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東華
防治害蟲是指控制蟲害而言。農作物害蟲防治并不是要求將害蟲徹底消滅,而是將害蟲的發生數量控制在足以造成作物經濟損失的數量水平之下。
一、害蟲防治基本途徑
1.充分利用生物多樣性的有利條件,控制田間的生物群落,爭取減少害蟲的種類與數量,增加天敵的種類與數量。
2.控制主要害蟲種群的數量,使其被抑制在足以造成作物經濟損失的數量水平之下。包括減少蟲源、惡化害蟲發生為害的環境條件、在害蟲大量發生為害之前采取適當抑制措施。
3.制農作物易受蟲害的危險生育期與害蟲盛發期的配合關系,使作物能避免或減輕受害。
二、植物病蟲害防治的基本方法
植物病蟲害防治,必須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基本方針,根據病蟲害發生規律,將病蟲害在大量發生危害之前,予以有效控制。
1.植物檢疫:為避免有害的生物入侵、傳播蔓延,必須通過法律、行政和技術的手段,對需調運的植物種子、苗木及植物產品進行檢疫檢驗,并對其攜帶的植物疫病、害蟲和雜草等進行必須實施就地封鎖、撲滅的果斷處理,防止危害植物的危險性病、蟲、草隨著人為活動的入侵和傳播蔓延,保護生態環境和農業、林業生產的安全。
2.農業防治:選擇抗病蟲害的品種,輪作倒茬,合理安排茬口,并適當調整播期;加強田間管理,提倡育苗地塊與生產用地分開,清潔田園,清除田間病蟲株殘體,集中深埋燒毀和拉秧漚肥,對病田用的農機具、工具、架材要進行消毒;合理水肥管理,適當增加田間濕度,施用充分腐熱的肥料并避免撒在地表上,對地老虎、種蠅、大灰象甲等地下害蟲,用灌溉方法具有驅除和殺滅的作用。
3.生物防治:常用以蟲治蟲、以菌治蟲、以病毒治蟲等方法,如:保護蚜蟲的天敵瓢蟲、食蚜蠅、草蛉、蚜繭蜂等;用蘇云金桿菌類的細菌和白僵菌防治鱗翅目害蟲的幼蟲;利用核型多角體病毒防治斜紋夜蛾、桑毛蟲、紅鈴蟲和松毛蟲均有良好效果;植物源農藥如煙堿、除蟲菊素、械素、茶皂素、油菜素內醋等;抗生素類農藥如井崗霉素、公主嶺霉素、春雷霉素、多效霉素、農抗120、中生菌素、武夷霉素、慶豐霉素、克生霉素等十多個品種已大面積推廣使用。
4.物理防治:熱利用黑光燈、頻振式殺蟲燈和高壓電網滅蟲器誘殺害蟲以及利用超聲波和放射性同位素是近代物理科學技術在病蟲害防治上的應用。利用高溫和射線等物理方法防治病害,有時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時可減少因過多使用化學藥劑而產生對人、動物及環境的危害。
5.化學防治:化學防治是植物保護的主要措施之一,也是現階段病蟲害防治的最重要手段,在有害生物大量發生而其他防治方法又不能有效的控制的情況下,化學防治能在短時間內將種群密度壓低到經濟損失允許水平以下,防治效果明顯,且很少受地域和季節的限制。