很多,如,官嶺鎮太平村、蓬塘鄉平洲村的“平”字(安樂平靜之意),如蔭田鎮豐源村、勝橋鎮相豐村“豐”字(表示盛,多,大之意).

表10 常寧市各鄉鎮意愿類地名出現頻次高的通過用字統計表
在地名中的命名方式中這類地名主要由數詞或是數量詞加上其他類別的詞復合而成.用“雙”來命名的,如水口山鎮雙發村、塔山瑤族鄉雙河村.用“元(有頭、首、始之意)”來命名的,如培元街道培元村、蘭江鄉元山村、大堡鄉元目村;當然,在常寧有時“元”與“園”(指園子或者公園)相通,如洋泉鎮樂元村、勝橋鎮田元村、官嶺鎮麥元村、宜陽街道茶園村和塔山瑤族鄉獅園村等.
以姓氏作為地名反映本地宗法觀念.姓氏自古就被標識成一個人的家族血緣關系的標志和符號.所以古往今來,人們往往以“姓氏+家+地”的方式來命名村落.不過姓氏類命名在常寧市不多,只有譚、張、李、楊、王、陳等6個姓氏,最多的是“王”字(代表王姓聚居地),如官嶺鎮馬王塘村、新河鎮王莊村、板橋鎮王官屯村、勝橋鎮王店子村、洋泉鎮王灣村等;其次是“譚”字(指譚姓聚居地),天堂山有譚井村;“張”字(多指張姓聚居地),蔭田鎮有張力村;“李”字(指李姓聚居地),官嶺鎮有李井村;“楊”字(指楊姓聚居地),蓬塘鄉有楊塘村;“陳”字(指陳姓聚居地),洋泉鎮有陳橋村.
常寧市建筑類也不多,表征建筑類的地名的用字主要有:橋(人工架設在河道或空中,或供人通告的建筑物)、屋(即房間、房屋)、塔、坊、廟等.按照數量是多的是“橋”字,共18個,如大堡鄉的橋頭村,蘭江鄉的老鴉橋村等,此外,在22個鄉鎮名中還有3個帶有“橋”字,用“橋”字來命名地名的數量多,說明常寧市的河流數量不少.用“屋”字來命名,有三角塘鎮老屋村、宜陽街道大屋村、羅橋鎮新屋村;用“塔”字命名地名有塔山瑤族鄉松塔村和塔山村;用“坊”字來命名地名只有柏坊鎮柏坊村一個.
常寧市沒有成立地名規劃的設計指導委員,行政村名特色不鮮明,所代表的鄉村文化不突出,很多地名缺乏與鄉村文化特色的聯系,不能令人印象深刻,全市各鄉鎮相似的地名還容易令人混淆,起不到鄉村名片的作用.在這次行政區劃改革中,多地一名現象仍然存在.目前常寧市的西塘行政村有兩個,西嶺兩鎮有一個,官嶺鎮也有一個,同樣新建村、先鋒村和太平村也各有兩處,宜陽街道和柏坊鎮都有新建村,蓬塘鄉和板橋鎮都有先鋒村,蓬塘鄉和官嶺鎮都有太平村.這種情況不僅給地方政府的管理帶來不便,也給這些行政村的地方形象建設造成一些的困難.
隨著鄉村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村名命名偏重引導地名的標準化命名和行政管理,地名設計中隨機性和跟風性比較強,對地名資源利用不充分、地名資源需要系統利用和規劃等問題越來越突出.現行的村名命名還沒有具體的規劃,統一按照2014年《衡陽市地名管理辦法實施細則》要求開展規劃工作,仍未形成一套有效、系統化的適用方法[7].目前常寧市地名資料不完善,成果轉換進展緩慢,致使地名公共服務體系與現實不配套.主要表現在:借助互聯網絡開設專業的常寧地名網站、電子地圖等現代化的通信手段起步較晚,地名信息查詢、電話問路等公共服務平臺落后,在服務于社會和方便人們群眾方面有待進一步提高.
村名命名管理牽涉到民政、發改、規劃、住建、國土、公安等多個部門,需要各部門通力協作、各盡其責.2010年9月,衡陽市就頒布了《衡陽市地名管理辦法》,對相關職能部門的工作職責做出了明確的規定,2014年3月又出臺了《衡陽市地名管理辦法實施細則》,規定了地名命名及更名、地名標準化處理、地名的有償冠名、標準地名的適用、地名標志的設置與管理等內容.但從實施情況看,其有效執行度還有待提高,村名命名管理工作沒有建立起高效的工作體制,無法凝聚各方力量,導致常寧市村名命名管理工作滯后,至今未形成《常寧市地名規劃》.
常寧森林覆蓋率54%以上,是“省級文明城市”、“省級園林城市”;歷史人文底蘊厚重,是全國版畫之鄉,水口山礦冶遺址已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方富貴君的《山水大義》一書,以“義”總領常寧山水人文,這是打開常寧山水人文的一扇新的窗口.以“義”統帥常寧山水人文的靈魂:山有義,水有義,人有義,這也正是常寧人文的底藴.結合常寧市鄉村文化特色,常寧市行政村名總體規劃應以凸顯鄉村文化特色為行政村名命名的總目標和新思路.
基于鄉村文化特色法的行政村名命名可以使某些已經消失且內涵豐富、底蘊深厚的老地名進行就地延用、恢復或派生,能夠保護好地名文化的精髓,將常寧文化強市戰略在行政村名命名中得到保護、傳承和更新,實現保護和發展的共贏.在新一輪行政村地名規劃工作中,常寧市并沒有切實貫徹國務院地名管理條例中“地名管理應當從我國地名的歷史和現狀出發,保持地名的相對穩定”的原則.在2015年常寧市行政村區劃調整過程中,現行的367個行政村名有48個是新村名,例如宜陽街道辦事處出現義田村、培元村,三角塘鎮出現群富村、毛市村、瑤塘村、大義山村等新的行政村名.特別是白沙鎮前28個建制村,合并后則減少到15個建制村,但這15個村名中有10個是新村名.因此,對行政村名的規劃和管理應以尊重歷史、照顧習慣的科學態度,切實堅持“可改可不改的地名,一般不改,以保持地名的穩定”的原則.
常寧市的自然地理要素類行政村名源于自然環境因素的影響,然而,人文地理要素類行政村名更多的是深受歷史文化的熏陶,而且地名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會隨著社會歷史的進程和地理環境的變化而發生改變.地名深受地理環境的影響,也因此而成為記錄當地地理環境的活化石.常寧市地處江南丘陵,其西部緊靠武陵山區,南邊毗鄰南嶺,東邊是羅霄山脈,地形條件復雜,正是由于其復雜的自然環境,形成了特殊的自然類地名的文化景觀,尤其是地形類地名,通過地名的分布狀況可以反映出常寧市的地形地貌狀況.所以說,地名景觀對自然環境有指示作用.
在行政村名的命名中,會深受歷史文化的影響,使得地名景觀留下當地歷史文化的烙印,并且形成了獨特的人文類地名文化景觀,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保護和繼承好這些寶貴豐富的地名人文資源.常寧市深受荊楚文化的影響,因此,在常寧市的行政村名中也深深的融入了這一獨特的歷史積淀,使得常寧市行政村名景觀蘊含了更加深厚的文化特征和更加顯著的地域特征.本文通過對常寧市行政村名進行數量統計和地理空間的分析,反映出這種地名景觀的形成主要是源自于其獨特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環境.
總之,行政村名是人們賦予某一特定空間位置上自然和人文地理實體的專有名稱,是人們進行社交活動的重要的工具,往往會成為一個地域上的文化載體,成為一種獨特的地域文化象征,從而成為社會發展和歷史進步的文化寶藏.[8]因此,在今后應該更加重視將常寧市的鄉村文化特色與行政村名命名結合起來,使行政村名文化發揮其強大的指示作用,從而能夠很好的表達常寧市的歷史文化、鄉村魅力及鄉村發展水平,對鄉村文化特色的表達和體現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