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如江
(滁州城市職業學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由張學新于2014年正式提出,也可簡稱為 PAD 課堂.自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正式提出后,國內關于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便從未停止過.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倡導將課堂一半時間用于教師的知識講授,一半時間用于學生的討論式學習[1].對分課堂教學模式與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存在很大不同,它倡導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討論式學習的方式實現對相關知識的探究.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是一種先進教學模式,目前很多教師均在自身學科教學領域應用了對分課堂教學模式,且取得一定成效.但關于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兒科臨床實習帶教中的應用研究卻極少.基于此種情況,有必要對如何在兒科臨床實習帶教中有效應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深入探研.
以滁州城市職業學院附屬醫院的60名兒科實習生為研究對象.為驗證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兒科臨床實習帶教中的應用成效,將60名研究對象分為兩組,每組30人,一組為實驗組,一組為對照組.在實驗組采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進行臨床實習帶教教學,在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進行臨床實習實習帶教.
具體研究過程中運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如下:(1)文獻研究法.通過知網搜索與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相關的文獻研究資料,獲取理論上尤其是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應用策略方面的指導.(2)行動研究法.2018年9月-2019年3月期間,對30名實驗組同學采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進行臨床實習帶教.(3)數理統計法.行動研究結束后,進行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應用效果驗證.運用SPSS19.0對研究所得數據進行處理,并對具體結果實施深入分析.
本次研究過程中,對實驗組30名同學在兒科臨床實習帶教中應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具體應用策略如下:
任何有效教學模式的應用均離不開新課導入.研究表明,有效的新課導入有助于促進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兒科臨床實習帶教中的應用效率提升.因此,實習帶教教師決定采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實施教學前,必須在新課導入的設計方面多下功夫.
例如,在兒科模擬技能臨床理論教學中,執教“氣管插管術”時,教師是如此實現新課導入的:用多媒體呈現案例:李欣怡,女,5歲,因犯重癥肺炎入院治療.入院第二天時,在吸氧狀態下出現嚴重呼吸困難.據診斷,該患者目前的血氧飽和度降為80%,二氧化碳潴留、氧分壓低.請問在此情況下,作為住院醫生的你應做何處理?問題提出后,同學們立即陷入思考,并紛紛給出答案.經過教師肯定,最終一致認為此事采用氣管內插管的急救方式更為有效.通過該案例的直觀呈現和問題討論,最終有效呈現本節課學習主題——氣管插管術.該新課導入策略的有效應用不僅激發了同學們的新課學習興趣,為接下來的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有效應用同樣打下了堅實基礎.
對分課堂教學模式雖然倡導將課堂一半時間用于知識講授,一半時間用于學生討論式學習,但為激發學生新課學習興趣,提升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成效,有效的新課導入必不可少.新課導入是一堂課的開始,對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應用成效的提升可起到有效引領作用.
知識講授環節為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重要應用環節.為提升知識講授環節的教學效率,實習帶教教師需提前進行教學設計,合理安排知識講授進程,盡可能利用課堂一半教學時間高效率實現知識講授.
例如,在兒科模擬技能臨床理論教學中,執教“氣管插管術”時,實習帶教教師在教學設計階段確立的教學內容主要為:(1)基本概念(2)插管前準備;(3)導管的選擇;(4)導管插入深度的估計;(5)操作步驟等.確立完基本教學內容后,為節省課堂板書時間,特設計制作多媒體課件.在具體的知識講授過程中,教師一邊呈現多媒體課件,一邊圍繞多媒體課件相關知識內容進行拓展性講授.通過教師的高效率知識講授,同學們很快掌握了本節課的重難點知識內容.
如若課堂知識講授內容較多,實習帶教教師還可提前要求學生對本節課進行預習.預習可幫助學生提前了解本節課基本知識內容,如此一來教師講授時不需要覆蓋所有教學內容細節,只需引導式、框架式的精講教學內容主干、重點及難點即可[2].
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關鍵創新之處在于把講授與討論在時間上錯開[3],討論式學習為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最大亮點,為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核心內容.因此,在本次教學實驗中,教師采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實施教學時,在學生的討論式學習引導方面下足了功夫.
例如,在兒科模擬技能臨床理論教學中,執教“氣管插管術”時,為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式學習,教師設計的討論問題為:氣管插管操作過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項?討論問題雖然僅為一個,但卻需要學生通過廣泛、深入討論方能獲取正確答案.為幫助學生盡快獲取正確討論結果,教師還要求學生在討論過程中進行模擬操作.通過學生的分組積極討論,最終得出如下結論:(1)顯露聲門是氣管內插管術的關鍵;(2)顯露聲門的操作要迅速正確;(3)應將喉鏡的著力點始終放在喉鏡片的頂端;(4)導管插入聲門必須輕柔,避免使用暴力;(5)插管完成后需認真核對導管的插入深度,需科學判斷是否有誤插入食管的可能性;(6)……
雖然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秉承“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理念[4],倡導學生自主展開討論.但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實習帶教教師不應充當甩手掌柜,應積極認真觀察學生的討論情況,并適時參與至學生討論中,引導學生討論朝著正確方向發展.教師參與學生討論同樣有利于師生互動的有效開展,有利于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在對分課堂的結尾階段,教師需對整個對分課堂學習內容進行有效總結,并對學生在整個對分課堂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實施科學評價.此做法亦是必要的.
例如,在兒科模擬技能臨床理論教學中,執教“氣管插管術”時,教師通過列表方式對本節課所學知識內容進行總結.總結內容用多媒體課件呈現,并要求學生拍照記錄,課后對相關知識內容進行復習鞏固.在此基礎上,教師對學生課堂表現如此評價性說道:“同學們,在本次對分課堂教學過程中,你們的表現總體令教師滿意.首先,在新課導入和知識講授階段,你們能積極回答問題,認真聽講,與教師展開積極互動.其次,在問題討論階段,你們一邊進行模擬操作,一邊積極展開小組內討論.此點均值得肯定.但仍有部分同學在此過程中表現得并不好,具體表現為:不時玩智能手機,不認真聽講;未積極參與討論等.希望這部分同學在下次對分課堂中能切實改正此點……”
課堂結尾的知識總結與教學評價是對分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可或缺.因此,無論之前的知識講授與學生討論時間如何緊張,最終必須留出一部分時間用于知識總結與教學評價.有效的知識總結與教學評價為提升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應用成效的有力抓手.

表1 兩組研究對象對課堂教學模式應用有效性的認識
本次實驗結束后,為驗證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兒科臨床實習帶教中的應用成效,特對兩組實驗研究對象進行調查.調查結果表明,對照組76.67%的同學認為傳統教學模式的應用是有效的;實驗組93.33%的同學認為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是有效的,二者之間差異比較明顯.由此可見,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兒科臨床實習帶教中的應用成效是顯著的.訪談中有實驗組學生表示:“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給予我們更多的課堂討論時間,用于對重難點知識內容進行深入討論.同學們普遍認為這樣的教學模式應用是有效的.”

表2 研究對象對應用教學模式的滿意度
由表2可見,在本次實驗研究過程中,對照組同學對應用教學模式的滿意度為66.67%,實驗組同學對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滿意度為96.67%.二者之間同樣存在比較明顯的差異.可見,實驗組同學對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普遍能夠接受,并呈現出較高滿意度.訪談中有實驗組同學表示:“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符合兒科臨床實習帶教實際,對于該教學模式的應用大家普遍能夠接受,且十分滿意.希望教師在未來能夠多采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實施教學.”
本次實驗研究結果表明,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兒科臨床實習帶教中的應用提升了實習帶教成效.研究對象普遍認為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是有效的,對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呈現出較高滿意度.為提升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兒科臨床實習帶教中的應用成效,認為具體應用過程中還應切實把握好如下幾點問題:
對分課堂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將課堂一半時間用于知識講授,此要求僅是一個大致上的要求.試想,如若課堂需要講授的知識內容較多,教師僅用一半課堂時間用于知識講授很難高效率實現知識講授.此時,教師不應過分礙于對分課堂的知識講授時間要求,應適當延長知識講授時間,直至將所有知識內容講深、講完、講透為止.例如,在兒科模擬技能臨床理論教學中,執教“氣管插管術”時,實習帶教教師在教學設計階段確立的教學內容主要為:(1)基本概念(2)插管前準備;(3)導管的選擇;(4)導管插入深度的估計;(5)操作步驟等.當講授至“氣管插管的具體操作步驟”時,課堂時間已過去一半,但基于“氣管插管的具體操作步驟”為本節課重難點知識內容,因此教師并未停止知識講授,而是繼續進行“氣管插管的具體操作步驟”的知識講授,直至完全講授完為止.誠然,如若課堂需要講授的知識內容較少,教師則可提前結束知識講授,騰出更多時間用于學生的討論式學習.總之,知識講授階段的時間應彈性控制,不必過分拘泥于時間上的限制.
學生課堂討論的成效如何關乎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兒科臨床實習帶教中的應用成效.為提升學生討論成效,建議教師在設計學生討論問題時應反復斟酌,讓設計的討論問題更有價值,更能凸顯其應有作用.例如,在兒科模擬技能臨床理論教學中,執教“氣管插管術”時,教師設計的討論問題為:氣管插管操作過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項?此討論問題的設計圍繞本節課教學重難點展開,具有一定討論價值.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不同課堂教學的實際需求,教師在對分課堂中可設計一個問題讓學生討論,亦可設計多個問題讓學生討論.設計的課堂討論問題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設計的問題應貴在精.另外,教師呈現完討論問題后,應給予學生充足討論時間,讓學生將問題討論深、討論透.
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從誕生至今只經歷5個年頭.很多兒科臨床實習帶教教師對該教學模式并不了解,甚至從未聽說過.因此,對于該新型教學模式,建議兒科臨床實習帶教教師在具體應用過程中應做好積極反思與總結.反思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總結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應用過程中形成的有益經驗.例如,在兒科模擬技能臨床理論教學中,執教“氣管插管術”時,教師進行的教學反思為:(1)知識講授階段的課堂教學時間過長,超出課堂一半時間.下次知識講授內容較多時,可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即提前讓學生觀看教學視頻,提升知識講授效率.(2)部分學生課堂討論的參與積極性不高,可能與教師的低效引導相關.因此,下次對分課堂中應積極引導學生以更為積極的姿態參與討論.教師進行的有益教學經驗總結為:(1)新課導入雖占時間,但卻必不可少.只要新課導入有效且占用時間不長即可積極應用.(2)在課堂結尾階段引導學生自評和互評非常有效,下次教學可繼續應用.
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是一種有效教學模式,它符合兒科臨床實習帶教實際,有利于提升兒科臨床實習帶教的教學有效性,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教學滿意度.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兒科臨床實習帶教的應用過程中具體可采取如下教學策略:有效的新課導入;科學的知識講授;積極的討論學習;必要的課堂結尾.為提升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兒科臨床實習帶教中的應用成效,具體應用過程中還需切實把握好如下幾點問題:知識講授時間應彈性控制;科學設計課堂討論問題;教師進行積極反思與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